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Email addressPasswordRegisterOrContinue with GoogleAlready have an account? Log in here.
易生天地二仪,天地二仪又生进退之象、昼夜之象、忧虞之象、失得之象共四象, 四象又生乾、坤、艮、兑、坎、巽、震、离八卦。八卦在人意识上的接收体会也就一个“知”字,知行合一的知。动物也好,植物也罢,世间万物随春夏秋冬四时变化而变化,在变化中,万物自会随着时而成长,时到自会结果。圣人法天则地育物,进退之象、昼夜之象、忧虞之象、失得之象对标春夏秋冬四时。圣人... more
FAQs about 易经钥匙|身临其境观周易:How many episodes does 易经钥匙|身临其境观周易 have?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111 episodes available.
May 26, 2025人生最大“骗局”是努力?觉醒者都在用四维视角降维打击曾国藩在31岁读《易经》的时候就提出了物来顺应,这里物可以约等于事,事来,在心中能具像化出来能观的则为物。当物能在心中可观之时,我们将能跨越时间、空间的束缚,在内心中如造物主般,以四维的视角,静静的端详该物,看清当前之物,是继续培育该物,还是可以进行操作以完结该物,都将获得下一步推进的指示,以念头的形式在心中自动而来。然后顺这个指示,继续观察到目标沿途上的所有人事物,看清他们的立场,看清他们的位置,然后顺指示为前提,默默的回应他们。既要顺天,顺天天助,又要应人,应人人助,这就是物来顺应。若顺天不应人,就如在人群中横冲直撞,还没到目标,就已经在路上被阻拦,甚至丢失生命。若盲目应人,而心中无物为支撑,则是舔,跪舔的舔,将受万人唾弃。物来后,顺天应地,自然能做到不卑不亢,坦坦荡荡,走在自己该走的康庄大道之上!无论做着什么岗位,身处如何的境遇,自然能在每个当下物来顺应的过程中,走出自己的道路,活出自己独一无二的人生。我们人生几十年,最大的骗局就是“努力”,从读书时代的努力学习,到步入社会后的“努力”工作,这个环境告诉我们要努力,但从来没有人和我们说该如何努力。再经过社会大环境的宣传,努力等于身体努力,似乎深深的刻在我们的脑海中,读书时候别家孩子挑灯夜战到凌晨一二点,而我也要努力挑灯到一二点,为了熬时长,忽略事情本身,这是身体努力。一个外卖员瞎吹一波,一年赚100万,各地官媒跟着起哄,还是宣传身体努力。在这个环境下,身体努力的最终方向自然就变成了卷。你不干总有人干,他150干10个小时,我只要130就能干12个小时!他跑网约车一天12小时赚了420,我再多跑两个小时,我比他更努力,可以赚到500块,然后某天死在车上。结果到头来,中国人活成了全世界最累的种族,中国人不够努力吗?完全够努力,但没用!我们在内卷,身体努力的过程中,却忽略了事情本身!你一天打500个销售电话比其他人多打100个,你为了迎合kpi,迎合领导喜好,为了别人点赞,而忽略了事情的本质是将产品销售出去。我们90后小时候有部动画片叫《棒球英豪》,主角是两个双胞胎兄弟,弟弟是棒球天才投手,后来出车祸死了,哥哥才继承弟弟的遗志,去当棒球投手,起初,也是学弟弟的手法,姿势,迎合观众喜好,而忽略了事情的本质是将球给投中,而尽量不让对方打手击中,直到后来觉醒找到自己本心,走出了自己的打球“四坏球”思路。《易经》复卦中,孔圣人在彖传中说,反动而以顺行,是以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就是让我们在身体动前,先刹一脚车,反回来,先复归于本心,在心中观一下,我要做什么?我为什么要这么做?这是一件什么事?不急着动,看清这事物的全貌后,再顺着心中自动来的一念起,继续内求如何执行,自然无论入局探索,还是完结操作,都能做到无隐患。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活在当下就是人生的意义!当你将,随时随地观物,物来不妄动,先观后动,随时做出最适合当下环境的决策,成为习惯刻在骨子里。若回归工作,会清晰看见自己位置上该做的事情本质是什么,只诚于内心中每个观物后的觉知,奉这个觉知为主,每个合适的觉知都坚决落实,做好随时被开除的准备,放心大胆的去干,效果往往远超你的预期!若回归生活,自然也能看清楚当前的家庭环境,不再受他人的眼光束缚,观物后的觉知只要合适都坚决落实,做好随时离婚的准备,放心大胆的去干,也会发现无论是在顺境,还是逆境,效果也往往远超预期!《左转》中有句话,我很有感触,“尽力莫如敦笃”。 尽力主要就是身体上的努力, 而敦笃,则是物来,观物后的,踏实笃行。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生体验。...more6minPlay
