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数字4、14、44等,如同无形的织线,穿梭于电梯面板、电话号码、车牌编号及门牌号之间,无处不在地编织着我们的日常图景。那么,当这些“特别”的数字跃入眼帘时,它们在您心中激起怎样的涟漪与联想呢?
在华文语境及部分亚洲文化中,数字“4”往往被视为不吉利的象征,因为它的发音与“死”字谐音。然而,对于不讲中文的人来说,“4”却没有任何负面含义。这不禁促使我们深思:数字的吉凶之辨,究竟是宇宙间固有的法则,还是纯粹根植于我们内心深处的文化心理构造?
人类天生对吉祥与灾难有着本能的趋避倾向,尤其是当人们无法追溯到福祸的源头时,这份因未知与不确定而产生的敬畏之心更为强烈。于是,数字迷信作为一种心理寄托应运而生,人们将希望寄托于特定的数字组合,试图以此规避厄运、招来好运,甚至将数字视为命运的钥匙,解锁吉凶祸福的奥秘。
然而,却有一群人,以截然不同的态度面对不吉利的死,他们就是佛教禅修者。他们不仅不忌讳死,反而将它作为修行的一部分。有的禅修者还大大咧咧把“死”的大字报贴在房里显眼的地方,日日夜夜忆念自己将会死亡,以提醒自己生死只在呼吸间,要精进不放逸,这就是死随念的修行法门。
功力深厚的禅修者,还可以亲自观照到自己未来死亡的那一刻画面。
历史的长河见证了这一悖论:这些常念死的佛弟子们往往比一般忌讳死的人活得更积极正面;相比于其他宗教族群,佛弟子也是遭受最少的痛苦和灾难的一群。
归根结底,正如佛陀在《法句经•1偈》所云:“心是一切先导。”如果某个概念与心的意向挂钩,那么,一个人的心将导向倾向他长时间所思考与省思的(中部•19 二种寻经),类似俗称的自我暗示、心理效应和吸引力法则。西方哲学家有个格言也很接近佛陀的真理:You are what you think all day long"(你就是你整天所想的那样)。
具足正见、正确的心之导向和因果思维的佛弟子们,通晓福祸吉凶的真正缘由,不会指鹿为马,将冯京当作马凉。
不如理作意,即便本是个好意头,也能感召和吸引横祸;相反,能如理作意,生命一切好坏福祸的遭遇,都能成为生命的提升和净化的踏脚石,为积累菩提资粮的亲依止缘。
在这五分钟的佛法短开示中,吉祥尊者将与大家一同探讨迷信与数字概念的纠葛,并引导我们如何善用正确的心之导向,将自己引向光明的方向。欢迎恭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