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上,草木生长在这片土地之上。
草木开花结果是根据春夏秋冬四季变化而变化的。
而四季变化则由天来决定,春夏秋冬四季,就是自然界中的天时。
草木顺四季,顺天时,当发芽则发芽,当开花则开花,当结果则结果,自会在顺天时变化之中逐渐成长,顺天者昌,逆天者亡。
这是这个世界的规律。
我们人在这个世界中,自然也要遵守这个规律,自然能在顺天时的过程中,坦荡幸福的活到生命终结的那天。
那么如何把控天时呢?
看见天时的秘密,就在我们内心中,当我们在内心中观物的时候,将所观事物在心中演化出来,自能看见天时,顺着天时,当下所培育,推进的事物,当进则进,当退则退,当生则生,当死则死,自然吉,故孔圣人在系辞中说“自天佑之,吉,无不利”,这里的自天佑之,可不是来自上天的庇佑,而是咱们自己的天,对我们进行庇佑,自己心中的天,就是这个世界自然规律的投影,只有投影了,我们才能站在造物者的角度,在内天地中,看清全局,步步为营。
身在迷宫中面对墙壁,和坐在桌子前看迷宫的图纸,是完全不一样的体验。
在天之下,一切的思维、方法,术数都是顺天时而来的衍生物。
从远了看。
诸葛亮用空城计,不是为了用空城计而用,而是在心中的天上看清了当前的时局,自己的处境,司马懿的处境,心中在这个全局下,自有一念来,用空城计,接着才有如何落实空城计的事。
大禹治水,也不是一下黄河老乌龟就给了他一个图,而是他在结合了,黄河口发现了多处因水患,祭奠河神,而投入水中的特产,在心中的天上看清了时局,心中在这个全局下,自有一念来,出口在黄河,然后继续围绕如何将水患之水引入黄河,继续深入,发现了洛河,才有了河出图,洛出书。
从近了看,
稻盛和夫的阿米巴模式,也是稻盛和夫在心中的天上看清了时局,结合了当时的国情、市场、员工的能力、痛点等情况,心中在这个全局下,自有一念来,然后继续围绕这一念继续深入而推出了阿米巴模式。
我们都知道诸葛亮的空城计、诸葛亮的草船借箭,都知道大禹治水,都知道稻盛和夫的阿米巴模式,非常厉害,然后去研究他们,把他们当成学问来研究,殊不知,空城计,大禹治水,阿米巴模式都是前人在天的基础上,天时来了,顺天时变化,自动产生的应对方向,并继续围绕这个方向深入而制定的应对策略而已,天在前看清事物全局才是基础。
心中的天没在,盲目的用术,只会有凶。
道则是让我们以天的视角,在心中培育物,造物,时到了,事物看清了,自会有念头来,引导我们该如何合适的处理该事物。
若我们能擦亮我们的心,顺畅的沟通我们自己的天,随心所欲的造物来观,无论顺境还是逆境,自然能逢凶化吉,大能治国、打仗、处理外交,小能教育孩子,处理邻里琐事,日常工作。
自然“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说到天,周易中讲天道最清晰的,非乾卦莫属了。
乾卦中的九二爻辞,“见龙在田”, 就是在心中培育事物,一点一点推进了,见龙了,事物全局看清了,自会知道这件事物该如何进行操作,龙是多种事物组合而成的衍生之物,圣人用龙来喻我们培育的事物已经成熟,已经能看清事物整体了,无论诸葛亮的空城计,还是稻盛和夫的阿米巴模式,就是心中“见龙”后的产物。
而乾卦初九爻辞的“潜龙勿用”,则就是事情还没看清,推进的事情还没推进几步,培育的事物还没到时候,心中观该事物的时候“龙”还未见,不可制定计划来解决这件事,就像诸葛亮用空城计之前,是看到了自己如果死了,曹叡(rui),则可能会对付司马懿,结合了司马懿的处境,等等多种情况,才出了空城计,若我们在没有看清楚我们的处境,盲目的用空城计,你觉得对手真的会被吓住吗,结局只能是怎么死的都不知道。那些盲目抄阿米巴模式的企业,又有几个抄活的呢?