February 05, 2025乾卦(浓缩精华版)-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如何与内在的“天”沟通这个世界上,草木生长在这片土地之上。草木开花结果是根据春夏秋冬四季变化而变化的。而四季变化则由天来决定,春夏秋冬四季,就是自然界中的天时。草木顺四季,顺天时,当发芽则发芽,当开花则开花,当结果则结果,自会在顺天时变化之中逐渐成长,顺天者昌,逆天者亡。这是这个世界的规律。我们人在这个世界中,自然也要遵守这个规律,自然能在顺天时的过程中,坦荡幸福的活到生命终结的那天。那么如何把控天时呢?看见天时的秘密,就在我们内心中,当我们在内心中观物的时候,将所观事物在心中演化出来,自能看见天时,顺着天时,当下所培育,推进的事物,当进则进,当退则退,当生则生,当死则死,自然吉,故孔圣人在系辞中说“自天佑之,吉,无不利”,这里的自天佑之,可不是来自上天的庇佑,而是咱们自己的天,对我们进行庇佑,自己心中的天,就是这个世界自然规律的投影,只有投影了,我们才能站在造物者的角度,在内天地中,看清全局,步步为营。身在迷宫中面对墙壁,和坐在桌子前看迷宫的图纸,是完全不一样的体验。在天之下,一切的思维、方法,术数都是顺天时而来的衍生物。从远了看。诸葛亮用空城计,不是为了用空城计而用,而是在心中的天上看清了当前的时局,自己的处境,司马懿的处境,心中在这个全局下,自有一念来,用空城计,接着才有如何落实空城计的事。大禹治水,也不是一下黄河老乌龟就给了他一个图,而是他在结合了,黄河口发现了多处因水患,祭奠河神,而投入水中的特产,在心中的天上看清了时局,心中在这个全局下,自有一念来,出口在黄河,然后继续围绕如何将水患之水引入黄河,继续深入,发现了洛河,才有了河出图,洛出书。从近了看,稻盛和夫的阿米巴模式,也是稻盛和夫在心中的天上看清了时局,结合了当时的国情、市场、员工的能力、痛点等情况,心中在这个全局下,自有一念来,然后继续围绕这一念继续深入而推出了阿米巴模式。我们都知道诸葛亮的空城计、诸葛亮的草船借箭,都知道大禹治水,都知道稻盛和夫的阿米巴模式,非常厉害,然后去研究他们,把他们当成学问来研究,殊不知,空城计,大禹治水,阿米巴模式都是前人在天的基础上,天时来了,顺天时变化,自动产生的应对方向,并继续围绕这个方向深入而制定的应对策略而已,天在前看清事物全局才是基础。心中的天没在,盲目的用术,只会有凶。道则是让我们以天的视角,在心中培育物,造物,时到了,事物看清了,自会有念头来,引导我们该如何合适的处理该事物。若我们能擦亮我们的心,顺畅的沟通我们自己的天,随心所欲的造物来观,无论顺境还是逆境,自然能逢凶化吉,大能治国、打仗、处理外交,小能教育孩子,处理邻里琐事,日常工作。自然“自天佑之,吉,无不利”!说到天,周易中讲天道最清晰的,非乾卦莫属了。乾卦中的九二爻辞,“见龙在田”, 就是在心中培育事物,一点一点推进了,见龙了,事物全局看清了,自会知道这件事物该如何进行操作,龙是多种事物组合而成的衍生之物,圣人用龙来喻我们培育的事物已经成熟,已经能看清事物整体了,无论诸葛亮的空城计,还是稻盛和夫的阿米巴模式,就是心中“见龙”后的产物。而乾卦初九爻辞的“潜龙勿用”,则就是事情还没看清,推进的事情还没推进几步,培育的事物还没到时候,心中观该事物的时候“龙”还未见,不可制定计划来解决这件事,就像诸葛亮用空城计之前,是看到了自己如果死了,曹叡(rui),则可能会对付司马懿,结合了司马懿的处境,等等多种情况,才出了空城计,若我们在没有看清楚我们的处境,盲目的用空城计,你觉得对手真的会被吓住吗,结局只能是怎么死的都不知道。那些盲目抄阿米巴模式的企业,又有几个抄活的呢?九三,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则是不盲目乱动,大事小事,一举一动,事事都在心中先观一观,然后跟随天时而行动,时时走在道上,故孔圣人在乾文言中说“知至,至之,可与,几也” ,“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知至,就是不盲目乱动,不急着做决定,把每件事当成一件事在心中观的时候,自会有一念头来,从体会来说也可以理解为灵感,这个就是知至,围绕这个念头继续制定可执行的计划,并落实,就是至知。而有的时候,不止知来,而是一个完整的执行计划来了,则看看该计划是否有不合适的地方,是否会触碰到沿途人事物的痛点,若没有不合适的,则按照这个心中,自动而来的计划落实即可,这就是,“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无论知至,还是知终,这里体会细微处稍有区别,功夫不熟悉,则不太容易区分,大家日后可来印证。终日乾乾算是日常顺天时的基本操作了,只要随时记得将事情观一观,再顺念头进行应对,自会克服恐惧、愤怒等不良情绪,自会克服想当然,理所当然的盲目操作,随时顺着天时,走在道上,故孔圣人在文言中说,“终日乾乾,与时偕行”。九四、或跃在渊,则主要体现在培育一件具体事情上,这个事情一直未看清全局,或者下一步推进的念头一直不来该如何办, 换句话说,这个事情的龙一直未见,会不会是水还不够深,还需要继续推进呢,这个事物还需要继续培育呢?就如一棵草,我们今天看它的时候,叶子只有小指甲盖这么小,过一个星期看它,它的叶子却已经有手掌这么大了,且这棵草一个月后的样子,和一个月前的样子也完全不一样, 这一个月中,这棵草也不是每一秒都在成长的,也有歇息停止生长的时候,一次长一点点,一个月后再看这棵树的时候,却完全变了个样。我们在心中,观我们推进培育的事情也是如此,若时未到,事情没有进展,突破口没来也没有关系,宁可不动,也不可乱动,一点一点随念头推进,过段时间再来天上观这件事,自会发现所推进事情,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故孔圣人在乾文言说:或跃在渊,乾道乃革。