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Email addressPasswordRegisterOrContinue with GoogleAlready have an account? Log in here.
易生天地二仪,天地二仪又生进退之象、昼夜之象、忧虞之象、失得之象共四象, 四象又生乾、坤、艮、兑、坎、巽、震、离八卦。八卦在人意识上的接收体会也就一个“知”字,知行合一的知。动物也好,植物也罢,世间万物随春夏秋冬四时变化而变化,在变化中,万物自会随着时而成长,时到自会结果。圣人法天则地育物,进退之象、昼夜之象、忧虞之象、失得之象对标春夏秋冬四时。圣人... more
FAQs about 易经钥匙|身临其境观周易:How many episodes does 易经钥匙|身临其境观周易 have?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111 episodes available.
August 27, 2024八卦推演周易六十四卦的底层规则今天聊聊八卦推六十四卦的原理。 简单回顾一下八卦,乾卦为天,喻的是在内天地中的天上视角,整体观事情,不止能看事情的眼下,还会引导我们看事情的周围,一点一点拓展,直到看到这个事物的全貌,这个引导我们逐渐拓展事情的过程就是健,天行健的健,例如我们内求明天去接待客户这事,内心中自会有知来,多少人?什么时候来?是否安排车辆?中餐在哪里吃?等,然后探索这些问题,将这些事情弄清楚,这个过程就是健,所以乾的属性为健。 坤卦为地,喻的是在内天地观物的时候,知来了,我们要如何实施,既要随知而落实,落实的时候又要照顾周围的环境,将周围的环境一并在心中综合呈现出来,制定合适的计划,所以坤卦的属性为顺,顺这个,在乾观物来的知,或是外部环境变化自动而来的应对的知。 震卦为雷,雷在自然界中为轰隆一响,而非闪电,春雷一响,万物开始滋生,雷在内天地代表知来,这应对事物的一念来了,就要开始围绕这个知,内求,以制定合适的计划,通过我们的身体动起来,将这个知给落实了,所以震卦的属性为动。 离卦为火,深处黑暗之中,一个火把能照亮周围的黑暗,让我们看清楚周围的环境,在内天地中,离则是引导我们将未知的事物一点一点的摸索清楚,直到全部看清后做出妥当的应对,所以离卦的属性为明。 坎卦为水,正常情况,无论下雨,还是水坑,或者河流,或者积水,我们都不会主动去趟,会想办法避开,在内天地中观物也同样,当我们把事情看清楚后,也自然会选择简单的路线去将事情给落实了,而不会去走麻烦的路线,这些都是险,除非这个险不得不趟,才会去将险给看清,制定好安全的策略去涉险,坎卦的属性为险。 艮卦为山,大地上万事万物都在生长,但是生长的最高的只有山,山代表着事物的生长到此为止,喻的就是一件事物的终结,在内天地中,艮代表着知来,我们围绕知培育该知,将环境看清后,制定出合适的计划,以将这个知给落实终结了,就是止,艮卦的属性为止。 兑为泽,泽就是湖水,一片湖水在这,草木,鸟兽,鱼虾,都靠湖而生,享受这片湖带来的恩泽,喻的是内天地中,我们将知落实的时候,制定的详细计划,既能完成知的方向,又能将环境中接触到的人事物,都照顾到,他们都能因此受到我们的恩泽而喜悦,所以兑的属性为悦。 巽为风,风吹拂我们的时候我们感受到的是凉爽,但是风却感受了我们的一言一笑,每个动作,内天地中,我们观物之时,不止天上大观,在地上细观接触到的人事物,也如风一般感受着他们的一切,在感受的过程中,既知表,又知因,所以巽的属性为入,如风一般入物。 八卦回顾完毕,接着我们试着将他们组合起来。 震卦在下,坎卦在上,组成屯卦,震的属性为动,坎卦属性为险,所以孔圣人在彖传中说:“动乎险” 动而有险,每一次动都有险,谨慎而动, 心中刚培育事物,就像小嫩芽一般,还未壮大,未看到全貌,首要做的就是将心中事物,如这小嫩芽一般,先一点一点通过动,培育个雏形出来,才有了屯卦,屯的命名, 乾卦在下,坎卦在上,组成需卦,乾的属性为健,坎的属性为险,所以孔圣人在彖传中说:险在前,刚,健而不陷,。