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1847年,他的所有畫作都被官方沙龍退件,他自我安慰遠行去比利時,
1848年末
庫爾貝離開豎琴街(de la Harpe),在Hautefeuille街32號開設了工作室,離他常去的Andler-Keller小酒館不遠。巴黎最早的小酒館之一,由Grégoire女士經營,他於1855年為她繪了肖像。 庫爾貝在小酒館與朋友相聚討論。法國詩人,象徵派詩歌先驅,現代派之奠基者,散文詩鼻祖波特萊爾(Charles Pierre Baudelaire,1821—1867),散文詩的鼻祖成為他的鄰居。波特萊爾的代表作包括詩集《惡之花》及散文詩集《巴黎的憂鬱》(Le Spleen de Paris)。
畫家、雕塑家、詩人、作家、音樂(Auguste Clésinger, Max Buchon, Alphonse Promayet, Henry Murger, Alexandre Schanne 以及一群來自巴黎波西米亞風情的人物常齊聚一堂,Courbet繼承了他們的髮型、鬍鬚、煙鬥時尚和理想。法國作家Alfred Delvau Alfred Delvau, 1825 -1867)如此描述Courbet 的特質:「他說話聲音洪亮,身材魁梧,嗜好啤酒和音樂,這些都使他成為了“幫派頭目”。他還在那裡留下了一些鈔票,因為當時經濟困難,庫爾貝仍然沒有賣出任何作品。」
波希米亞主義(Bohemianism)
指希望過非傳統生活風格的一群藝術家、作家與任何對傳統不抱持幻想的人的生活方式,雖然波希米亞人是指捷克波希米亞省的人,波希米亞人的第二個涵義出現在19世紀的法國。反映15世紀以來法國人對來自於波希米亞的吉普賽人的觀感。法國人想像中的「波希米亞人」,會聯想到四處漂泊的吉普賽人,是自外於傳統社會的一群人,不受傳統束縛,或許還會帶來神祕的啟示,可能也有指責不注重個人衛生。
1848年1月9日,奧爾南附近Saules村的村長出價900法郎,要他為村裡的教堂創作一幅大型宗教畫作,這筆錢來得正是時候,因為他已付不起房租。他描繪了聖尼古拉斯復活孩童的場景(創作於1844-1845 或1847年。或現藏於庫爾貝博物館。)
聖尼古拉(Saint Nicholas,約270-343)
基督教聖徒,今土耳其境內的主教。他是給人悄悄贈送禮物的聖徒,是聖誕老人的原型,典當業的主保聖人。
隨後在2月,革命讓他措手不及,第二共和國成立。沙龍於1848年3月15日舉行,一次性接受了3幅素描和7幅布面油畫。儘管他獲得榮譽獎,但作品沒有受買家青睞。1830年創刊的《國民報》(Le National)中,Prosper Haussard (1802-1866) 特別讚揚了他的自畫像《大提琴手》(Violoncelliste),評論受到17世紀荷蘭黃金巴洛克時代繪畫的代表林布蘭(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1606—1669)的啟發。
Courbet忠實的朋友法國傑出小說弗勒里-於松(1821 — 1889)描述了奧特弗耶街(Hautefeuille)的那群人,將Andler小酒館稱為「寫實主義的殿堂」。另一位目睹Courbet的親友是藝評家和記者Jules Antoine Castagnary(1830 -1888),他回憶道,在19世紀60年代,在工作室外,「他在小酒館與外界接觸」。隨著革命的醞釀,庫爾貝處於藝術和政治動盪的核心。在那裡,他拉小提琴,並想要提出第三條路——對抗浪漫主義和學院派的藝術家們結為好友:他們公開宣稱的敵人是法國著名的學院派畫家德拉羅什(Hippolyte-Paul Delaroche,1797—1859)。
此時期,他為法國詩人,象徵派詩歌之先驅,現代派之奠基者波德萊爾
(Charles Pierre Baudelaire,1821—1867)和法國浪漫主義作曲家、指揮家與音樂評論家,「現代管弦樂之父」白遼士(Hector Louis Berlioz,1803—1869)等人畫肖像畫。在時代的變遷中,法國畫家、水彩畫家和平版畫家Ignace-François Bonhommé(1809 -1881) 以礦場和鍛造廠為主題的原始現實主義風格的作品,應有影響到渴望突破的Courbet的創作。