九五,飞龙在天,则是在尊位的圣人,在听取大臣们的工作汇报的时候,不要帮助大家做决定,这个事情该从哪个方向推进,而是同他一点一点的了解这个事情,大臣们也会因为跟着圣人的思路,逐渐看清这件事情,在心中而见龙,从而自己获得解决事情的思路,这个龙,非大臣们自己观出来的,而是圣人引导他们造出来的。故孔圣人在乾文言中说,“飞龙在天”,大人造也,属于培养贤人了。上九,亢龙有悔,就是圣人随着在天上观事物,而一点一点推进事情,直到事物看清,见龙了,却没法操作,而有悔,就像我准备去做一个单位的业务的时候,花了一个月时间,把里面全部摸清楚了,却发现该单位需要的是鲤鱼,而且鲤鱼都内定了,我们卖的是鱿鱼, 完全不匹配,这个业务没法做,而有悔,这种事情从一开始就存在,属于不可抗拒因素,故孔圣人在乾文言中说,亢龙有悔,穷之,灾也。 灾难的灾,这事情推进不下去,属于不可抗拒因素,而有悔于,在这事上,花了这么多精力。孔圣人在乾文言中又说的,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都是这种见龙后,事情全部看清晰后,却因为这些不可控因素,而穷,不能推进了,这个时候怎么办,当然是该退就退了,该放弃就放弃。故孔圣人在乾文言中接着说,“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唯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同样是打仗,这个仗怎么打,和这个事该怎么做,完全是两个维度,如果内求的是这个仗怎么打,那么已经提前被打仗的规则,打仗的所谓经验,限制住了我们思考的深度和宽度,自然做不到在天上观。 而如果思考的是这个事情该怎么做,相关的信息会汇聚而来,自然能做到在天上观的同时,找到合适的处理思路,万一处理方式不是打仗,或者是其他方面呢?最后也祝大家,新的一年,大吉大利,多和自己的天沟通,求神拜佛,不如静下来求己,因为求己才能真正的和天沟通,也是唯一和天沟通的途径,才能实实在在受到上天的庇佑,一定能自天佑之,吉,无不利。...more11minPlay
January 18, 2025困卦(浓缩精华版)—君王的困境与出路:困卦中的决策智慧今天聊聊困卦的象,要体会到困卦的象,里面有一个知识点得提前说一下。商周时期,诸侯的城池,离君王王都的距离,由近到远分甸服、侯服、宾服、要服、荒服,这几大类,离君王越近,地位也越高,感兴趣可以去网上搜资料“夏商周五服”,这里不详细阐述了。困卦象中的一个重点,就是甸服的诸侯的城池是位于王畿(ji)之内,也就是离王都最近,与君王更紧密的诸侯,这类诸侯身份象征的绂带则是赤色,也就是爻辞中的赤绂,至于其他诸侯的绂带则各不相同,有间色,也有其他色,没有硬性要求。困卦的象中的事情的起因是,其中一个穿戴赤绂的诸侯因为地位,权利飘了,但是他本意并不想造反,仅仅是困在权利、地位中无法自拔,甚至还有其他诸侯跟他走的很近。九四爻辞中的“困于金车”,主要说的就是这个赤绂诸侯的状态,金车就是金色的车,是权利和身份的象征,是君王的专属,如今该诸侯为了追求这些,也搞了一套金车,他飘了,并且离君王这么近,却整整三年没有来觐见过君王。初六爻辞,“臀困于株木,入于幽谷,三岁不觌”,就是此刻君王的处境,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我们进入了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山谷里面,屁股坐在一个树桩上,树桩给了我们仅有的一点踏实,周围漆黑的环境看不清,可能有蛇,可能有猛兽,万一走错让处境变得更糟怎么办,而因此陷在原地不敢动弹,没法动弹,这就是困,困卦的困!如今这个戴赤绂的诸侯飘了,三年没来觐见过我了,这就让身处尊位的君王很难受,痛苦,他想干嘛?想谋反吗?不把我放在眼里吗?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故孔圣人在九五爻辞中说的,“劓刖,志未得也”,劓刖是以前的一种割鼻子的酷刑,借劓刖二字,将君王当前处境中,难受、痛苦、煎熬、无助等各种情绪体现出来,因为不知道怎么处理这个事,完全没有思路,故志未得也。如果是你在君王这个处境,你会怎么应对呢?大多数人可能会想,打压他吧,让他知道锅是铁打的,这个国家谁才是老大!六三爻辞,“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说的就是这种走向。当你想这么操作的时候,会发现临近要执行的时候会推进不下去,就像一块石头挡在你的面前,让你不能这么做,因为你的理性告诉了你这么做的不良后果,而继续困在原地,但是又没有任何其他办法,这就是困于石。 但是若乱操作,则会容易触碰到对方的逆鳞而让自己受伤,这就是“据于蒺藜”,蒺藜带刺,扎手,我不用力捏他,他不会扎我,他扎我的原因是因为我乱动,他才扎我,而非他有扎人的属性。“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则是在事情没有摸清楚的的情况下,盲目制定计划而操作,则会有凶,故孔圣人接着在六三爻辞后面说:“不详也”,未详细调查清楚事情。说完六三有凶的操作,接着我们说九二爻辞,无咎的操作。君王面对这个事情,一点一点,一步一步的随内求思路,边内求,边落实,故“困于酒食”,就像吃饭喝酒一般,一筷子一筷子的夹菜吃饭,一口一口的喝酒,饭一定会吃完,杯中酒也一定会喝完,喝酒吃饭这事,也一定能完成,君王困于赤绂的这个事,也一定能解决。