险在前,麻烦事在前,必须得涉险了,通过健能引导我们探索看清楚这个险,这个麻烦事,以及周围的整体情况,找到合适的路线,而不会盲目的冲入险中,陷在险中失去方向,才有需卦,需的命名。 乾卦在下,巽卦在上,组成小畜卦,乾的属性为健,巽的属性为入,所以孔圣人在彖传中说“健而巽” 健能让我们看清事情的全貌,健后发现疑点,巽能让我们顺这个疑点深入,以发现内情,例如我们在心中观今天的工作的时候,工作的情况,见的人,说的话都如放电影般在心中历历在目一扫而过,这个是健,当观到同事A说了一句没钱,再结合观到的前几天才发的工资,等等一系列情况,会有一个知来,判定他说没钱,要么是假的,要么是有特殊情况,然后根据这个点继续深入进去,就是巽了。 当然深入进去有个前提,就是深入是否和我的职责有关,若无关,就是姤卦的柔遇刚了,不可深入,若有关,则是小畜,在这个点上将其畜养变大,直到看清楚,故取名小畜,当,时来了,在职责范围内,需要应对的时候,能快速清晰的做出合适的行动计划。 震卦在下,艮卦在上组成颐卦,震的属性为动,艮的属性为止,所以孔圣人在彖传中说:观颐,观其所养,自求口实,观其自养。 观其日常言行举止,就是观其动,观其自养。 观其制定的行动计划是因为要达成什么样的目标,为什么要制定这个计划,就是观其所养,观其止了。 所以震卦在下,艮卦在上组成了一个养贤者的象,故取名颐卦,颐养的颐。 接着圣人作六爻,才是继续围绕卦名为原点,再结合上位,下位,通过爻辞,立了一个个生动的场景通过卦象,进入我们的内心中,让我们对照着卦象来看我们自己困难的事。 知道了原理,其实我们可以继续推,例如三个八卦重叠,可以推出512卦,比如坎在上、乾在中、坤在下,坤的属性为顺,乾的属性为健,坎的属性为险,组合起来,就是顺知而行,但是遇险了,用健来如何看清险,再通过爻辞配上一个生动的故事,就成了一卦, 当然我在这只是模拟推着玩,真要做这个事需要时到,需要很大的精力,不然不可能去做的,还有更多重要的事需要去应对,当年周文王被纣王囚禁在羑里7年,那个破地方,没网、没电、没手机、没老婆、没孩子、天黑的早,点亮的火也没有,在这样的环境下,周文王唯一的乐趣就是内观,也就是在这样的处境下,只有一件事可以做,就是推演六十卦,如果周文王不被囚禁,自然六十四卦是百分百不会诞生于世的。 有很多朋友都私信我交流周易如何入门,其实很简单,就是海量的在大事小事上做内求功夫,以内求后,能落实的下去为目标,进行积累就够了, 每落实一个知,就打了一个小怪,当小怪打多了,会自动升级的,当我们功夫足够,能在内心中以天道俯视的视角能观我们的事情全貌的时候,周易的卦象自动就能在心中生动的看见。 所以内求功夫很简单,也很幸苦,幸苦在将事事都内求,培养成习惯,彻底摒弃情绪,习惯,得失,对我们的干扰。 当下的处境,和对追求圣学的决心有多大,都直接决定了我们在这条道路上能走多远。 那些将周易讲成义理,讲大道理的,反而会误导我们,让我们的方向偏离,变得迂腐,误国误民,请朋友们谨慎对待。...more9minPlay
August 07, 2024天上地下唯我独尊,内天地中我们就是八卦本身今天聊聊八卦,以及六十四卦的关系,今天不纠结先天八卦,还是周文王的后天八卦,那个主要是方位的问题,影响不大,今天主要的重点则是,八卦在内心中的体会,在我们的内天地中,天上地下为我独尊,我们就是内心中这个世界本身,我们在内天地中化为风、化为火,化为雷,随心所欲的造物来观,然后对照心内造的物,通过我们身体言行的操作来影响我们身体所处的外部世界。 先说离卦,离就是火,火的属性就是,火在哪,照亮哪,如我们在漆黑的洞穴中,伸手不见五指,若漆黑前行,很可能会被未知的风险让我们跌倒、甚至付出生命危险,此时若有一根火把能照亮空间,自然而然就知道当下该怎么应对, 正如我们在内求观物时候,这个事物最初在我们心中的常态就是,漆黑的,没头绪的,所以遇见麻烦的事,我们才会焦虑,但是若能静下来内求看这件事,不急着做决定的时候,内心自会如火一般,引导我们去探寻这个事物,这里需要照亮,那里也需要照亮,当多照个几次,环境看清了,自然知道如何应对,这就是离卦。 