在作家好友弗勒里-於松(Jules François Felix Fleury-Husson)的指導下奠定了自己的風格,他借用他的團體所創造的術語,自稱為“現實主義”,因他們已意識到這種繪畫風格早已存在於他們之間。
巴黎的局勢在6月開始惡化,Courbet 間接參與了政治事件,他的作家朋友們(Champfleury, Baudelaire et Charles Toubin )在幾天後出版了報紙《公眾救援》(Le Salut public),第二期的捲首插圖是Courbet的版畫。 24日,Courbet 在24日感到憂心忡忡,為避免有生命危險,他相對謹慎,並試圖安慰父母: 「我們正處於可怕的內戰,這是因缺乏理解和不確定性造成。起義者們像獅子一樣戰鬥,因為他們一被抓就會被射殺。他們已經對國民自衛軍造成了最大的傷害。巴黎周圍的外省,每小時都有人趕來,他們的成功機率不多。」
「這是可以想像到的最淒涼的景象。我相信,在法國從未發生過這樣的事情,即使在聖巴托洛繆節(Saint-Barthélemy)大屠殺也沒有如此。所有不戰鬥的人都不能離開家園,因為他們會被遣返。國民自衛軍(La Garde nationale)和郊區守衛駐守所有街道。我不戰鬥有兩個原因,首先,我不相信用步槍和大砲進行的戰爭符合我的原則。10年來,我一直在進行情報戰爭;如果我不這麼做,我就自相矛盾了。第二個原因是因爲我沒有武器,也不會受到誘惑。所以,你不必為我擔心。我過幾天會寫信給你們,也許會寫得更詳細一些。我不知道這封信是否會從巴黎寄出。」
不管怎樣,他還是盡力返回家鄉,首先參加8 月 13 日祖父Oudot去世後的葬禮,同時也借機會恢復健康,在家鄉,他本著新觀看創作了第一批畫作。在他的工作室,他接待了法國藝術史學家Francis Wey(1812 -1882)。1849 年 3 月,成師亦友的作家Champfleury為他起草了 11 幅擬在沙龍展出的作品的清單,Baudelaire撰寫了寄出作品給沙龍展的附件資料,此外,由Courbet自己選出的評審,選出6幅畫作和一幅素描。透過這些經分析的作品,這些在第二共和國時期創作的作品,成為了我們現今所認識獨一無二的畫家Courbet。
法蘭西第二共和國
是法國總統,後來的拿破崙三世(Napoléon III,1808—1873)所領導的短暫共和政府。從1848年法國二月革命到1852年時任總統自立為皇帝,登基建立第二帝國。法蘭西第二共和國沿用了第一共和國的座右銘:「自由、平等、博愛」。
二月革命(révolution de Février)
1848年法國革命,是法國於1848年2月的革命,法國人民面對法蘭西王國七月王朝的失政,成功推翻法國國王路易-菲利普一世(Louis-Philippe Ier,1773—1850),導致1848年歐洲的革命浪潮。
1849年代表作品:
《盧埃河谷一從盧埃河畔望去的村莊是蒙格索耶》 (La Vallée de la Loue, prise de la Roche du Mont )、《奧爾南的收穫》(La Vendange à Ornans)、《山岩下的夏薩涅公社》(Sous la Roche du Mont, Les Communaux de Chassagne )、《日落》(soleil couchant )以及兩幅肖像畫《畫家》(Le Peintre )和《正在翻閱版畫集的馬克·特拉帕杜先生》(M. N… T… examinant un livre d’estampes) 。
其中最重要的是現藏於里爾美術宮(Lille)的《奧南的晚餐後》(After Dinner at Ornans)這幅於1849年創作的巨幅布面油畫(195 x 257公分)奠定了他的名聲,他日後也沿用了這此畫作的尺寸。他提到:「那是十一月,我們在朋友庫埃諾家,馬萊打獵歸來,我們請普羅馬耶為我父親拉小提琴,」
庫爾貝在1849年6月沙龍展的說明描述了當時的場景。