随着君王一点一点的推进事情,就会逐渐看清楚这个事,这个赤绂诸侯仅仅是困在金车里面,陷在这些表面的东西飘了,仅此而已,他并没有谋反之意,事情还没发展到这么严重的后果。于是一个“知”来了,也就是念头来了,这个事情的解决出口终于来了, 就是“朱绂”,赤色绂带,已经是君王以下,身份最显赫的彰显了,你既然追求的是这些,那我再为你量身定制一个比赤色更深的,朱色的绂带,让你有别于其他同样穿戴赤绂的诸侯,让你爽一下,并且围绕朱绂这个思路的解决方向,继续调查清楚,将其他诸侯接受度,他的体会,对外说辞等继续摸清楚,这就是,“朱绂,方来”。当君王将情况全部摸清楚后,于是制定出了详细计划,就利用祭祀大典的时候最合适,到时候百官都在,各路重要诸侯也在,你穿着“朱绂”,有别于其他“赤绂”诸侯,既让你爽了,又能让你和大家知道谁才是老大,该“朱绂”诸侯也因为爽了,能更加忠于君王,用心治理自己的地盘,让社会更加稳定。故九五爻辞后半句,“乃徐有悦,利用祭祀”。当然至此,该诸侯飘,导致君王陷入困局的事,在没有恶化,不费一兵一卒,不用死伤任何人的情况下,得以圆满解决。如果走了六三爻辞的路线,很有可能让君王身陷麻烦事中,如葛藟一般缠绕君王动弹不得,而且该诸侯也会因为君王的不当操作,本来没有谋反之心,而为了自保,邀上其他关系好的诸侯,不得不谋反,事情恶化,真正影响到君王的位置了,这个时候就必须要进行征讨了,事后回顾,会发现其实事情是因为自己误判,不当操作而恶化的,而后悔,但已经没有办法回去了,故上六爻辞:困于葛藟,于臲卼,曰,动悔,有悔,征吉。因为周文王在困卦中给我们展示的象,我认为比我举一千个例子更能将,困局起因,如何看清困局,如何获得解决困局的思路,不当操作带来哪些后果,困局中,我们的一举一动,都深刻影响着事情的走向等,描述的很清楚,更能帮我们,在当前的,恶劣的大环境中,看清自己的处境,不轻易被旁人眼光,私欲,情绪的牵引,畸形的价值观影响,从而做出适合当下的判断,就详细说了下六爻的象,至于孔圣人在彖传中说的就不再说了,都是一个...more8minPlay
December 10, 2024需卦(浓缩精华版)-避无可避的麻烦事,应对的智慧需的甲骨文画的是一个人在雨中,一般正常情况下,我们都会避雨,除非有特殊情况,必须进入雨中,故孔圣人在系辞中说,需,须也,险在前也,必须的须,险就在前面,我们必须得入这个险。当然这里的险主要指的是麻烦事,大到行军打仗、治国,小到做业务、统筹安排麻烦的事,都是属于险的范畴,这些麻烦事一般我们都不会碰的,除非刚好我们在那个位置上,赶上这个时到了,这些麻烦事必须得我们来处理,故须也,险在前也。该怎么办呢?以前我们聊观物的时候,聊过刚柔,刚为我们要观的事物的原点,围绕刚进行观物,和这个原点相关的所有事物会在心中汇聚而来,被我们给看见,这些看见的则为柔,刚柔则汇成心中可观的事物。就像我让你观,你们小区的小广场一样,这个原点是我给你的,你围绕这个原点开始,看见的小广场的全貌、包括座椅的位置、路灯的位置、跳广场舞的人,这些画面会汇聚而来被你看见,就是柔,刚柔成物。前面举的观小广场的案例,是大家熟悉的例子,因为熟悉,所以有素材,只要一观就能看见。而当遇到这些我们所在的位置上,必须应对,避无可避的麻烦事,这些物都是陌生的事物,一观肯定做不到立马像观小广场一样清晰,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其实都是一样的,围绕这个麻烦事,这个原点进行内观时候,虽然没有素材,但是心会以“念头”的形式告诉我们,素材在哪里?这个麻烦事是怎样的事?里面的关系如何?地形如何?某个人是什么岗位?他的工作方式如何?他需要什么? 然后将指引,逐步一一给落实出来,就能逐步看清这个麻烦事的全貌,从而找到合适的处理路线。故孔圣人在系辞中说:刚,健而不陷,其义不困穷也。前面提到的一系列,内求时候,寻找素材的探索方向就是,孔圣人在系辞中说的“健”了,天行健的健。当把这个麻烦事看清了,我们自不会陷入这个麻烦事的隐藏陷阱中,抽不了身而“困”,也不会因为这个麻烦事过于复杂,而找不到处理思路而“穷”。别看是麻烦事,是险,其实无论多麻烦的事,化繁为简,规律都是一样的。初六爻辞,需,于郊, 就好比此刻我们要去郊外,去爬爬山,去捡菌子也好,去烧烤也好,在达到目的地的过程中,心中的“知”,自会引导我们,怎么走路会好走,这就是常,它是铁定不会引导我们去跳高坎,去走沼泽,去踩牛粪的。处理麻烦事也是一样的,只要在心中长期观着这个事物,我们的心,是不会让我们去走危险的路,都是轻而易举的能达到的。故孔圣人在爻辞后面说,:“需于郊,不犯难,行也。 “利用恒,无咎”,未失常也。当然,当麻烦事开始处理之前,在身体行动,入这个险之前,我们若就能开始边观物,边操作,走的自然都是好路。也有很大一部分人则是,已经不知不觉间进入了麻烦事,在麻烦事中,凭所谓的经验,冥行妄动一段时间了,已经开始被周围环境反噬了,陷在麻烦事中难处理了,才意识到这个麻烦事是险,才引起重视。需卦中的后面的几个爻,九二,需,于沙。九三,需,于泥。六四,需,于血,就是因为失察而导致路越来越难走了,其中六四,需,于血,更是因为失察,让自己在麻烦事的险中,已经受到实质性的伤害了,才开始进行观物。爻辞内容就简单带过就好了,不详细说了,其实无论因失察,将路走的多难走,只要能现在开始,观物,如初九,需于郊一般,也能走回到正轨上,顺利将麻烦事给处理完毕。当然,别看麻烦事来了,险在前,需要入险了,事越大,越麻烦,自然功劳也越大,故孔圣人在彖传中说“利涉大川,往,有功也”,这是你在这个位置上,时到了,该你立功了,能不能把握机会就靠你自己了。...more6minPlay
