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民服務

訪曾建元談轉型正義與兩岸關係


Listen Later

訪問前促轉會研究員曾建元先生。

隨著台灣在1987年解除戒嚴,政治不斷的民主化之後,對於戒嚴時期政府實施的白色恐怖統治進行反省與補償的呼聲就不斷的出現。在陳水扁總統執政時期,在國會屬於少數黨地位時,政府就開始援引東歐和南非等國家的經驗,提倡和推動轉型的工作。2016年,台灣有了第三次政黨輪替,民主進步黨再次執政。在國會也佔有多數席次的情況下,2016年6月,立法院初審通過《促進轉型正義條例》草案,並且在2017年12月,三讀通過。2018年5月31日,行政院所屬的「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正式掛牌成立。

在國際上,「轉型正義」是民主國家對過去獨裁政府實施的違法和不正義行為的彌補。「轉型正義」的根本基礎是還原歷史真相,同時也包括追究加害者的犯罪行為,取回犯罪行為所得的財產權利。它的目的是為了達到社會的和解,建立新的共識,重新出發。

但是在台灣,促轉會成立半年多來,事實上存在不少爭議。立法院在去年12月10號審查促轉會的預算,在藍營立委的杯葛下,不歡而散。而在這之前,主委、副主委都因故相繼辭職,促轉會的運作可以說處在不穩定的狀態下,朝野政黨的共識似乎並不足夠,透過轉型正義實行政治清算的疑慮還存在著。

政府過去幾年所做的轉型正義工作,主要是進行二二八事件和白色恐怖時期不當審判的補助和平反。其中的很多案件當事人,都涉及到可能加入中共組識的問題。而中共對於台灣的威脅仍然存在的情況下,大規模的平反和補償這些涉案人,是不是會產生讓人混淆的情況,也難免讓人質疑。

朝野的共識是不是建立、政治鬥爭的疑慮是不是存在,還有在目前的兩岸關係的格局下,都可以重新省視轉型正義工作在目前條件下的困難。

今天節目訪問曾經擔任促轉會研究員的曾建元教授,來談談他的觀察。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為人民服務By 楊憲宏, R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