這幅畫引起關注,但也招致批評,尤其是安格爾、德拉克洛瓦等的批評。它的規模和風格,人物幾乎與真人大小相同,採用了歷史畫的慣例,但所描繪的日常平庸場景卻微不足道。隨後,他首次被批評為「粗俗」、「瑣碎」和「骯髒」的畫家。這幅畫最終贏得了一枚二等獎章。由國家以1500法郎購得,並於隔年收藏於Lille美術館,成為這他第一件被博物館收藏的作品。
1848年12月
選舉使波拿巴(Louis-Napoléon Bonaparte)登基,接下來的幾個月波瀾壯闊。此時庫爾貝與法國社會主義者、政治家、哲學家、經濟學家、互助主義哲學奠基人普魯東(Pierre-Joseph Proudhon,1809—1865)建立了友誼,普魯東亦是首位自稱無政府主義者,被視作無政府主義最有影響力的理論家,被稱為「無政府主義之父」。1840年出版著作《什麼是所有權?》提出論點——「財產就是竊盜」。
首都暴動示威或許源於Sainte-Pélagie監獄因冒犯共和國總統而被關押羈押的哲學家。1849年6月17日,剛滿30歲的Courbet決定在展覽結束後返回家鄉,反動造成超過3萬名士兵已駐紮在家鄉奧爾南並宵禁。直到8月31日他才安抵家鄉,他的父親給他搬到了新的工作室,他於9月開始創作《碎石者》(Les Casseurs de pierres),可惜這幅巨作(165 × 257公分)於1945年德國的轟炸中被毀。他於12月開始創作《奧爾南的葬禮》( Un enterrement à Ornans)巨副油畫,此畫成為他重要轉折點,一反學院歷史畫的風格,忠實紀錄了1848年9月在家鄉奧南大伯的世俗葬禮。此作品於1850-51年的巴黎沙龍展出後,使他被關注。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m4ml717007y01z39dvv3avz/comments
關於我們:
好好聽FM APP:http://onelink.to/94hhtfm
好好聽FM Web:https://risu.io/DYKs
好好聽FM YouTube:https://risu.io/5lTL
好好聽出品
1847年,他的所有畫作都被官方沙龍退件,他自我安慰遠行去比利時,
1848年末
庫爾貝離開豎琴街(de la Harpe),在Hautefeuille街32號開設了工作室,離他常去的Andler-Keller小酒館不遠。巴黎最早的小酒館之一,由Grégoire女士經營,他於1855年為她繪了肖像。 庫爾貝在小酒館與朋友相聚討論。法國詩人,象徵派詩歌先驅,現代派之奠基者,散文詩鼻祖波特萊爾(Charles Pierre Baudelaire,1821—1867),散文詩的鼻祖成為他的鄰居。波特萊爾的代表作包括詩集《惡之花》及散文詩集《巴黎的憂鬱》(Le Spleen de Paris)。
畫家、雕塑家、詩人、作家、音樂(Auguste Clésinger, Max Buchon, Alphonse Promayet, Henry Murger, Alexandre Schanne 以及一群來自巴黎波西米亞風情的人物常齊聚一堂,Courbet繼承了他們的髮型、鬍鬚、煙鬥時尚和理想。法國作家Alfred Delvau Alfred Delvau, 1825 -1867)如此描述Courbet 的特質:「他說話聲音洪亮,身材魁梧,嗜好啤酒和音樂,這些都使他成為了“幫派頭目”。他還在那裡留下了一些鈔票,因為當時經濟困難,庫爾貝仍然沒有賣出任何作品。」
波希米亞主義(Bohemianism)
指希望過非傳統生活風格的一群藝術家、作家與任何對傳統不抱持幻想的人的生活方式,雖然波希米亞人是指捷克波希米亞省的人,波希米亞人的第二個涵義出現在19世紀的法國。反映15世紀以來法國人對來自於波希米亞的吉普賽人的觀感。法國人想像中的「波希米亞人」,會聯想到四處漂泊的吉普賽人,是自外於傳統社會的一群人,不受傳統束縛,或許還會帶來神祕的啟示,可能也有指責不注重個人衛生。
1848年1月9日,奧爾南附近Saules村的村長出價900法郎,要他為村裡的教堂創作一幅大型宗教畫作,這筆錢來得正是時候,因為他已付不起房租。他描繪了聖尼古拉斯復活孩童的場景(創作於1844-1845 或1847年。或現藏於庫爾貝博物館。)