November 21, 2024观卦(浓缩精华版)-上观而明,下观而化今天聊聊观卦,对于观这个字,经常听我讲周易的朋友都不陌生,没错,就是我每个卦都会提到的内观的那个观。观的体会如何? 你此刻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家楼下的小广场,然后在心中看见的那一副若隐若现,若即若离,渴望加大力看的更清晰,反而越飘越远的画面,这个动作就是观。在这片虚无世界中,能可控的将外部事物具像化出来,被我们俯视来看,多角度来端详,来操作,为观。若事物在心中刚一萌芽看见,就飘忽不定,不可控的四处乱飞,就是走神儿了。观的实际操作中,在体会上,分上观和下观两部分,上观是观事物全局,下观则是观操作方向的区域事物。就像前面我让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小区的小广场,这个事物是我给的,你围绕这个事物观到的画面就是上观,此时若是在这个上观的画面基础上,你需要去买瓶酱油,这个就是需要操作的方向,然后小广场附近有几家超市、酱油价格如何、甚至酱油在超市的哪个位置,都会继续呈现出来,这个就是下观,自然能找到合适的路线去买到酱油,上观也好,下观也罢,都是一气呵成的,只是体会的细微处稍有不同而已。故孔圣人在彖传中说,“大,观在上,中正以观天下”将事物全局,在天上一起观,需要对下进行操作时候,再下观而落实。而周文王在卦辞中说的“观盥而不荐,有孚,顒,若”,主要说的就是下观时候的注意事项。盥和荐都是商周时期祭祀的两套祭祀流程,盥主要是洗手,荐主要是呈上祭品,无论是盥还是荐,都有很复杂繁琐的步骤, 盥后,必是荐。这里知道是什么就行了,不用深挖,感兴趣可以自己搜百度,否则容易陷入文字障。盥和荐都是属于下观的具体操作了。假如我们此刻是君王,一国之君,过一会就要开始祭祀大典了,首先要进行的仪式是盥,此刻我需要围绕盥这个事物在内心中进行观,于是会场的全貌,洗手盆的位置,擦手的东西、礼仪小姐的位置,观众的方位,等等会在心中自动汇聚而来,我们只需要在这个基础上模拟出一会进行盥礼的步骤,然后按照计划落实即可。这就是“观盥”,那为何“不荐”呢?因为事物还没来,虽然他必来,但是当下我们需要应对的事是“盥”而不是“荐”,我们对盥礼的应对,会导致接下来,荐礼的环境发生变化,如果提前观荐,这个荐的环境是自以为是的环境,而并非真实的环境,环境不同,做出的应对也会不同,重点是当下的盥,而非将要发生荐,观事物的重点不清楚了,就会失道,陷在信息漩涡中迷茫,内耗,失去方向,忘记自己该干嘛。观的目的始终是当下这个,立马必须应对的事物,该如何应对,这里不能偏。故“观盥而不荐”。爻辞中说的,初六,童观:就是儿童观事情一般,心中只有想要的东西,完全看不清环境内的其他事物, 属于下观。六二,窥观,利女贞,则是观事物,如在窗户纸上透了个洞,从洞往里窥视,能看的到一些环境,但是看不全,所以在制定计划的时候,注意识别合适还是不合适,故利女贞,属于下观。六三,观我生,进退,则是没有指向的,观我当下身边发生的一切事物,一件事一件事的观,让这些事物在心中自生自灭,然后根据观的象,进行应对,与时偕行,属于上观。六四,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则是身处一国之高位,但是不是君王,将一国的所有事物观的清清清楚楚,清楚到就像观自家小区的小广场一般,需要落实一些政策,进行操作的时候,注意整理说辞向对重要来宾一般,对君王进行谨慎汇报。属于上观。六五,观我生,君子无咎,则是君王在尊位,将大臣汇报上来的国民情况,无指向性的,随它自生自灭,挨个观,观到需要操作了,再安排相应部门去落实,属于上观。上九,观其生,君子无咎,则是上观过后,需要应对操作的知来了,围绕这个知,继续观,它自会生长,直到环境被我们看清,而找到合适致知的路线,属于下观。...more6minPlay
November 12, 2024升卦(浓缩精华版)-素位而行,静候天命今天聊聊升卦,升就是上升,升到天上的意思,为了方便体会,我简单说一下升卦中的象。这个象中的场景,是周文王还是岐山的一方诸侯,在这个期间,时未到,他只是顺着知不断的进行应对。六四爻辞,王用亨于岐山,吉,无咎。主要就是描绘的这个画面。那么周文王在岐山,顺内心中的知,都落实了哪些事呢?九二爻辞,孚乃利用禴,无咎,孚这个字我们以前说过,何为孚,我看见我女儿趴地上,伸手进沙发脚下去拿什么,我没有及时阻止,先整体观了一下,发现他用白色橡皮泥捏了一个老虎,但是这个老虎只画了一只眼睛,立马就知道了她在做什么,她需要什么,只需要默默的找一支,和她画老虎眼睛一样颜色的笔,递给她,不骂她乱趴地上,也不装逼我多厉害,这就是孚。 禴是禴祭,是一种祭祀,禴祭的主要目的是去邪,九二爻辞描绘的象,孚乃利用禴,就是对其他诸侯用孚,默默的满足他们的内心真实所需,并妥当合适的落实出来。哪怕商朝末期天下再乱,周文王也还没有急着称王,因为时没到,他在干嘛,他就是在顺知干这些事!孔圣人在彖传中说,柔以时升,顺以巽,顺什么,顺就是顺我们内心中随外部环境,事物变化,我们需要去如何应对的那一念起,那个知,顺就是顺的这个,巽则是如风一般,在顺知的基础上,去感受,到达知,沿途上的一切事物,感受这些事物的立场,隐情,担忧等,然后找到合适的路线将每个“知”给落实出来,合理的应对每一件外部的事物。