接着我们说巽卦,巽为风,我们走在大街上,一阵风吹过,我们感受到的是一阵凉爽,但是作为风本身,它在吹拂过我们身体的一瞬间,它感受了我们的头发,感受了我们的面孔,甚至感受了我们的每一根汗毛,它在我们不知不觉间感受了我们全部, 我们在心内观事物之时,也是一样,事物中涉及到的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能随我们观事物而感受到,并通过感受到的事物看到隐情,从而在作出决策之时,可以将隐情考虑进去进行应对,此时在我们心中的天地间,我们就化为了风,就如孔圣人在系辞中说“巽以行权” 这个权可以是内求时候,天道给的天命,也可以是上位给的指令,但是若我们直接将这权落实出来,则容易变成懒政,一刀切,反而害民,害财,这个时候若在内心天地中,化身为风,将落实指令沿途上的人、事、物都吹拂感受,一遍,自然能将任务完成的同时,又不影响他人利益,完美落地。 若化身为风是对沿途事物进行细细感受,细细品味,那么坤卦则是在心中的内天地中,化为大地,将这块大地上的一切事物,都具像化出来,恶犬在哪里,神经病人在哪里,厕所在哪里,大爷说话冲。 化为火能照亮恶犬的位置,化为风则能感受到大爷说话冲的原因是因为和邻居吵架了。 当这一切在心中的大地综合呈现出来之时,我们自然知道从我们的位置要去厕所,如何走能避开恶犬,避开精神病人,甚至还能在大爷那要到卫生纸。 接着我们说艮卦、艮为山,山为止,代表着事物到此为止,一件事物最终的变化,他经历了学、问、思、辩的整个过程,将事物看清了,最后一次具体的计划,事情的推进路线,即可将此事完结,就是止。 当制定事情推进计划,落实的时候,若我们通过内天地在心中化身火、风、坤来观的时候,观的够全面,够细致,就如准备菜肴的时候,我们观到到了小美在减肥,观到了小花不吃辣,观到了小李最爱吃辣等,我们在最终确定宴席这件事的时候,将他们的情况统统考虑进去,他们自会喜悦,这就是兑卦, 兑为泽,就如一片湖水在这,周围小动物也好,牛马也好,植物也好,都靠湖而生,享受着湖水的恩泽。 兑是艮的一种反馈。 接着我们说震卦,震在自然界中为雷,但注意区分,周易中的雷不包括闪电,主要就是那轰隆一响,震对应的是我们心内天地中的心中一念来,这一念来是对外部环境的自然应对,是对推进中的事物的第六感的提示,这是天命,得做,若直接做就变成了一刀切,也是需要通过化身风、火等将环境看清了再妥当落实。 坎卦的坎就是水,他既包括地上的流水、水坑,也包括天上的下雨,正常情况下,下雨我们都会躲在屋檐下避雨,遇见水坑我们好好的也不会踩上去,遇见河流我们也会自然而然的找桥过去,所以坎在内心天地之中,主要指险,危险的险,正常我们在推进事情中,就像去爬山捡菌子一般,都会选好走的路走,那种草多的,刺多的,地滑的,一般都不会碰,这些就是险,除非有美味的菌子长在草堆和刺堆中,必须得进去,我们才会去评估这个险的情况,里面是否有隐藏的毒蛇、虫子等,再决定犯不犯险,该如何全身而退,而不是盲目进入,这就是坎卦。 最后再说一下乾卦,乾代表的是内天地中的天,主要是天上,从上往下的视角看事物,这个视角看的更大,更远,更全面。 就如我们化身为云一般在天上, 我们飘到我们所住小区就看我们小区情况,我们飘到火车站就看火车站的情况,飘到哪看到哪,当我们的事物没有头绪时候,乾则能引导我们去看这个事物旁边相关的事物,以让我们更全面的来观这个事物,从而获得提示。 震来知来,我们在内天地中化为火来一点一点照事物,化为风来感受物,在火和风的基础上将看见的杂乱的事物在大地坤上综合呈现出来,形成地势,再化为山根据地势,制定详细的推进计划,将开始的震来,在大地上给落实了, 当震和谐妥善的根据地势落实了,地上的其他事物自会喜悦。 当不断的将震给落实了,在天上视角自然会越升越高,看的越来越全面。 这就是八卦在内天地中的运作模式,天上地下为我独尊,天就是我、地也是我、风、火还是我,在我们的内天地之中,我们就是造物主,将外物在内天地中造出来,再根据内天地中的变化,通过我们身体操作对外物进行影响,从而由内向外以化成天下。 篇幅有限,下一节再聊八卦重叠后和六十四卦的关系,及心内的体会了。...more8minPlay
