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Email addressPasswordRegisterOrContinue with GoogleAlready have an account? Log in here.
一真生活用佛法的智慧,活出當下的自在。這是一個將《金剛經》《心經》《楞嚴經》等佛法經典,帶入日常生活的 Podcast。每一集,我們不談玄,不談遠,而是從工作、人際、情緒、健康與現代修行等面向出發,分享佛法如何幫助我們面對煩惱與選擇,活出真誠、自在與平衡的「一真生活」。你會聽見佛法故事、修行實例,也會聽見我在城市裡的覺察與反思。如果你正在尋找心靈的指引、生活的智慧,或只是想讓心靜一靜,歡... more
August 22, 2025量子佛光:心性與科學的對話量子科學與佛法智慧,闡述了生命奧秘。它探討了人腦中的色氨酸量子網絡,如何以超越傳統神經傳導的速度處理信息,並將其與佛法中「一念三千」的瞬間遍及概念連結。這裏進一步討論了量子效應在生命體溫暖環境下的穩定性,類似於佛法所言的「蓮花出淤泥而不染」,並強調了正念如「量子護盾」般保護心靈。最後發現科學其實正逐步印證佛法中「心包太虛」的廣大本心,並指出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不論形式大小。呼籲人們回歸清淨本心,以期高效、圓滿地運作生命。...more8minPlay
August 21, 2025圓覺三法:生活修行的智慧心徑這裏探討了真正的修行並非外顯的功德累積,而是內在的轉化與智慧的實踐。儘管對佛法有所理解,人們仍常受限於文字與習氣的束縛,難以從心體悟。圓覺三法中的止(停止衝動)、觀(清晰觀察)與行(落實智慧),強調了「三心」直心(誠懇正直)、深心(深信因果)與菩提心(利益眾生)的重要性。透過一個職場實例,闡明了這些方法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幫助人們化解情緒、轉化困境,最終達致內心的穩定與自在。修行被比喻為一場持續的長跑,目的在於覺察煩惱、不隨妄想而轉,將佛法智慧融入生活的每個當下。...more9minPlay
August 20, 2025創業即修行:佛法指引的覺悟之路從佛教智慧的角度闡釋了創業的歷程,將其比喻為一條修行之路。運用五蘊和十二因緣這兩個核心佛法概念,對應了創業中可能遇到的執著、挑戰與轉化。它指出,從產品設計到團隊建立,乃至面對市場反應和個人認同,每一個階段都是創業者鍛鍊心性、破除我執的機會。最終強調真正的創業,其實不是為了累積物質成果,而是為了覺悟和成長。...more11minPlay
August 19, 2025駭客任務:佛法覺醒之路透過電影《駭客任務》的情節,深入淺出地闡述佛法的核心理念。莫菲斯對尼歐所說的「你隱約知道哪裡出了錯」如同佛陀的召喚,引導大家思考人生的實相。它將尼歐從母體中覺醒的震撼,比擬為佛法中「放下執著」與「破除二元對立」的過程,強調痛苦源於對虛假世界和自我編寫劇本的「抓取」。佛法並非提供答案,而是提供一把「鑰匙」,協助人們卸下內在的限制,認識到真正的限制並非來自外界,而是源於自我。最終,強調覺醒是當下的選擇,而非遙不可及的彼岸,鼓勵大家拆解幻象,找回本自具足的佛性。...more10minPlay
August 18, 2025菩提三心:轉化內在能量之道直心、深心、大悲心,作為轉化內在能量、回歸佛性的核心要義。一個人的心念波動決定其生命能量場,而菩提心是所有佛法的根本。直心代表純粹無偽的本源能量,如明鏡般清淨;深心是對自身佛性及佛道的堅定不疑,如同穩固的山岳不為外境所動;大悲心則強調對眾生苦難的同理與慈悲,能夠轉化負能量並引導清淨。透過靜坐、觀照、持咒調頻以及布施感恩等實修方法,引導大家可以從內在發光,不向外求,最終證悟「見性」的境界。...more10minPlay
July 30, 2025五欲枷鎖:虛雲老和尚的智慧解套這篇探討了虛雲老和尚關於「五欲」的智慧,指出財、色、名、食、睡這五種慾望如何綁架現代人的生活並導致痛苦。透過阿健對金錢的執著、小潔對愛情的依賴、子鈞對名聲的追求、阿芳藉由飲食填補空虛、以及俊豪以睡眠逃避現實的五個鮮活故事,具體呈現了當慾望從「正常需求」滑向「過度執著」時所造成的困境。佛法並非要人斷絕慾望,而是鼓勵人們覺察並看清慾望的本質,理解「執著才是苦」,進而放下不必要的追逐,找回內心的平靜與自由。...more12minPlay
July 29, 2025五感觀海:體悟佛法寧靜之道這裏分享了如何透過五感觀海來修行佛法,體悟寧靜之道。闡述了眼睛觀浪、耳朵聽濤、鼻子聞風、舌尖嚐鹹、身體觸水等體驗,並將這些感官感受與佛法中的無常、當下、無住、苦諦、覺知等概念連結。海浪的變化映照心念的無常,濤聲是回歸當下的鐘聲,海風的氣味提示萬法皆空,海水的鹹味提醒人生之苦,而冰冷的海水則開啟了覺知的開端。大家最後可以將看海昇華為一場深層的冥想,藉由感官練習來觀照無常、體會空性,進而回歸清淨之心。...more8minPlay
July 28, 2025放下執著:自在人際關係之道這裏探討了佛法中「放下」的概念,強調這並非意味著漠視人際關係,而是要放下內心的「執著」。這種執著常表現為期待他人以特定方式回應,或希望對方記住自己的好。透過實例說明,當人們能理解自己的幫助是出於慈悲,且接受他人的回應是其因緣所致,便能避免痛苦。此外,也提到人際關係的「緣聚緣散」是自然現象,無需強求或自責,並鼓勵人們保持真我,不刻意迎合他人。最終真正的自在來自於放下妄想與執著,並以善心與誠意為修行基石,實現「安住當下,隨緣自在」的境界。...more9minPlay
July 27, 2025無所求無所不有:轉念放下自在心這篇佛法文章闡述了「無所求,才無所不有」的核心概念,強調幸福源於內心而非外在追尋。透過多個案例說明,當人們放下執著、轉變心念,原本難以實現的願望反而能自然發生,即使面對逆境也能看見轉機。它指出「放下」並非消極逃避,而是心不隨境轉的智慧,並引述佛經教導,說明修行即是看見並放下執著,讓心歸於平靜。最終,總結修行旨在轉化現實之心,體現內心主權,從而獲得真正的自由與喜樂。...more8minPlay
July 26, 2025遇光智慧: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篇主要闡述了對於人臨終或修行時可能經歷的「光」的現象。它解釋了人們對這些光的各種理解,從通往天堂到靈魂穿越,並引用了《西藏生死書》的觀點,指出這些光可能源於「法性本光」或「業力之光」,提醒大家若心不穩,可能受業力牽引。核心思想來自《金剛經》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強調面對任何境界時,重要的是穩住內心,不隨念頭起舞,因為真正的智慧之光在於內心的明覺,而非追求外在現象。它也提供了三個實踐階段,教導如何在恐懼中轉化為覺醒,最終達到「如如不動」的狀態,領悟到真正的自由並非追逐光,而是放下執著,「你本來就是光」。...more8minPl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