聖尼古拉(Saint Nicholas,約270-343)
基督教聖徒,今土耳其境內的主教。他是給人悄悄贈送禮物的聖徒,是聖誕老人的原型,典當業的主保聖人。
隨後在2月,革命讓他措手不及,第二共和國成立。沙龍於1848年3月15日舉行,一次性接受了3幅素描和7幅布面油畫。儘管他獲得榮譽獎,但作品沒有受買家青睞。1830年創刊的《國民報》(Le National)中,Prosper Haussard (1802-1866) 特別讚揚了他的自畫像《大提琴手》(Violoncelliste),評論受到17世紀荷蘭黃金巴洛克時代繪畫的代表林布蘭(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1606—1669)的啟發。
Courbet忠實的朋友法國傑出小說弗勒里-於松(1821 — 1889)描述了奧特弗耶街(Hautefeuille)的那群人,將Andler小酒館稱為「寫實主義的殿堂」。另一位目睹Courbet的親友是藝評家和記者Jules Antoine Castagnary(1830 -1888),他回憶道,在19世紀60年代,在工作室外,「他在小酒館與外界接觸」。隨著革命的醞釀,庫爾貝處於藝術和政治動盪的核心。在那裡,他拉小提琴,並想要提出第三條路——對抗浪漫主義和學院派的藝術家們結為好友:他們公開宣稱的敵人是法國著名的學院派畫家德拉羅什(Hippolyte-Paul Delaroche,1797—1859)。
此時期,他為法國詩人,象徵派詩歌之先驅,現代派之奠基者波德萊爾
(Charles Pierre Baudelaire,1821—1867)和法國浪漫主義作曲家、指揮家與音樂評論家,「現代管弦樂之父」白遼士(Hector Louis Berlioz,1803—1869)等人畫肖像畫。在時代的變遷中,法國畫家、水彩畫家和平版畫家Ignace-François Bonhommé(1809 -1881) 以礦場和鍛造廠為主題的原始現實主義風格的作品,應有影響到渴望突破的Courbet的創作。
在作家好友弗勒里-於松(Jules François Felix Fleury-Husson)的指導下奠定了自己的風格,他借用他的團體所創造的術語,自稱為“現實主義”,因他們已意識到這種繪畫風格早已存在於他們之間。
巴黎的局勢在6月開始惡化,Courbet 間接參與了政治事件,他的作家朋友們(Champfleury, Baudelaire et Charles Toubin )在幾天後出版了報紙《公眾救援》(Le Salut public),第二期的捲首插圖是Courbet的版畫。 24日,Courbet 在24日感到憂心忡忡,為避免有生命危險,他相對謹慎,並試圖安慰父母: 「我們正處於可怕的內戰,這是因缺乏理解和不確定性造成。起義者們像獅子一樣戰鬥,因為他們一被抓就會被射殺。他們已經對國民自衛軍造成了最大的傷害。巴黎周圍的外省,每小時都有人趕來,他們的成功機率不多。」
「這是可以想像到的最淒涼的景象。我相信,在法國從未發生過這樣的事情,即使在聖巴托洛繆節(Saint-Barthélemy)大屠殺也沒有如此。所有不戰鬥的人都不能離開家園,因為他們會被遣返。國民自衛軍(La Garde nationale)和郊區守衛駐守所有街道。我不戰鬥有兩個原因,首先,我不相信用步槍和大砲進行的戰爭符合我的原則。10年來,我一直在進行情報戰爭;如果我不這麼做,我就自相矛盾了。第二個原因是因爲我沒有武器,也不會受到誘惑。所以,你不必為我擔心。我過幾天會寫信給你們,也許會寫得更詳細一些。我不知道這封信是否會從巴黎寄出。」
不管怎樣,他還是盡力返回家鄉,首先參加8 月 13 日祖父Oudot去世後的葬禮,同時也借機會恢復健康,在家鄉,他本著新觀看創作了第一批畫作。在他的工作室,他接待了法國藝術史學家Francis Wey(1812 -1882)。1849 年 3 月,成師亦友的作家Champfleury為他起草了 11 幅擬在沙龍展出的作品的清單,Baudelaire撰寫了寄出作品給沙龍展的附件資料,此外,由Courbet自己選出的評審,選出6幅畫作和一幅素描。透過這些經分析的作品,這些在第二共和國時期創作的作品,成為了我們現今所認識獨一無二的畫家Courbet。