July 26, 2024既济未济(浓缩精华版)-什么?好心还有危?事情做了等于没做?今天分享一下既济卦和未济卦的象,这两个卦的象一起来讲,可以方便更清晰的体会圣人在卦象中要表达的意,而不是大而空的大道理和鸡汤。 我们走在路上看见一只狐狸趴在路边奄奄一息,虽然我们的马车一晃而过,但是我们心中在回想这事,狐狸的一举一动都历历在目,会发现原来这只狐狸是干渴了,需要帮助,我们心中一念来了,需要去救它,这个事一定要做。 这就是既济和未济的起因,故孔圣人在既济卦的彖传中说“初吉”,柔得中也。孔圣人又在未济卦的彖传中说“小狐汔济”未出中也。 刚才能在心中观小狐狸奄奄一息这事,没有走神,没有忽略,就是柔得中了,而有一念来要应对,就是既济卦的:“初吉,最初吉。 ”而能在心中观小狐奄奄一息,发现他缺水了,看见问题了,没有盲目应对,就是未济卦的“未出,中也” 虽然都能在心中观事物了,但是两种不同的应对方向,才成就了既济卦和未济卦的象,一个有危,一个做了等于没做,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们接着观。 既济卦中,发现小狐狸缺水了,需要去济它的念头来,并去围绕该念头落实执行的时候,没有看清楚周围的环境,狐狸的状态,狐狸缺水的原因,等等情况,想当然的将狐狸的脑袋按在了水里面。 这就是既济卦的上六:“濡其首,”厉, 濡其首就是将其的脑袋淹在水里面,厉就是有危险的意思,你将别人脑袋按在水里面,是谁都会咬你一口,虽然济它的心是好心。 故孔圣人在既济卦的彖传中接着说“终止则乱”。我们都知道事情的推进和自然界的万物生长规律都一样的,都有一个变化的过程,这个止就是针对这个事物变化到最后,看清了后,做的一个详细的推进计划,将这件事给做完,就是止了。 故既济卦的“初吉终乱” 就是我们能在心中不被走神儿打扰观物,而有念头来需要我们去应对了,这里吉,但是实际在应对操作的时候,则会因为看不见路线周边的环境而盲目出手,则终乱。 这就是既济卦的象,接着我们在回到观到狐狸缺水,念头来了需要应对这,继续看未济卦。 如果既济卦是将狐狸的脑袋直接按在水里以济干渴的狐狸,那这个事铁定做不成,狐狸搞不好还会憋急了咬我们一口,而有危,未济卦则是,将狐狸的尾巴按在水里面打湿了,然后就没有下一步操作了,做了等于没做,故孔圣人在未济卦的彖传中说:“濡其尾,无攸利,不续终” 不继续将这个事情推进下去,直到事情完结为止。...more4minPlay
July 06, 2024《周易》中揭示的变通,变化的底层智慧今天我们聊聊周易中、变化、变通以及穷的关系, 要聊这些不得不先说的就是变,变从我们内心中,事情来了,那心中自然而然的应对事物的一念起,就是变,它还有一个名字叫知,“知行合一”的知,从事物的全局角度来看,这一念起,这一知来,就是内心中这一事物的一变。 举个例子,手机从沙发缝里掉在沙发角下去了,我们此时,心中自然会有一个念头起,将沙发移开,或者拿什么工具,这个念头起,于我们内心而言就是“知”,于这件事情而言就是变。 再举个复杂点的事,我以前解决了一个搁置了8年的邻里纠纷,我的左邻居为了所谓的安全,将过道的通风口封闭,右邻居因为这事,过道不通风,油烟味重,为这事天天去物管吵架,物管沟通无数次也无效,由于那地方我不常住,所以没啥感觉,后来有天右邻居找到我来处理一下这事, 当时也是拿着这事无头绪,后来观这事的时候,观到左邻居曾经为了这事在物管门口烧东西,以表示反抗,所以自然而然心中一个念头来了,给他聊聊封过道,会影响运气,然后就从这里先推进,其实这个一念来,就是心中的知,也是这件事物的变。 说完变,接着咱们说一下变通,变通它不是一个 词,而是贯穿一件事物变化的路线。 