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這篇探討了「活在當下」的真正意義與實踐方式,指出人們通常誤以為的當下狀態,其實是被前一個念頭所操控和推動的自動導航模式。最大的問題並非想太多,而是每一個念頭都想控制,表現為對過去的糾結、對未來的預設,以及試圖抓住並維持當前的狀態,這最終會扼殺生命的彈性。假性的當下(意識製造的版本,例如用力專注或壓抑情緒)與真正的當下(前一念不拉扯、下一念未被預訂,且當前一念沒有抓取),並解釋了打坐的目的並非要變安靜,而是要看清大腦翻譯過的世界和補故事的習性。真正的「不抓」狀態並非放空,而是心不再領導動作,最終讓人在不再管理或操控狀態時,回到那個不用抓、也沒得抓的「活的現在」。
By 本無這篇探討了「活在當下」的真正意義與實踐方式,指出人們通常誤以為的當下狀態,其實是被前一個念頭所操控和推動的自動導航模式。最大的問題並非想太多,而是每一個念頭都想控制,表現為對過去的糾結、對未來的預設,以及試圖抓住並維持當前的狀態,這最終會扼殺生命的彈性。假性的當下(意識製造的版本,例如用力專注或壓抑情緒)與真正的當下(前一念不拉扯、下一念未被預訂,且當前一念沒有抓取),並解釋了打坐的目的並非要變安靜,而是要看清大腦翻譯過的世界和補故事的習性。真正的「不抓」狀態並非放空,而是心不再領導動作,最終讓人在不再管理或操控狀態時,回到那個不用抓、也沒得抓的「活的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