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Email addressPasswordRegisterOrContinue with GoogleAlready have an account? Log in here.
一真生活用佛法的智慧,活出當下的自在。這是一個將《金剛經》《心經》《楞嚴經》等佛法經典,帶入日常生活的 Podcast。每一集,我們不談玄,不談遠,而是從工作、人際、情緒、健康與現代修行等面向出發,分享佛法如何幫助我們面對煩惱與選擇,活出真誠、自在與平衡的「一真生活」。你會聽見佛法故事、修行實例,也會聽見我在城市裡的覺察與反思。如果你正在尋找心靈的指引、生活的智慧,或只是想讓心靜一靜,歡... more
October 13, 2025觀照心念的三種狀態觀照心念的三種狀態,主要闡述了人們面對外在刺激時,心念可能產生的三種不同反應模式。第一種是未思考狀態,這是一種直接、本能的反應,雖然單純卻容易衝動地受環境牽引。隨之而來的是第二種思考狀態,此時心念開始分析、計算利弊,但往往導致情緒的糾結與複雜化。文章的核心在於介紹第三種觀察者狀態,此狀態提倡退後一步,以觀眾的角度清楚地覺察慾望與思緒的起伏,而不急於捲入其中或被帶走。作者總結道,修行的目的並非要消除前兩種狀態,而是要學會經常回歸到這種清明的觀察者狀態,藉此逐漸趨近佛法所稱的「覺」。...more20minPlay
October 07, 2025當佛學遇見生理學:六根與十二因緣如何活在你的細胞裡?從《身體即法界》解鎖身心失衡的劇本這篇闡述了身體、六根與十二因緣之間的深刻聯繫,將佛教的哲學概念轉化為對生理與心識運作的實況描繪。其實我們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並非單純的感官,而是世界進入內心的六道窗口,它們投射的實非外境,而是我們自身的習性與執著。而十二因緣不在經文裡,也可以在細胞裡,從無明到老死的一系列循環是生理與心識的慣性運作,例如癌變被視為「自我概念」過度膨脹的生理版本。療癒不是對抗或修正,而是透過覺知,讓心識和身體的各個系統回歸秩序與本位,從而停止因緣的流轉,達到解脫。...more19minPlay
October 06, 2025黑暗房間與十二因緣:覺知如何消融「共業大夢」走向真正解脫這篇提供了一個深奧的佛學視角,將我們所處的世界描繪成一個由眾生業力編織而成的「無邊際黑暗夢境」。文章詳細闡述了「十二因緣」如何以「無明」為根源,推動生命在痛苦的輪迴中流轉,並指出眾生由於執著於自我與現象的「投射」,不斷製造新的業力閉環。無論是對世間財富的貪求,還是對解脫涅槃的渴望,本質上都是一種「執取」的能量,並非真正的自由。最終,這裏提出了「覺知解脫之道」,認為解脫不在於逃離這個世界,而在於運用不帶評判的「當下覺知之光」來消融貪嗔,體證在變動中「如如不動」的無自性本質。...more24minPlay
October 05, 2025看穿社群檔案與人生「四相」:用《金剛經》到禪宗智慧,解鎖情緒自由的「不著相」練習這篇論述主要探討如何體悟與實踐「不著相」的佛學觀念,指出其為獲得「大自在」的關鍵。文章透過引用多部重要經典來進行闡釋,包括引用金剛經破除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這「四相」的執著,並引述維摩詰經強調一切語言與名相皆為「假名設施」。此外,內容也利用楞嚴經論證六根六塵僅是虛幻的「緣影」,並透過法華經闡明「不著相」是於世間法中「方便隨順」而不被迷惑的智慧。最終,文章借鑑六祖壇經的「本來無一物」來總結,並提出在日常生活中進行「逆習而行」的實修方法,以鬆綁習氣與執著,體證心性清淨的自由。...more21minPlay