假如我们住在一个复杂的老小区内,孩子说想吃什么东西,咱们心中应对这事自然会有一个知来,也就是这件事物的变,在小区的另外一头可以买到孩子要得东西,但是这个复杂的老小区里面啥都有,有恶犬,有神经病,还有施工封路, 当我们在心中观如何到达目的地的时候,恶犬的位置,神精病人常出没的位置,以及施工的位置自会在心中呈现出来,以得到一条合适的路线能够顺利将我们的目标达成,也就是将这一事物的变给妥善落实,这个在心上能推的通的合适的路线就是通了,这个通还是心内事,这就是周易中的变通,变而通。 将变通后给落实了,就是变化了,变而化。 有的朋友可能会问,变而能通就是变通,那么变而不通,那是什么,那就是“穷”,周易中的穷可不是没钱,而是变来了,随事物而变的知来了,我因自己功夫有限,不能看清楚到目标的环境,找不到合适的路线,而无法出手前进,站在原地不安,甚至陷在这里进退两难,这就是“穷”了,故孔圣人在彖传中说“往来不穷谓之通”,事物变的时到了,知来了,我们要向这个变而进,故往,心中往的过程中,自有相关事物而来,以帮助我们看见路途上的环境,若看清了,自然不穷而通。 变通、变化知道了,穷了又怎么办呢?孔圣人在彖传中说“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当内求事物推进时候,知来了,但是就是内求不出可以推进的路线,那么我们就换一个变就行了,然后内求新的变,将这个新的变给通而化之,这件事物自然也完成一次变化,而能 长久生长下去,而不是陷在原地。 自然界中花草树木,虫鱼鸟兽,都是在不断的,多次的变而化中,由小变大,开花结果。 我们在心中培育事物的时候,这个心内之物也是在不断的变而化中逐渐壮大、至开花结果,所以变而不通是很正常的事情,任何事物都有他的天时存在,想通过一两次的变化就达到结果是不可能的,越复杂的事物,变化次数也相应的越多。 所以变化的目的,不是让这件事物立马就达到我们想要的结果,他只是随自然规律的其中一次变化,仅此而已,因为时到了,一定会开花结果,几次变而不通,穷了,没关系,换个变继续就行。 每一次变化,我们都会看见变而能通的过程中接触到的所有事物,就像前面老旧小区买东西的例子中,因变而通,会看见恶犬、神精病人,工地等事物,他们会在我们心中综合来观的时候汇聚起来,全部成为我们心中所培育的事物的一部分,这些在我们心中的体现就事物“文”,故孔圣人在系辞中说“通其变,遂,成天地之文”将这个事物的变给内求通了,并遂这个结果给落实出来,这一系列的所有事物将成为我们心中天地培育事物的文。 我们不断的随知来,将每一个能通的变都给通了,然后遂这个结果都给一一落实出来,最终得出的,由所有文汇聚而成的整体,就是在心中的天上,从上往下的视角,可观的天象了,天象成了,才意味着心中培育的事物终于在变化的过程中长大成熟了,这个时候才可以对其进行操作,以获得果实。 拿树苗来比喻,文就好比树苗成长过程中的一次分丫长出新的树枝,并长出树叶,而象则是这颗树苗长了多次的分丫,长了很多的树叶,最终成为了这颗树的整体。 故孔圣人在系辞中说“极其数,遂,定天下之 象” 这个把控的所有的变,就是“极其数了”。 当事物的完整的天象,在我们的多次随变而通的变化之下成了,这个时候才可以在这个天象的基础上进行裁剪,制定出安全的,合适的路线,以达到我们的最终目标,获得结果,这就是“制器”了,将天象制器而用。 故孔圣人在系辞中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培育心内之物至可观,观象,为本。 孔圣人接着在系辞中说“形而下者谓之器”将培育好的心内之物,裁剪,按需要进行制器而用,则为末。 先有本,才有末,这是自然发展的基本规律, 而当代热衷的成功学,商业模式,各种赚钱方法,话术以及心灵鸡汤,其实都是变化后,别人最终制成的器了,若在没结合自己实际情况,盲目崇拜,那就是本末倒置了,只会有凶,临卦的象传中,孔圣人说“至于八月有凶”说的正是这种情况,八月是丰收的季节,若忽略了事物变化的过程,妄想用固定的方法,直接追求结果,那就是本末倒置,而有凶。...more9minPlay