这些顺知妥善落实处理的事物多了,到了某个时间节点,我们将近期落实的所有事情,放在心上以天上的视角整体来看的时候,会看见一个完全不一样的,更宏大的,整体的风景。这个就是柔以时升,周文王在顺知,有孚于各路诸侯的基础上,当,时到了,他将近期顺知做的所有事情,放在心中的天上综合来看,自会看见当今天下的诸侯,哪些是我周文王的人,哪些是纣王的死忠粉,哪些是摇摆不定,等一切情况都会被周文王在心中观的时候给观到。这个时候有个新的“知”来,登帝位!六五爻辞说的贞吉,升,阶,阶就是帝位的台阶。登尊位的天命到了,接着周文王围绕“帝位”这个天命,继续内求而观,当今的天下时局、诸侯情况,地理位置,等等信息汇聚而来,这就是孔圣人在彖传中说的“刚中而应”。当各路信息汇聚而来后,周文王就在心中推演,最适合定都的地方,大概就在岐山以南,也就是今天西安市长安区,丰京遗址那片,但是那个附近有崇侯虎的邑城在,接着就是围绕如何拿下崇侯虎的邑城,继续内求而观。故卦辞接着说“用见大人、勿恤,南征吉”。用,就是在事物全局看清楚的情况下,心中培育的事物已经成熟,开始要对事物进行裁剪,操作,按照我们想达到的目的制器而用。故用见大人,非大人不可制器而用。南征,吉,南征崇侯虎而建都,是在道的基础上制器而用的操作目标,吉,则是因为围绕这个目标继续顺知落实,将敌人城池、布局、人力等要素,调查的彻底清楚的情况下,进行攻克而吉。九三爻辞,升,虚邑,就是将敌方的邑城已经彻底摸清楚,一内观就能看见一座立体的敌方城池,从哪里进攻合适,哪里有缺陷等等,我们可以随意的对其进行操作, 就像你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小区的小广场一样,小广场会清晰,客观,在心中呈现出来,它是在心中可看见的,但是确实摸不着的,这就是虚邑,我们可以跟随需求,在这个小广场上模拟出各种可操作的事情,然后在现实中落实出来。周文王从在岐山开始,顺知一点一点的有孚与各路诸侯,顺知治理自己的地盘,接着又顺知准备登基封王,又围绕登基封王,顺知调查崇侯虎,接着顺知南征,直到建立国都丰京,而昭告天下,这一切都是一步一步顺知而行,自然而来的,顺知妥善的应对好当下的一切事宜,时到了,知,自会将我们带到我们该去的位置。所以,无论当下你处于何种境遇,送外卖也好,在工厂打螺丝也好,当牛马也好,痛苦不堪也好,无论从事何种职业、何种境遇,请静下来,在身处的这个环境中,感受它的一切,顺心中应对事物的那一念,知来,一步一步,脚踏实地的妥善落实好他们,时到了,必定会走出泥潭,知,会承载天命,引导我们,走到本该属于我们自己的位置上去。...more7minPlay
October 12, 2024一语道尽乾坤孔圣人在系辞中说“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恒易以知险。夫坤,天下之,至顺也,德行恒简以知阻。”基本这两句,算是对乾坤二卦的心内体会,一语道尽了。这里注意断句,是天下之,至健。以及天下之,至顺。先说说天下之,商周时期记录事情,都是刻在竹简上,所以空间非常有限,只能在有限的空间里面,浓缩浓缩再浓缩,基本上每个字都代表着一个意思,而不像现在,还有词语。这里的天,主要是指内心中,御神观物,从上往下的视角,那片大无边际的空间,下则是在天上视角观物后,对下进行操作。天下,天在前,在上观物,下在后操作,下为动词,故“天下之”,周易原文中,像乾卦、恒卦、贲卦等卦中,无论爻辞、彖传、还有系辞中涉及到的天下,全部都是这个意思。就像我们站在我们小区最高层的楼顶,俯瞰我们小区,公共厕所、超市、便利店,小区的几个门,以及公交站台等,尽收眼底,这个视角就是“天”,当我们要进行操作的时候,无论是“超市旁是否有停车位”,这样的探索性操作,还是“从东门出去坐地铁”,这样的直接操作,这些都是“下”。 这是在天的基础上来的,故“天下之”。说完“天下之”就好体会乾坤了。先说乾,乾主要是在天上的视角探索事物,视野不局限于眼前的困难,以事物的中心为原点,往外扩散,去探索周围相关的其他事物,然后在心中拼凑起来,一起综合来观,以探索出这个事物大概的全貌。就像阳明先生平江西匪患、平宁王之乱、这些事,地势如何、哪里有小路、哪里有河、他们的目的、会不会叛变,天气情况等等情况,这些就是在天的基础上,不明,然后需要去探索清楚,这些探索的方向哪里来?全部都是我们内心中观这事,“知”会自动出来,引导我们,按照这些方向去一点一点的探索操作,这些都是“健”,乾卦,天行健的健。故“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恒易以知险”将这些“健”给落实送达了,就是至健了。 通过持续的恒观这事,并一点一点看清这个事物的全貌的时候,我们自会看清这事中,哪里有险,常理都是趋吉避凶,不会犯险的,只会走好走的路,除非这个事情的出口,解决方向在某个险中,才会去评估这个险的等级,风险,继续深入这个险,以将该事给解决。以这个出口继续深入就是“坤”的事了,这个出口什么时候会来,急不来,需要在乾的基础上不断的探索这个事物,这个事物在我们心中培育,变化,长大,当这个事物长成熟了,被我们看清了,天象成了,时到了,这个出口一定会以“知”的形式在内心中自动出现,我们只需要顺它,这就是天命,朝着这个方向,将这个区域的所有事物,细节继续探索出来,以找到合适安全的行动路线,以能到达这个出口即可。故,“夫坤,天下之,至顺也,德行恒简以知阻”。