法蘭西第二共和國
是法國總統,後來的拿破崙三世(Napoléon III,1808—1873)所領導的短暫共和政府。從1848年法國二月革命到1852年時任總統自立為皇帝,登基建立第二帝國。法蘭西第二共和國沿用了第一共和國的座右銘:「自由、平等、博愛」。
二月革命(révolution de Février)
1848年法國革命,是法國於1848年2月的革命,法國人民面對法蘭西王國七月王朝的失政,成功推翻法國國王路易-菲利普一世(Louis-Philippe Ier,1773—1850),導致1848年歐洲的革命浪潮。
1849年代表作品:
《盧埃河谷一從盧埃河畔望去的村莊是蒙格索耶》 (La Vallée de la Loue, prise de la Roche du Mont )、《奧爾南的收穫》(La Vendange à Ornans)、《山岩下的夏薩涅公社》(Sous la Roche du Mont, Les Communaux de Chassagne )、《日落》(soleil couchant )以及兩幅肖像畫《畫家》(Le Peintre )和《正在翻閱版畫集的馬克·特拉帕杜先生》(M. N… T… examinant un livre d’estampes) 。
其中最重要的是現藏於里爾美術宮(Lille)的《奧南的晚餐後》(After Dinner at Ornans)這幅於1849年創作的巨幅布面油畫(195 x 257公分)奠定了他的名聲,他日後也沿用了這此畫作的尺寸。他提到:「那是十一月,我們在朋友庫埃諾家,馬萊打獵歸來,我們請普羅馬耶為我父親拉小提琴,」
庫爾貝在1849年6月沙龍展的說明描述了當時的場景。
這幅畫引起關注,但也招致批評,尤其是安格爾、德拉克洛瓦等的批評。它的規模和風格,人物幾乎與真人大小相同,採用了歷史畫的慣例,但所描繪的日常平庸場景卻微不足道。隨後,他首次被批評為「粗俗」、「瑣碎」和「骯髒」的畫家。這幅畫最終贏得了一枚二等獎章。由國家以1500法郎購得,並於隔年收藏於Lille美術館,成為這他第一件被博物館收藏的作品。
1848年12月
選舉使波拿巴(Louis-Napoléon Bonaparte)登基,接下來的幾個月波瀾壯闊。此時庫爾貝與法國社會主義者、政治家、哲學家、經濟學家、互助主義哲學奠基人普魯東(Pierre-Joseph Proudhon,1809—1865)建立了友誼,普魯東亦是首位自稱無政府主義者,被視作無政府主義最有影響力的理論家,被稱為「無政府主義之父」。1840年出版著作《什麼是所有權?》提出論點——「財產就是竊盜」。
首都暴動示威或許源於Sainte-Pélagie監獄因冒犯共和國總統而被關押羈押的哲學家。1849年6月17日,剛滿30歲的Courbet決定在展覽結束後返回家鄉,反動造成超過3萬名士兵已駐紮在家鄉奧爾南並宵禁。直到8月31日他才安抵家鄉,他的父親給他搬到了新的工作室,他於9月開始創作《碎石者》(Les Casseurs de pierres),可惜這幅巨作(165 × 257公分)於1945年德國的轟炸中被毀。他於12月開始創作《奧爾南的葬禮》( Un enterrement à Ornans)巨副油畫,此畫成為他重要轉折點,一反學院歷史畫的風格,忠實紀錄了1848年9月在家鄉奧南大伯的世俗葬禮。此作品於1850-51年的巴黎沙龍展出後,使他被關注。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m4ml717007y01z39dvv3avz/comments
關於我們:
好好聽FM APP:http://onelink.to/94hhtfm
好好聽FM Web:https://risu.io/DYKs
好好聽FM YouTube:https://risu.io/5lTL
好好聽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