June 04, 2024屯卦(浓缩精华版)-大智者如何从零开始操控变化我们都看见了,阳明先生在己方势力不足的情况下,平宁王之乱时,偷家南昌,然后决战鄱阳湖的赫赫战功。 我们也看见了诸葛亮在赤壁之战中借东风的“神机妙算”。 孔圣人在系辞中说的“古之聪明睿知,神武而不杀者夫,是以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是兴神物以前民用”,意思就是古时候那些大牛之人,能这么牛逼,就是因为能在心中的天上俯视的角度,观这个用神在心中造的“物”,而进行操作” 别看阳明先生也好,诸葛亮也罢,我们看见的他们决定性的一战,无论是阳明先生偷家决战鄱阳湖,还是诸葛亮赤壁之战借东风后跑路,这仅仅是他们培育他们心中之物,随天时变化而变化的最后一次变化,结果了,而已。 就像自然界中果树从发芽,长枝叶,成长成大树,再到开花,最后结果,无不是随着四季的变,在一次一次的变化之中,最终完成最后一次变化开出果实。 圣人在心中培育事物的时候,也是从刚接触事物,获取星星点点的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汇聚起来一起来看,得出事情的大概样子,接着再在这个轮廓的基础上,继续一点一点的推进,直到心中的事物逐渐壮大,完善,清晰,再完成最后的一次变化,收获果实。 这就是易经中,圣人是如何法天则地,培育事物的底层规律, 当然,今天咱们不聊观物,而是借易经中的《屯卦》聊聊观物前的准备工作,也就是准备培育一件事物的时候,该如何开始。 通常我们在内求一件事物推进的时候,会有一个围绕的目标,这个目标就是刚,然后围绕这个目标内求时候,和这个刚相关的事物,全部会在心中以“神”的形势汇聚而来,在心中共同构建成一个事物之本,被我们给“看见”,但是因为事物刚开始培育之初,我们对事物掌握的信息并不够,所以内求观物的时候,这个“物”在心中并不成型,换句话说,我们在心中“造物”,却没有材料,这就是孔圣人在“屯卦”彖传中说的,“刚柔始交而难生”,刚有了,但是柔不够,则心中能观的初始之物则难生,无法看见,无法来观,自然无法培育壮大至开花结果。 这个时候怎么办,当然是要收集造物的素材了,孔圣人接着在彖传中说“动乎险,中”,动,我们以前聊过,这个动主要是心中一念起,让我们要做什么,这个就是动,就像洗碗的时候,站在厨房之中,我们不急着动手,闭上眼睛,静静的感受自己内心,自会有意识出来,是让我们洗盘子,还是让我们打洗洁精,这个感觉就是动, 动来了,我们谨慎的将这个“动”给落实出来,要有着不小心,我们动会伤害周围环境,他人,然后被别人反伤害的觉悟,而将动给落实出来,这就是动乎险,“雷雨之”雷先动,雨来润这个动,在心中之物成型可观之前,我们需要通过不断的动,来收集可以观的素材,这就是彖传中说的“动满盈”。 当我们事物培育之初,通过多次动,并落实出来之后,再放在心中的天上综合来一起观,就能看见这个心中事物的雏形了,故孔圣人在彖传中说“天造草昧” ,这里的天是我们心中御神观物的那片,虚无,大无边际的空间,我们将多次“动”,收集到的材料,在心中的天上汇聚起来,就是“天造”了,和乾卦九五中的“大人造龙”,一样的造法, 这汇聚而来的心中可观的事物雏形,就是草昧了,任何大树在种子刚萌芽阶段都和一颗草一般,不太好识别,但又能隐约识别出,这就是“草昧”,屯卦的屯也由此而来,甲骨文画的也是一颗刚冒头的草。 屯卦主要说的就是通过自然界的造物,来喻我们心中是如何开始从零培育事物的,虽然是我们人通过双手在推进事情,但又何尝不是将心内之物在外的延伸呢,好的匠人雕琢一块独一无二的玉器,也只是心中先要有这“玉器”,然后随心中“玉器”的变化,而一点一点雕琢手中的玉器。...more6minPlay
