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Email addressPasswordRegisterOrContinue with GoogleAlready have an account? Log in here.
一真生活用佛法的智慧,活出當下的自在。這是一個將《金剛經》《心經》《楞嚴經》等佛法經典,帶入日常生活的 Podcast。每一集,我們不談玄,不談遠,而是從工作、人際、情緒、健康與現代修行等面向出發,分享佛法如何幫助我們面對煩惱與選擇,活出真誠、自在與平衡的「一真生活」。你會聽見佛法故事、修行實例,也會聽見我在城市裡的覺察與反思。如果你正在尋找心靈的指引、生活的智慧,或只是想讓心靜一靜,歡... more
September 17, 2025尋回內在清明與安定:覺察、心流與中道智慧的實踐指南這裏探討了如何在變動不居的世界中保持內在的平靜與清明。強調真正的安定來自於對自我的覺察,並指出我們內心深處原本就存在的純淨狀態,只是被煩惱覆蓋。建議透過放下不必要的執著、與外在事物保持適當距離,以及練習專注於當下的心流經驗來培養這種內在穩定。最終,這些練習的目的是讓我們即使身處喧囂,也能在心靈中找到一片寧靜的空間。...more16minPlay
September 16, 2025擺脫外在束縛,找回內在清明:心境打造天堂或地獄的關鍵人生的實相和自在源於內心,而非外在條件。它強調我們的心境決定了對世界的體驗,天堂與地獄並非具體地點,而是心的投射。智慧和力量並非來自外在的救贖者,而是我們本具的明覺。文中以蘇東坡的經歷為例,說明即使面對逆境和苦難,透過放下執著,也能看清真相,達到內心的自由。學習在風雨中安住,理解心的本質未曾被污染,並找回那份本來就擁有的清明。...more17minPlay
September 15, 2025本自具足的修行:為何我們越努力越累?從「不夠好」到「本來圓滿」的心靈翻轉這裏分享了修行中的常見誤區,許多人感到停滯不前的原因是執著於改變「自己」和「外在事物」,將其視為真實且必須掌控的。身心皆為無常,如夢幻泡影,而我們感受到的情緒和念頭也並非永恆的實相。真正的智慧在於認識到我們本自具足,無需外求或努力去「變成佛」,因為我們本來就是。透過放下執著與錯覺,心靈便能自然安靜自在,而非透過累積善行或遵循清單式修持。最後,「十善」的精髓在於「不去做傷害他人的事」,而非刻意添加善行,因為善性本就存在。...more16minPlay
September 14, 2025解碼《本心覺知》:從生滅到彼岸,發現你本自具足的智慧這篇闡述了本心覺知的重要性,這是超越世間生滅現象與煩惱的最終歸宿。我們日常所見的一切皆為「生滅」之物,而超越這些變化的覺知本身,才是「不生不滅」的本心。「此岸」解釋為慣性、煩惱與執著,而「彼岸」則是心安、放下抓取的狀態,強調心念一轉,即可從此岸到達彼岸。煩惱與菩提並非二元對立,而是同一事物的不同面向,煩惱轉化即為智慧。希望我們放下外在牽絆,回歸內在本心,認識到「不生不滅」的本心、「彼岸」的覺醒以及「菩提」的本心作用,從而顯現智慧。...more20minPlay
September 13, 2025迷失與回歸:找回內在力量的修煉,從「卸下包袱」到「看透無常」的自由之旅這裏闡述了自我修養的重要性,強調人們常因慾望、習慣和情緒而迷失,進而遮蔽了內在的真實力量與價值。「修行」是一種培養良好習慣與心態的過程,旨在回歸人類最純粹的「性德」,而非依賴外在的權威或信仰。許多人習慣將安全感,建立在變動不居的外部世界之上,認為這會導致恐懼與不安,然後建議尋找一個不受環境影響的內在立場來獲得真正的自由。最終,如能透過智慧的提升與對真理的諦聽,人們能夠看穿世事無常的本質,從而達到內心的平靜與無畏。...more23minPlay
September 12, 2025解開「修行」迷思:不修外在,只修「心習性」?看清幻象的智慧之路此篇探討了修行的真正目的,並非增進完美,而是撥開覆蓋自性的迷霧。真心本性始終圓滿,不需修補,如同太陽本在天空,只因烏雲遮蔽。因此,修行並非改變外在習慣或遵循表面規則,而是修正我們內心的習性,即停止執著於將眼前事物誤認為實相。透過理解一切煩惱與境界皆為幻象,我們能不再被其牽動,達到心經所言的「無罣礙」境界。這種智慧需親身體驗,方能從幻影中解脫,實現真正的自在。...more16minPlay
September 11, 2025跳脫表象、解讀煩惱:從肉眼到佛眼,提升你的五種智慧之眼,活出自在!佛教中「五眼」的智慧,如何以非玄學的角度來闡釋其意義,不以超能力跟神通來説明,而是心靈層次的提升。解釋了從最基礎的肉眼(只見表面,易生煩惱),逐步提升至能看清因果的天眼,辨識真實價值的慧眼,洞察萬物無常的法眼,最終達到圓融自在的佛眼。這五種「眼」代表著在觀察事物時,逐漸超越表象、放下執著,並看透對立,從而獲得不動不壞的真實智慧。透過如理觀察,理解一切事物的無固定性,便是將所有眼睛轉化為智慧之眼的過程。...more20minPlay
September 10, 2025當下覺醒:透視實相得解脫這裏強調修行的核心在於「當下覺醒」,而非寄望來世或累積外在功德。人們常因執著於世間萬物為實有而受苦,但佛法揭示這些色受想行識皆為虛幻影像,如同電影一般。真正的解脫在於放下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等執著的框架,體認到「空」並非虛無,而是指萬物本質非實有。透過對「無生」的理解,即佛性本無生死,可以消除對死亡的恐懼與諸多煩惱。因此,聽經學法並非追求知識,而是為了在每個當下練習看透實相、放下執著,從而獲得自在解脫,不再輪迴。...more25minPlay
September 09, 2025人生電影院:看清「依他起」、放下「遍計執」,回歸「圓成實」的內在自由這篇以電影螢幕為核心比喻,闡述了人生、痛苦與自由的佛學觀點。它將我們的心比作一個能呈現萬物的乾淨投影幕(自性),而人生經歷則如同依賴條件播放的電影劇情(幻相)。所有痛苦的根源在於我們執著於電影劇情(遍計所執性),忘記了自己只是觀看者。因此,覺察到幻相並放下執著(依他起),就能回歸到清淨圓滿的自性(圓成實性),達到在人生中體驗卻不沉迷的自在境界...more20minPlay
September 08, 2025人生尋富:由匱乏到圓滿的旅程這裏將人生的旅程比喻為一個「尋找真正自我」的過程,其中每個人都被視為天生的億萬富豪繼承人,卻因遺忘自身潛能而過著貧困的生活。透過六個階段,闡述了如何從無知中覺醒,清理內心的「垃圾」(貪念、憤怒),進而發現並打開象徵自身財富的「保險箱」。其中,關鍵的突破在於放下對「清理」和「方法」的執著,最終真正活出內在的富足,並能以此智慧去啟發和幫助他人。修行的本質並非遙不可及,而是人人可經歷的自我實現過程。...more17minPl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