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在1988年到2000年擔任台灣總統的李登輝先生,7月30號去世,享年98歲。李總統在12年總統期間,正好是在1987年解除戒嚴之後,台灣的社會和政治發生巨大轉變的時代。李登輝總統以一個副總統的身分,繼受強人總統蔣經國的職位,成功的調解朝野各方面勢力與要求的情況下,一步步的進行終止動員戡亂時期、廢除國民大會、終止萬年國會、進行多次憲法修訂,建立總統直選制度、台灣省虛級化、落實軍隊國家化……,順利的完成了台灣的民主化轉型。他所進行的改革,被稱為寧靜革命,因此他也獲得了「民主先生」的稱號。
在兩岸關係方面,李總統上任的初期,1991年成立國家統一委員會,制定「國家統一綱領」,規劃一方面促進大陸的民主化和經濟發展,拉近兩岸的政治、經濟、社會發展的差距,另一方面按照兩岸實際的進展情況,分三階段推進兩岸關係的發展。在這樣的情況下,成立了海基會,進行海基會、和海協會的會談和交流。兩岸的交流互動也越來越開展。但是到1999年7月,李總統發表兩岸是特殊的國與國的關係表示:「中華民國從1912年建立以來,一直都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又在1991年的修憲後,兩岸關係定位在特殊的國與國關係,所以並沒有再宣布台灣獨立的必要。」對於兩岸關係做了清楚的表達。
李登輝先生去世之後,我國外交部統計,到7月31日,除了臺灣以外,全球共有來自45個國家的206名政要或名人,分別以發表聲明、致函、推文及官署降半旗等方式表達哀悼。全世界的華人也紛紛發表各式各樣的評價。
今天的節目我要訪問流亡美國的中國民主運動領袖胡平老師,請他談談對於李總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