May 15, 2024无妄卦(浓缩精华版)-心中的一念之动:如何辨识并应对内在的指引心中有个念头来了,而且这个念头让我们做什么事,仿佛这个事一定要做,那么我们要不要做呢。 通常这个念头不是平白无故的,有可能是因为走神儿而来,有可能是因为我们在思考事情而来,也有可能是因为周围的环境变化而来。 这个一念起,就是“动”。 故孔圣人在“无妄卦”的彖传中说:“刚自外来而为主于内,动而健,刚中而应,大亨以正,天之命也” 像前面举的例子中,导致我们这“一动而来”的外部环境,就是外, 我们因为外部环境,内心自会有相应的一“动”去应对。只是这个动可能是参杂了我们情绪私欲的恶动,也可能是没有任何影响的天命之动。 举个例子,我们夜晚在回顾白天发生的种种事情的时候,白天发生的一切,在心中历历在目,突然发现对方说的话,结合当时的环境,发现他原来表达的是另外一层意思,他原来在担忧什么啊。 这个时候我们内心中可能会有三种动。 第一种动:他担忧什么,我们该如何应对。 第二种动:给他说什么事,不用明说,以打消对方的担忧即可。 第三种动:原来你担心这个啊,你平时趾高气昂的,我趁这个机会报仇,继续添把火。 可以看出,第二种动也好,第三种动也好,都是在第一种动的基础上衍生出的实际应对方向了。 六三卦辞中“或系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灾”,如行人紧紧牵着一头牛,走在城镇中,这头牛平时很温顺,突然事来了,情绪等各方位影响,然后猛然乱冲,整个周围的人全部是受害者,这说的主要就是第三种动。 而六二爻的“不耕获,不葘畬,则利有攸往。” 事情这一步推进,不要 想着一步到位,就是不耕获, 水平不够,却想谋大事,就是不葘畬,如果没有这两种情况,则可以推进,这说的主要就是第二种动。 而无论第二种动还是第三种动,我们能逆回去,找到这两种动的源头处,这个源头处就是第一种动,也就是刚了,围绕这个刚看清楚环境,内求如何推进,就是刚中了,这个第一种动,这个刚,就是天命,随物而需我们去合适应对的那一动。 但就算是天命,如果我们不看清楚路上的环境,而盲目出手,就像我们要过马路对面去,而不注意看车流,天桥,红绿灯等一切环境因素,也会在半路被车撞,而有凶,到不了目标。 前面部分,心中随外物应对的“动”来了,而无妄,然后随这个动,在心中看清环境,看清原因,再围绕动的源头,继续内求的这个过程就是“动而健”。 当被情绪,私欲等感染而“动”了,就是匪,匪就是不正之意。 虽然心因外物“动”了,但是若内求不出合适的,事物的推进路线,就是“眚”,眚就是蘙病,白内障就是蘙病的一种,喻的是心中看不清路,故若发现这个“动”要么因为情绪私欲干扰不正,要么因为内求不出合适的推进计划,则不建议落实出来, 故“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 现在大环境不好,甚至每况愈下,千万别指望任何外力能改变这个环境, 重庆的长江大桥上居然诞生了守桥人,虽然治标不治本,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无奈呢。 鸡汤和小作文虽然能短暂引起情感的宣泄和共鸣,但是宣泄后又有什么用呢。 如果你此刻正在痛苦之中,在麻烦事的漩涡之中,一切学过的知识,方法,已经无计可施,没有路了,甚至濒临崩溃,有轻生的念头了。 不妨给自己最后一个机会,感受一下自己内心中的那一“动”,然后随这个“动”,笃行下去,这个“动”一定会带着我们逢山开路,逢水搭桥的。 当时阳明先生,在龙场向死而生,悟到的心即理,就是这格去情绪,私欲的“妥善一动”。...more5minPlay
May 08, 2024临卦(浓缩精华版)-原生家庭的毒害与个人成长的挑战临的甲骨文画的就是一个人弯着腰,从上俯视着下面的事物。临卦也正是此意,圣人在心中的天上俯视着百姓做事,既能观到他正在做什么,又能观到他为什么这么做,而且能观到他下一步准备怎么做,并且在他人这么做的思路上,及时给予帮助。故孔圣人在彖传中说,临,刚浸而长,说而顺,刚中而应。这里的刚,就是他人内心真实欲做之事,圣人并不会直接告诉他结果,这个事一定要用什么方法来完成,就像地上有一滩水,圣人丢一把泥土上去,水自会跟着泥土的缝隙而往上浸透,这就是刚浸而长。他人事情的主角,依然是他们自己,他们在推进自己事情的时候,每一步都会因为是他们自己,内求出来的结果而推进事情,因向目标靠近,甚至事情顺利做成,而喜悦,以此更加坚信自己内求的力量,顺自己的本心,而不会盲目的被外界的环境左右自己的判断,这就是悦而顺,顺就是顺自己内心,内求出来的步骤。