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不幸似乎总是如影随形?为何某些人的人生路途似乎比常人更为坎坷?这样的疑问,想必萦绕在许多人的心头。
民间流传着一句俗语:“麻绳总在细处断,厄运专找苦命人”,这句话似乎揭示了世间的残酷与不平等,让人不禁对命运的落井下石唏嘘不已。
为何麻绳总选择在细弱之处断裂?原因无他,因为能断得最有“效率”。
麻绳的细弱之处,或是人为所致,或是历经自然环境的长期侵蚀磨损。
而最快的磨损,莫过于人为在某个定点上不断重复的切割。
并非麻绳特意挑选此处断裂,而是此处已具备断裂的最佳条件。
同理,是厄运专找苦命人吗,不!是苦命人往往更容易具备引发厄运的条件。
厄运的降临固然令人恐惧,但更可怕的是那不断制造厄运的机制。
一种商品可以通过量产而降低成本,同样的,厄运也可以通过量产而更容易形成。
若一个苦命人在性格上、惯性、反应模式里喜欢重复和持续在同一个定点上磨损或切割,那麻绳上怎么会缺少细处呢?
能生生世世伴随着个人的,也是产生不幸与厄运的生命模式,在经典中记载,许多人的习惯模式会一直在轮回中反复重演。
佛陀有剖析导致业的成就与失坏的四种条件:趣、依报、时、以及方式或努力(《小部义注•导论》)。
2)依报,指我们的外在形象,如容貌美丑、身体健全与否;
富人过去的善业作为支持业,使他们更容易获得三种业的成就,让众多善业得到助缘而成熟。即便有些富人不怎么修慧聚德,乃至放逸造恶,有这三种业的成就还勉强盖得过去。
反之,穷人因过去的恶业作为阻碍业,让他们更易遭遇三种业的失坏,让善业难有成熟之机缘,却让恶业率先得到成熟的助缘。
尤其当他们身处贫穷、饥饿、匮乏、邪见、愚昧、罪恶、损友的环境中时,要摆脱现状,改变命运简直难如登天。
加之一般人在遭遇苦难与不幸时,往往出于自我保护意识,惯性采取不如理作意的反应方式,如报复社会、抱怨不公、以恨止恨、以眼还眼、以牙还牙、自甘堕落、随波逐流等负面反应,这不仅给自己具足了四种业的失坏,还陷入恶性循环中,如此,苦命不死死贴着他还会贴谁呢?
学佛,是学习改变不良的反应模式,阻断惯性切割麻绳的行为,不再在细处继续磨损,反而应更加以保护之,从而摆脱苦命的无限连。
在苦中造苦因,如同顺水行舟,不费吹灰之力,自然流向低处,所以恶道众生永远就是最多数,犹如大地的尘埃之量。
而能在苦中造善因的,则如逆流而上,是需付出巨大努力。因此,处在逆境中依然能够逆天改命、在重重障碍中依然能掌控命运的人,永远是少数中的强者。
能以德报怨、以无恨止恨、不因他人的丑陋而败坏自己的美德、逆来顺受、忍耐忍辱、甚至宁可自己失去生命而坚守不杀不偷不抢不骗不坏戒,宁可自己饿死也不会杀害任何大小动物来吃,即使遭遇了种种世间的不公、欺辱与打击,依然还能报以善良和微笑回应的,这些看似懦弱无为,实为内心要多么强大才能作出的“反本性”啊。
能战胜自己的嗔恨,能克制自己的欲望,能不随波逐流,不跟随着心和身的苦受走的人,那才是真本事。
所以,能投生善趣的众生,永远只是少数,如指甲缝里的尘埃之寡。
在这五分钟的佛法短开示中,吉祥尊者将与大家一起探讨苦命人与苦命的纠葛,欢迎恭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