简,就是竹简,古时候记录信息,竹简就那么大点空间,但是要将信息记录在有限的空间内,就得反复的推敲字的意义,以合适的将这些字,组合起来刻在竹简上,既要考虑内容的传达,又要考虑字数的限制。当事物在心中培育成熟,出口出现后,我们的位置,到出口这个区间,该如何合适的到达,这个过程就是“简”了,因为沿途上,错综复杂的人事关系,涉及到的人的内心真实想法,他们的立场,以及其他很多的地势问题,都必须在观这片区域的时候去探索进去,如果失察不明,则可能会触碰到他们的利益,成为我们往出口推进的路线上的阻碍,用游戏的话来说,我们在深入观的时候,这所有人、事、物全部都是npc,没有恶人、好人之分,他们外在说的话和内心的真实所想,甚至都是不一致的,甚至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要什么,自己在意什么,但是我们在深入观的时候,确可以从表象深入进去,直达内心真实所需,并作为我们行动路线上的一个因素,考虑进去,老子在《道德经》中说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这些刍狗就和观物的时候,刚提到的npc一样。这些在观物时候,藏在刍狗,npc身上,暗处的隐情,如果失察没有发现,将会成为我们到达终点的阻碍,故,“德行恒简以知阻”,就像水从高处流向低处,会有很多石头,水朝目标流下去,它是会避开这些石头的。同样,如何能深入沿途涉及到的,人的内心,扫描到这些隐藏的阻碍,还是一个字,“观”就可以了,但要注意,这里观的方向,是只围绕乾,出口出现的基础上,继续深入观,这些东西会自动出现,引导我们去深入,而不是为了观人而去观,这里观的目标千万不要搞错了,我们只关心目标沿途上的,本来就存在在那里的,一切大小事物,我们目的,不是让他们为我们的前进道路,移开他们所处的位置,而是经过他们时候,能合适的顺利通过。和目标无关的,全部不在观的范围,哪怕观到了,跳过即可。乾观,以探索入局找到出口,坤观以围绕出口找出解决方案。所以很多朋友问,周易有没有系统课程,什么八卦的命名规则,等具体的学习体系,我可以直接说,没有,就一个内求功夫的积累,功夫到了,周易、道德经等圣人经典,横看,竖看,都随便看,这些都是圣人内求观物时候,分享的体会而已,而且随着我们自己功夫等级的提升,每次看这些经典都有不同的体会,甚至可能完全颠覆以前的理解。...more8minPlay
September 27, 2024革卦(浓缩精华版)-黑暗之后必将光明,新的太阳必将出现所谓天子,就是在尊位,拥有着至高的权利能将天命落实于天下百姓,以造福苍生,但是若天子在内心中不再观着黎明百姓,天下苍生,自然看不见苍生和底层百姓存在的问题,当天子的内心中不再照耀这个天下,那么所有的隐患,魑魅魍魉,都会拥有可成长的空间,随着时间的推移,所处的这个天下将会变的越来越强混乱。 就像以前聊过的明夷卦的卦象,君王满足于所谓的“大国盛世”享受着地方汇报上来的只增不涨的业绩指标,却全然看不见底层百姓生存的艰辛,百姓被劳工的压榨,圣人的做法是借外出活动,让君王亲自深入民间去了解明间疾苦,以让君王能明,能自己去观天下的问题。 而当以上都全部失效,世界彻底陷入黑暗之时,那么就是新的太阳升起,将会有新的人,能明这个天下,继续替天行道于天下,成为新的天子,届时无论隐藏锋芒的大人、君子,拥有实力的诸侯,还是只看重眼前的小人,都将站出来拥护这个新的天子,这就是今天要聊的革卦,革的象了,革就是革命,革天命。 所以孔圣人在彖传中说“巳日乃孚”革而信之。 文明以悦,大亨以正。 巳日是初生的太阳,喻的是上一任天子内心中已经彻底不明,不再在心中去恒照着自己庇佑的天下,那么将会有新的大人出现,他会继续在他的心中观着天下时局,观着天下的一切魑魅魍魉,观着导致这些百姓疾苦的根本原因,若这个天下真的到了最黑暗的时刻,彻底不可逆转之时,待时到了,自会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之中。 这个新的继续明而照耀天下的人就是巳日。 “巳日乃孚”是就第三人称来说的,主要是指那些手握重权,却在这个至暗时刻,隐藏锋芒的,大人的视角。 什么是孚,就是我发现我女儿趴在桌角到处找什么,然后看了她桌子上正在玩的橡皮泥,她捏了一只老虎,但是老虎只画了一只眼睛,她没求助我,我也没问她,但是我默默的给他找了一只粗的,和她画的眼睛一个颜色的笔给她, 这就是孚。 “巳日乃孚”革而信之,文明以说,大亨以正,就是这些隐藏起来锋芒的,身处高位,手握强力资源的大人,会在他们的心中观这个人的所做所为,发现他所在的一切事情都是天下为公,毫无私心,他就是新生太阳后,将毫不犹豫的跳出来,有孚于这个新生的太阳,助力于他,他也因此而喜悦。 九五爻辞说的“大人虎变”主要说的就是这个视角,以及做的事。 孔圣人接着在彖传中说“革而当,其悔乃亡”,主要说的是那帮,能得中观事情的君子,但是水平还达不到大人的观天下的水平,也拥有一定的权利和资源,他们能观到当前的黑暗形势,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加入了新的天子阵营,毕竟这种事属于叛变,在没有看清楚整体的形势下,会后悔也很正常的,但是当跟了一段时间后,发现这个人所做所行都是天下为公,自然而然后悔就消失了,上六爻辞中说的“君子豹变”主要说的就是这个视角。 自然界中,天地变化,太阳落山后,第二天又有新的太阳升起来,日复一日,一年过去了,就形成了我们看的见的春夏秋冬四季变化的景象,这是自然规律。 当太阳落山不再照亮天下了,必将有新的太阳出来,继续照亮天下苍生,黎明百姓,继续替天,道济天下,这也是自然规律。 商汤在夏朝末期,在心中观着这个天下,时到了,天命到了,那个知来了,在天下苍生的渴望和祈求之中,而宣布自己成为新的天子,正式作为新的太阳,那个巳日,并成功创立商朝, 故孔圣人在彖传最后说“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more5minPlay
