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著便览

《父与子》屠格涅夫


Listen Later

唇格涅夫:《父与子》(OTut n IeTHn,1862)
本书的作者是屠格涅夫(1818-1883)。19世纪中叶的沙皇俄国,正是依靠古典理想主义的保守势力的封建地主贵族,与信奉新的唯物主义的市民阶级之间在习惯、道德、思想、文化等一切领域开始产生对立、抗争的年代。作者把这一社会中大变革性的决裂,通过一对父子之间的矛盾展现在读者面前,描写了持不同观念与信条的新旧两代人的生活态度及其社会行为,运用出色的艺术手法塑造了青年巴札罗夫这个虚无主义者的新人形象,表现了这部作品的价值所在。
尼古拉凝视着街道的尽头,等待着儿子阿尔卡狄返回故乡。阿尔卡狄已经获得学士头衔,现在是衣锦还乡。他的同学巴札罗夫与他相偕归来。在巴札罗夫的眼中,阿尔卡狄的父亲只不过是一个旧式的浪漫主义者;而曾经是上层社会中的花花公子,阿尔卡狄的伯父巴维尔则像一个老古董。在阿尔卡狄家,巴札罗夫与这位伯父之间,在生活信条、主义、思想方面发生了冲突。面对“巴札罗夫是何许人也”这一询向,阿尔卡狄回答说:“他是虚无主义者。”对于青年医生巴札罗夫来说,除了自然科学以外,信念与信条等均无意义。
与此同时,巴札罗夫爱上了省城里优雅动人的女地主阿金佐娃,然而这只不过是一厢情愿的爱情。他虽然回到退役军医的父亲身边,却依然忘不了阿金佐娃,再次访问了她。巴札罗夫在阿尔卡狄家逗留时,有一天因一件小事与巴维尔二人之间发生一场决斗。巴札罗夫的心灵留下创伤,再次回到父亲身边。一次,他在一位乡下医生的家里为一个伤寒症死者解剖尸体,因感染而罹败血症,从此卧床不起,阿金佐娃闻讯赶来,然而爱情已无法挽救巴札罗夫的生命。
故事到此便结束了。屠格涅夫这个由俄罗斯土地所孕育的伟大作家笔下的巴札罗夫,是虚无主义者的典型。作品极大地震动了俄国社会,并受到指责。然而,不容否认的事实是当时的青年人普遍持虚无主义态度。沙皇俄国已濒临灭亡,社会的动荡正酝酿着一个新时代的诞生。屠格涅夫在创造巴札罗夫这一形象的过程中,成功地表达了文学与时代思潮的关系,成为现实主义文学的开端。
屠格涅夫另有《猎人笔记》(1852)、《罗亭》(1856)、《贵族之家》(1859)、《烟》(1867)、《处女地》(1877)等,均为杰出的文学作品。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世界名著便览By 妙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