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Email addressPasswordRegisterOrContinue with GoogleAlready have an account? Log in here.
一真生活用佛法的智慧,活出當下的自在。這是一個將《金剛經》《心經》《楞嚴經》等佛法經典,帶入日常生活的 Podcast。每一集,我們不談玄,不談遠,而是從工作、人際、情緒、健康與現代修行等面向出發,分享佛法如何幫助我們面對煩惱與選擇,活出真誠、自在與平衡的「一真生活」。你會聽見佛法故事、修行實例,也會聽見我在城市裡的覺察與反思。如果你正在尋找心靈的指引、生活的智慧,或只是想讓心靜一靜,歡... more
August 29, 2025佛法實踐:從基礎到悟境這篇引導大家從佛法的基礎概念逐步邁向開悟境界,強調佛法並非僅是理論知識,更應融入日常生活實踐。文章解釋了三寶、三毒、三學等核心教義,並闡述了四聖諦作為解決生命問題的方法。它指出三界與六道並非遙不可及,而是日常心境的展現,並教導如何透過五戒、八正道等來提升修為。最終聚焦於見性的體悟,強調無所住的心境以及性相一如的境界,即在當下即可回歸清淨自性,實現真正的解脫。...more8minPlay
August 28, 2025彼岸非遙:放下執著,隨緣自在這裏闡述了佛學中「苦海」與「彼岸」的看法,並指出 痛苦的根源在於對「無常」的執著與誤解,以及對虛妄念頭的深信不疑。其實真正的解脫並非向外尋求,而是在於當下覺察妄念非實。透過自然界的比喻,鼓勵大家學習放下對永恆的執著,順應因緣流轉,方能體會內心的清明與自在。最終,期許大家能將無常視為修行的助緣,讓生命成為一場清醒而溫柔的流動,而非苦海。...more8minPlay
August 27, 2025放下與放棄:佛法智慧與情緒逃離這裏闡述了佛法中「放下」與「放棄」的根本區別。放下是一種基於智慧的領悟,意味著看透事物的無常與虛妄本質後,內心自然而然地鬆手,不執著於得失成敗。相反,放棄則是源於痛苦、無力或挫折感的情緒逃避,是未經真切理解便選擇拋開。文章透過「體、相、用」的比喻,以及擦拭鏡子、夜路行燈等現代化譬喻,清晰界定兩者的差異,強調真正的放下帶來內心的平靜與自由,而非逃避責任或冷漠。最終,它提供自我檢視的方法,幫助大家辨明自身行為究竟是真正的放下還是僅僅是逃避。...more8minPlay
August 26, 2025泡茶悟道:當下之心境這則透過小林泡茶的經歷,探討了活在當下的重要性。故事描述小林在泡茶時,起初因思緒紛擾而無法專注,茶味也隨之變質。然而,在想起師父的教誨後,他學會放下評斷與比較,純粹地體驗泡茶的過程。最終,他領悟到心境的安定能使一杯茶映照出世界的豐富,並體驗到「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哲理,強調了專注當下的純粹與自在。...more9minPlay
August 25, 2025知見無見:放下執著,回歸清淨這段佛法闡述了煩惱的根源,在於我們對外境產生思惟與判斷。它指出我們的認知並非真相,而是虛妄的投射,就像鏡花水月般不實。當我們對所見所聞貼上標籤、產生好惡分別時,便是「知見立知」,從而引發執著與痛苦。佛法教導我們應觀照而不執取,像鏡子般如實映照萬物卻不黏著,體悟到一切皆幻便能獲得解脫與清淨。...more9minPlay
August 24, 2025疾病:身體的佛法智慧撞鐘這段佛法觀點的文字指出,疾病並非隨機發生,而是身體發出的警示訊號,提醒人們生活方式或心態出了問題。它闡釋了作者對疾病的看法,認為病症是「錯用身心」的必然結果,如同汽車因不良駕駛和缺乏保養而損壞。文章強調,現代醫學往往只針對病症本身,未能觸及根本原因;而佛法則主張,真正的治療需從止惡、修善及觀心三方面著手,回歸簡樸生活,並收攝散亂的心神。最終,疾病被視為一種喚醒的契機,促使人們重新成為生命的主人,而非被外境牽引。...more8minPlay
August 23, 2025淚與痛:佛法指引的轉化與覺醒之路這段以佛教思想為核心,闡釋了當代人面對痛苦與情緒崩潰的意義。人們常將脆弱誤解為缺陷,但佛法視其為「破相見性」的契機,認為痛苦是淬鍊「真我」的過程,而非懲罰。這裏強調,眼淚與崩潰並非軟弱的表現,而是心靈淨化與蛻變的徵兆,鼓勵讀者接納情緒、示弱,並從中找到回歸本性、覺醒自我的道路。這裏也引用多部佛經,如《金剛經》和《圓覺經》,強調眾生本具智慧,苦痛是認識「真我」的機緣,鼓勵大家相信每一次考驗都指引著回歸清淨光明的路途。...more8minPlay
August 22, 2025量子佛光:心性與科學的對話量子科學與佛法智慧,闡述了生命奧秘。它探討了人腦中的色氨酸量子網絡,如何以超越傳統神經傳導的速度處理信息,並將其與佛法中「一念三千」的瞬間遍及概念連結。這裏進一步討論了量子效應在生命體溫暖環境下的穩定性,類似於佛法所言的「蓮花出淤泥而不染」,並強調了正念如「量子護盾」般保護心靈。最後發現科學其實正逐步印證佛法中「心包太虛」的廣大本心,並指出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不論形式大小。呼籲人們回歸清淨本心,以期高效、圓滿地運作生命。...more8minPlay
August 21, 2025圓覺三法:生活修行的智慧心徑這裏探討了真正的修行並非外顯的功德累積,而是內在的轉化與智慧的實踐。儘管對佛法有所理解,人們仍常受限於文字與習氣的束縛,難以從心體悟。圓覺三法中的止(停止衝動)、觀(清晰觀察)與行(落實智慧),強調了「三心」直心(誠懇正直)、深心(深信因果)與菩提心(利益眾生)的重要性。透過一個職場實例,闡明了這些方法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幫助人們化解情緒、轉化困境,最終達致內心的穩定與自在。修行被比喻為一場持續的長跑,目的在於覺察煩惱、不隨妄想而轉,將佛法智慧融入生活的每個當下。...more9minPlay
August 20, 2025創業即修行:佛法指引的覺悟之路從佛教智慧的角度闡釋了創業的歷程,將其比喻為一條修行之路。運用五蘊和十二因緣這兩個核心佛法概念,對應了創業中可能遇到的執著、挑戰與轉化。它指出,從產品設計到團隊建立,乃至面對市場反應和個人認同,每一個階段都是創業者鍛鍊心性、破除我執的機會。最終強調真正的創業,其實不是為了累積物質成果,而是為了覺悟和成長。...more11minPl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