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觀照心念的三種狀態,主要闡述了人們面對外在刺激時,心念可能產生的三種不同反應模式。第一種是未思考狀態,這是一種直接、本能的反應,雖然單純卻容易衝動地受環境牽引。隨之而來的是第二種思考狀態,此時心念開始分析、計算利弊,但往往導致情緒的糾結與複雜化。文章的核心在於介紹第三種觀察者狀態,此狀態提倡退後一步,以觀眾的角度清楚地覺察慾望與思緒的起伏,而不急於捲入其中或被帶走。作者總結道,修行的目的並非要消除前兩種狀態,而是要學會經常回歸到這種清明的觀察者狀態,藉此逐漸趨近佛法所稱的「覺」。
By 本無觀照心念的三種狀態,主要闡述了人們面對外在刺激時,心念可能產生的三種不同反應模式。第一種是未思考狀態,這是一種直接、本能的反應,雖然單純卻容易衝動地受環境牽引。隨之而來的是第二種思考狀態,此時心念開始分析、計算利弊,但往往導致情緒的糾結與複雜化。文章的核心在於介紹第三種觀察者狀態,此狀態提倡退後一步,以觀眾的角度清楚地覺察慾望與思緒的起伏,而不急於捲入其中或被帶走。作者總結道,修行的目的並非要消除前兩種狀態,而是要學會經常回歸到這種清明的觀察者狀態,藉此逐漸趨近佛法所稱的「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