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史

改定效祀宗庙礼


Listen Later

改定郊祀宗庙礼。北魏拓跋氏先世所崇拜的天、神,和汉族所崇拜的天、神,不是一样的。因此祭天的仪式也不会一样。如北魏王朝前期有一种“祀天于西郊”的仪式,《南齐书·魏虏传》里记载着:“[平城西有祠天坛,立四十九木人,长丈许,白帻,练裙,马尾被,立坛上。常以四月四日杀牛马祭祀,盛陈卤簿,边坛奔驰奏伎为乐。”据《魏书·礼志》说:西郊祀天之日,“帝御大驾,百官及宾国诸部大人毕从至郊所”。致祭时,挑选帝室十族中子弟七人,“以酒洒天神主”,还有女巫在祭坛上摇着鼓, “帝拜,后肃拜,百官内外尽拜”。这种西郊祀天的仪式,说明鲜卑族拓跋氏一直保持着他们那些古老流传下来的原始崇拜。到了孝文帝太和十八年,索性下令把西郊祀天的仪式废除了。在废除西郊祀天前数年,孝文帝已经开始采用汉地帝王的祭祀天地仪式,圆丘祭天,方泽祭地,以祖宗配天,祭起什么天皇大帝和五方上帝来了。放弃本部族崇拜的天、神不祀,改而祭祀别的天、神,这在鬼神迷信盛行的时代里,是了不得的一桩大事。孝文帝为了实现汉化,自然要崇拜汉地的天、神。另外,从道武帝拓跋珪天兴(公元398至403年)初年起,在北魏的太庙里,正中供奉平文皇帝拓跋郁律的牌位,尊为太祖。道武帝拓跋珪死后,尊为烈祖,他的牌位陈列在太庙的一边。孝文帝认为道武帝是君临中夏的北魏第一个君主,应该尊他为太庙中的太祖,所以在太和十五年,就把郁律的牌位拉了下来,而把拓跋珪的牌位供奉在太庙正中。这样把君临中夏的北魏第一位皇帝奉为太祖,加强了北魏君临中夏的特殊政治意义,孝文帝便为自己作为华夏文化的继承者,找到了根据。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魏晋南北朝史By 妙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