October 04, 2025瓶蓋繩索與心性解脫:從跳蚤大象故事,覺察自我設限的「心習慣投影」「瓶蓋繩索與心性解脫」主要在闡述佛法中的解脫觀念,指出束縛的根源並非外在環境,而在於內心的習慣與信念。文章透過跳蚤和被馴服的大象這兩個比喻,說明生物一旦相信限制存在,即使外在限制消失,潛意識中的枷鎖仍會讓牠們故步自封。人類也常將知識、經驗或幻象誤認為真實的自我邊界,從而「自設牢籠」。真正的修行並非努力掙扎或消除知識,而是透過定力與安靜,回歸「觀察者」的位置,看清極限只是幻象,最終體悟到自性本無束縛,從而獲得內在的祥和與光明。...more28minPlay
October 03, 2025心識延續:死亡與歸趨這裏探討了死亡後意識的持續與歸趨,核心觀點是人死後的境遇並非由外在決定,而是完全取決於當下的心識狀態與內在習氣的投射。雖然佛教傳統中存在如淨土接引、中陰幻相或「光網」回輪迴等多種說法,但這些看似矛盾的論述實質上都指向心識的延續與慣性的反映。恐懼、執著與未斷的習氣是導致靈識再次輪迴的內在力量,而清淨的願力與不執著則能超越這些牽引,達到清明的境界。決定死後去向的關鍵不在於臨終遇到誰,而在於生前是否已放下執念,並能在變動中保持心不顛倒。...more26minPlay
October 02, 2025妄盡還源:鏡像世界的痛苦根源與心性解脫之道這裏主要闡述了佛教中的解脫之道,特別圍繞「妄盡還源」這一核心概念展開。解釋了人們所經歷的「苦」實質上是源於自我對虛妄境界的認定與執著,而「妄盡」即是放下這種執著,進而達到「還源」,顯現本性中清淨的佛性。這裏介紹了心與性的作用,指出性是空靈的本體,而心是性透過六根展現的感知功能,並強調世間萬物皆是心所映照出的幻影,缺乏真實的自性。最終目標是透過明心見性,體悟到境界的虛妄性,從而當下獲得解脫,達到究竟涅槃。...more18minPlay
October 01, 2025心念習慣如何決定你的命運?深入解析「內外兼顧的整體富足」藍圖這裏探討了整體生命的安樂與富足,強調真正的快樂並非來自短暫的感官刺激,而是內在的安定與外在的價值創造兩者的平衡。人若只追求物質享受或精神滿足,都會造成生命失衡,只有內外兼顧才能達到圓滿的喜悅。這裏也深入闡述了念頭的力量,認為個人的思維和習慣,如抱怨或欣賞,會像鏡子一樣塑造個人的世界與命運。最終,找到「整體安樂」的方法,即認真做事、不執著結果,並學會以觀察者的身份,在心靈安穩與物質基礎之間取得協調。...more21minPlay
September 29, 2025回頭是岸的終極解密:自性彌陀與持名念佛,如何喚醒你內在的無量覺這裏探討了佛教的核心教義,強調自性即佛的觀念,並主張佛法是一種內在的學問,修行應當「回頭」向內探求本心。文獻引用了多部佛經和祖師語錄,包括金剛經、六祖壇經、華嚴經等,來佐證眾生本具如來智慧德相,與佛無二無別。這裏也特別解釋了「南無阿彌陀佛」的涵義為「回歸無量覺」,指出持名念佛的實質在於喚醒自心內在的萬德莊嚴。透過引述祖師偈語,強調了認識本心並稱性起修,是達成究竟覺悟和脫離輪迴的關鍵。...more21minPlay
September 28, 2025特斯拉「看見」發明藍圖的秘密:從意識擴展到「神性外包」,重啟你的內在創造者狀態這篇討論了當代人類面臨的意義危機,認為解決之道在於向內進行意識擴展與內在覺醒。提升的意識狀態,例如特斯拉所經歷的清晰洞見或運動員所稱的心流,不必依賴外在儀式或權威,而是大腦中可以啟動的自然模式。這裏引用了神經科學的觀點,指出這種狀態涉及特定腦區活動的變化,並批評歷史上許多體制將神性外包,使人忽略了與生俱來的內在入口。這裏也強調了身心平衡的重要性,認為擴展的意識狀態能產生可驗證的知識,並呼籲教育、科學和宗教應將重心轉向開啟這種狀態的方法,而非僅限於資訊或規範。...more21minPl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