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史

夫馀


Listen Later

夫馀是我国东北部的一个古老部族。这个部族的政治中心,大概在今天的吉林省农安附近。东汉时,这个部族地方二千余里,北起今天黑龙江双城,南至辽宁昌图,包括今天的长春市、吉林市、四平市等地。有一条大河贯穿这个地区,就是今天的松花江,当时称之为弱水。这条水发源于长白山,从东南流向西北,它会合嫩江以后,才折而转向东北。凡是东南流向西北的水,在我国都会蒙上弱水这个名称,所以松花江在和嫩江会合之,也获得弱水这个名称。这一辽阔地区,“虽多山陵广泽”, 但土地平敞,灌溉便利,“宜五谷”,“善养牲。出名马、赤玉、貂次、美珠,珠大者如酸枣”(《三国志·魏志·夫馀传》)。
夫馀国的王族,并不是夫馀的土著,他们的第一代国王东明,据神话传说,是北方索离国王的孽子,因为索离国王要杀他, 他逃至施掩水(今黑龙江),“以弓击水,鱼鳖浮为桥”(《三国志· 魏志·夫馀传》注引《魏略》),东明因此南王夫馀之地。夫馀的
后王,据说都是东明王的后裔。
夫徐部落,有“户八万”,是个土著的部族。和西边的近邻鲜卑游牧部落专事掠夺恰恰相反,夫馀部落专心从事农业生产,风俗谨厚,不事寇钞。“国有君王”,君王以下,“以六畜名官,有马加、牛加、猪、狗加、大使、大使者、使者”。诸加权力大的,“主数千家,小者数百家”。“邑落有豪民,名下户皆为奴仆”。“以弓矢刀矛为兵,家家自有铠仗”。战争的时候,诸加官径自在各地作战,“下户俱担粮饮食之”。贵族死了,“杀人殉葬,多者百数”。 “用刑严急,杀人者死,没其家人为奴婢。窃盗,一责十二。”“有宫室、仓库、牢狱”;“兄死妻嫂,与匈奴同俗。”(《三国志·魏志· 夫馀传》)夫馀是早期奴隶制国家,它虽然有真性王了,但还没有出现绝对的王权。“旧夫馀俗,水旱不调,五谷不熟,辄归咎于王,或言当易,或言当杀。”国王随时会被废黜甚至杀害,可见王权并不怎样强大。
夫馀王以腊月祭天,这一天,“国中大会连日,饮食歌舞,名日迎鼓”。发生了战争,也要祭天,“杀牛观蹄,以占吉凶”。人民都爱好音乐,走路时,一路走,一路歌唱,“无老幼皆歌,通日声不绝”(《三国志·魏志·夫馀传》)。
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五年(公元49年),夫馀王遣使聘汉, 光武帝赠以中原方物,“于是命岁通”(《后汉书·夫 馀传》)。 安帝永宁元年(公元120年),夫馀王遣嗣子尉仇台亲诣洛阳,安帝赠送尉仇台印绶和金彩。顺帝永和元年(公元136年),夫馀王亲至洛阳朝贡,顺帝命作黄门鼓吹、角抵戏来欢迎他。桓帝、 灵帝时,夫馀王再次遣使聘汉。由于夫 馀是东北受汉族文化较深的国家,因此汉王朝也对夫馀王特别优待,规定夫.馀王死后, 和汉朝皇帝或汉宗室诸王一样,可以“葬用玉匣”。汉王朝预先在玄菟郡(汉末玄菟郡治在今辽宁沈阳附近)存放了一套金缕玉衣或银缕玉衣,夫馀王死了,就由地方官派专人把金缕玉衣或银缕玉衣送往夫馀国都。三国时,公孙度据有辽东,他为了西面牵制徒河鲜卑的势力,东南面牵制高句丽的势力,和夫馀王族表示亲善,曾把宗女嫁给夫馀王,结为婚姻,两个地方政权关系密切。
西晋时,徒河鲜卑慕容氏崛起,开始侵略邻部。晋武帝太康六年(公元285年),慕容廆袭破夫馀国都,夫馀王依虑兵败自杀,依虑子夫馀后王依罗逃往沃沮。西晋武帝命护东夷都尉何龛出兵援助依罗,收复夫馀故地。但经过这次战争,夫馀的国力大大地削弱了,夫馀的人民经常被徒河鲜卑慕容氏贵族掠为奴婢,转卖到其他部族里去。
北朝时期,夫馀王国和北魏王朝还是有着密切的经济文化联系。北魏文成帝太安三年(公元457年),夫馀王派遣使节到达北魏都城平城访问,并馈赠方物。这时夫馀王国在进一步削弱下去。北魏宣武帝正始(公元504至507年)中,据高句丽使臣芮悉弗向宣武帝作口头报告,提到“夫馀为勿吉所逐”(见《北史·高丽传》),说明夫馀确实已经衰亡了。
代夫馀王国而起,据有夫馀故地北部的是豆莫娄部落。它和夫馀王国一样,地方二千余里,所不同者,它的政治中心逐渐向北推移,以避免南面高句丽王国加给它的军事威胁,所以中国史上仍称它为“北夫馀”。豆莫类的社会组织和风俗习惯,基本继承夫馀王国,没有多大变化。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魏晋南北朝史By 妙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