九三,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则是不盲目乱动,大事小事,一举一动,事事都在心中先观一观,然后跟随天时而行动,时时走在道上,故孔圣人在乾文言中说“知至,至之,可与,几也” ,“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
知至,就是不盲目乱动,不急着做决定,把每件事当成一件事在心中观的时候,自会有一念头来,从体会来说也可以理解为灵感,这个就是知至,围绕这个念头继续制定可执行的计划,并落实,就是至知。
而有的时候,不止知来,而是一个完整的执行计划来了,则看看该计划是否有不合适的地方,是否会触碰到沿途人事物的痛点,若没有不合适的,则按照这个心中,自动而来的计划落实即可,这就是,“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
无论知至,还是知终,这里体会细微处稍有区别,功夫不熟悉,则不太容易区分,大家日后可来印证。
终日乾乾算是日常顺天时的基本操作了,只要随时记得将事情观一观,再顺念头进行应对,自会克服恐惧、愤怒等不良情绪,自会克服想当然,理所当然的盲目操作,随时顺着天时,走在道上,故孔圣人在文言中说,“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九四、或跃在渊,则主要体现在培育一件具体事情上,这个事情一直未看清全局,或者下一步推进的念头一直不来该如何办, 换句话说,这个事情的龙一直未见,会不会是水还不够深,还需要继续推进呢,这个事物还需要继续培育呢?
就如一棵草,我们今天看它的时候,叶子只有小指甲盖这么小,过一个星期看它,它的叶子却已经有手掌这么大了,且这棵草一个月后的样子,和一个月前的样子也完全不一样, 这一个月中,这棵草也不是每一秒都在成长的,也有歇息停止生长的时候,一次长一点点,一个月后再看这棵树的时候,却完全变了个样。
我们在心中,观我们推进培育的事情也是如此,若时未到,事情没有进展,突破口没来也没有关系,宁可不动,也不可乱动,一点一点随念头推进,过段时间再来天上观这件事,自会发现所推进事情,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故孔圣人在乾文言说:或跃在渊,乾道乃革。
九五,飞龙在天,则是在尊位的圣人,在听取大臣们的工作汇报的时候,不要帮助大家做决定,这个事情该从哪个方向推进,而是同他一点一点的了解这个事情,大臣们也会因为跟着圣人的思路,逐渐看清这件事情,在心中而见龙,从而自己获得解决事情的思路,这个龙,非大臣们自己观出来的,而是圣人引导他们造出来的。
故孔圣人在乾文言中说,“飞龙在天”,大人造也,属于培养贤人了。
上九,亢龙有悔,就是圣人随着在天上观事物,而一点一点推进事情,直到事物看清,见龙了,却没法操作,而有悔,就像我准备去做一个单位的业务的时候,花了一个月时间,把里面全部摸清楚了,却发现该单位需要的是鲤鱼,而且鲤鱼都内定了,我们卖的是鱿鱼, 完全不匹配,这个业务没法做,而有悔,这种事情从一开始就存在,属于不可抗拒因素,故孔圣人在乾文言中说,亢龙有悔,穷之,灾也。 灾难的灾,这事情推进不下去,属于不可抗拒因素,而有悔于,在这事上,花了这么多精力。
孔圣人在乾文言中又说的,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都是这种见龙后,事情全部看清晰后,却因为这些不可控因素,而穷,不能推进了,这个时候怎么办,当然是该退就退了,该放弃就放弃。
故孔圣人在乾文言中接着说,“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唯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
同样是打仗,这个仗怎么打,和这个事该怎么做,完全是两个维度,如果内求的是这个仗怎么打,那么已经提前被打仗的规则,打仗的所谓经验,限制住了我们思考的深度和宽度,自然做不到在天上观。 而如果思考的是这个事情该怎么做,相关的信息会汇聚而来,自然能做到在天上观的同时,找到合适的处理思路,万一处理方式不是打仗,或者是其他方面呢?
最后也祝大家,新的一年,大吉大利,多和自己的天沟通,求神拜佛,不如静下来求己,因为求己才能真正的和天沟通,也是唯一和天沟通的途径,才能实实在在受到上天的庇佑,一定能自天佑之,吉,无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