September 15, 2024“河图?洛书”竟是圣人观天行道济民的一次实操案例!今天主要聊一下“河图、洛书”,原文是出自孔圣人在系辞中说的,“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要聊这,不得不先说一下什么是“出”,什么是“入”,一般简单的事谈不上出入,只有复杂麻烦的事,才会有出入,像复卦中,孔圣人就说过,复能让我们遇见麻烦事后出入无疾,无任何隐患。复杂的事,就说谋局吧,一件复杂的事,就像一个大谜团,这个谜团很麻烦,我们完全看不清里面的情况,一般情况下这种麻烦事我们是不会碰,会避开的,但是因为各种情况,现在这个谜团在眼前,这个麻烦事在面前,我们不得不处理, 这就是“入”进入的入,可以理解为入局。入局以后肯定是不能乱动的,需要谨慎随“知”,去探索这个谜团,这个过程可以理解为识局。当这个谜团被我们一点一点的探索后,会找到这个谜团的解决的关键点在哪里,然后针对性的去探索我们到关键点出口之间这个区域的各种细节,以找到安全合适的处理路线。这个过程就是出,也可以理解为破局。说完出入、我们继续回到“河出图、洛出书”别看那些后人将河图洛书解的玄上又玄,甚至扯上了宇宙的终极奥秘, 其实“河出图,洛出书”就是当年圣人大禹,处理水患这么麻烦事的一次随天道入局,到完美解决麻烦事而破局的实操,怎么回事呢,我们接着往下。《尚书.禹贡》就将大禹治水的情况说的很清楚,这里大家不用去看专家们“翻译”的版本,直接看原文,看禹贡和看周易的方式一样,就是将里面描述的事物,在心中具像化呈现出来,综合一起来看,就能看见了。 这里我就直接分享我看见的,日后大家功夫积累起来了,可以自己去看原文,然后来印证。 大禹当时治水,时候,并没有急着下决定该如何操作,而是随内求的方向先去调查,然后在心中综合来观,掌握的信息的时候,就看见了,发生水灾的水域,主要是伊水、洛水、滻水、涧水这四条河流覆盖的区域,然后又在黄河发现了这四条水域所处的地理位置特有的一些矿产、特产等物件,从而判断这些都是从四个患水灾的区域,顺洪水流下来的。若大禹开始接手处理水患,去随内求方向采集信息为入局,那么当采集到一定信息后,在内心中组合起来综合来观,以发现黄河就是这个复杂事情的出口,将水患的水全部引入黄河,就是处理这个事情的方向,然后围绕这个方向,将水患的位置到黄河这个区域的所有事物继续深入去探索,河流、分支、村落等,调查清楚后绘制出一个详细的图,这就是孔圣人在系辞中说的“河出图”。这个图是大禹圣人探索后,发现了黄河是破局的关键,然后围绕这个关键,继续去深入探索,绘制出来的清晰的图,而非那些纬书上说的,是黄河中一个老乌龟送给大禹的。 接着我们说“洛出书”,这里我们可以借助现在的工具,进入当时大禹治水的场景,我们也有了和大禹一模一样的图,我们可以手机打开百度地图,或者高德地图,搜索一下河南郑州的巩义市,会发现贯穿巩义市的那条,同黄河汇合的河流就是洛河,接着我们把地图缩小一点,顺着洛河往洛阳方向滑动,会看见伊河、涧河,等河流的分支,都是最终会汇聚在洛河中,至于滻河现在搜不到了,但肯定也是在那一片的,毕竟几千年过去了,现在是否还叫那个名字也无法考据了。 想必现在大家看了地图后,应该也自然而然知道了,如何将四个水患的区域的水引入黄河了吧,没错,只需要就近挖渠,然后避开居民区,将渠道连通最近的洛河,将水患通过无数的渠道,避开村落,引入洛河,然后随洛河引入黄河,这个水患的事情就能解了,将最后得出的“挖渠道,就近引水至洛河”写出来,做成公告命令,传达给各区域的基层干部进行执行,就是“洛出书”了,水患的解决契机在黄河,然后将水引入黄河的契机在洛水,这就是“河出图、洛出书”了。 圣人也不是立马就看到这个事情的解决契机在黄河,也是在心中培育这个事,随内求的方向,先看看上游,又看看上游的特产、又看看下游水灾冲到哪里,一点一点的推进,这个事物也因为推进,在内心中观的时候,不断的变化成长,变化到一定情况后,才会自动看到这个事物的关键点在哪。 这就是“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的前面部分,“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圣人象之”了。 无论多复杂的事,无论千奇百怪的事,它操作的规律都是一样的,先培育、再观象、待时到,关键点出现了,继续围绕关键点深入看清晰,最后制定合适的操作计划以破局,往往这个最后的操作计划都是绝对安全,且轻易能执行的。...more7minPlay
FAQs about 易经钥匙|身临其境观周易:How many episodes does 易经钥匙|身临其境观周易 have?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111 episodes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