举个例子,我四岁的孩子在玩游戏时候,他的玩具掉进了沙发脚,我们不会直接帮助他将玩具给他捡出来,而是让他自己想办法,听听他的想法,他就会围绕这个事情开始思考,告诉我想用一个衣架来试试,哪怕我们知道衣架可能够不着,但是绝对不会干预他,会帮她找个衣架,让他自己来尝试,如果发现不行,再引导他想办法,直到找到合适的工具或者合适的方法,将这个玩具给拿到手, 全程都是他自己在思考,自己在操作,我们全程做的仅仅是观她的思路,在她的思路上,帮助她实现他做不到的事,例如衣架在高处挂着,他够不着,我们帮他拿下来, 这就是孔圣人在“彖传”中说的“刚中”,刚中而观,这个事是他的刚,我们在他的刚上来观这个事。这就是“大亨以正,天之道也” 以我正,来将他的所作所为,放在我们心中进行亨饪,如在天上俯视般,既能看见他的动,又能通过动看见他的因,又能通过他的因结合他的动和他周围的环境,给予实时的帮助。故孔圣人接着在彖传中说“至于八月有凶”消不久也,农历八月就是正值秋天丰收结果的时节,原本万事万物都会经历春天发芽,夏天,枝繁叶茂,开花,并在秋天迎来结果的变化,这是自然界事物,随四时变化而变化的底层规律,事物顺着天时变化,一定会长大,一定会结果,事物一定会成。若我们直接给予了他结果。相当于剥离了他合道生长的权利,那当然必须凶,故“有凶”有凶的原因就是道消而不久。就像前面的例子中,若我孩子的玩具掉沙发下面了,我直接给他捡起来,若我孩子想画画了,但是画笔没墨水了,我直接买新的,这不就是变相的将我的孩子至于八月,现在可能还不觉得,一旦他长大了,进入社会了,将会面临什么,这里不用我说,想必朋友们一定都感同身受吧。故孔圣人在象传中说“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什么是教,修道之谓教,能随事情变化而变化进行应对,就是在道上,只要在道上,无论遇见大事,小事,难事,都能思而有出路,不会穷尽,这就是“君子以教,思无穷。”现在社会,最大的毒害就是“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对后代最大的影响就是,从来不关心孩子在做什么,因为什么做, 因为自己的喜好而禁锢孩子的思想,什么事情一定要用什么方式来做,会打压孩子以此彰显自己的高大。这就是原生家庭的最大危害,这帮受害者在孩子时候就是失道状态,进入社会后,社会的价值观依然在宣扬着方法论,宣扬着“男人爱女人的表现就是给他钱”这类的鸡汤文, 这鸡汤就给了那些本来就在原生家庭中“失道”长大,自己没有目标的孩子,给了一个“歧路”的目标,才有了胖猫的悲剧。胖猫的热度甚至一度掩盖了高速塌陷的热度, 你以为看的是胖猫吗,只是通过胖猫看见了“失道”的自己罢了。这个社会病了,是经过几十年沉淀,积累起来的疾病。...more6minPlay
April 27, 2024《周易》和阳明心学中相关联的地方一些体会最近再捋周易和阳明心学的时候,也有和以前不一样的体会。 周易中常提到的“动”这个字,基本代表着“知”起,然后围绕这个“知”已经有了具体的执行计划,这个才是“动”, 就好比一个“意”起,“我要打他的右脸”其实这个“我要打他右脸”已经是随“我要打他”这个知而形成的操作计划了, 这个就是“动”, 这个“动”对应的就是阳明心学中的“已发”,对应的就是乾卦九三中“知至至之,知终终之”的“知终”。 阳明先生在四句教中说的,为善去恶是格物,主要说的还是这个“动”,心中动了,有计划我要干嘛了,意识到了,若没有不合适,就可以去落实。 我当初也是这里谨慎做功夫开始的,慢慢熟练了,才有了“知”的体会, 这个“知”就是孔圣人在系辞中说的“几者,动之微”。也就是“动”前的那个几。 所以咱们要入门,还是得先从这个念“动”能止,判断这个动合不合适,若没有不合适则坚决执行,从这里下手,一点一点积累起来,才有机会体会到“知”几。我谨慎不妄动,谨慎到一言一行皆内求合适后在落实,将谨慎培养成习惯,以此一秒不间断,坚持做了5年功夫,最清楚不过了。这关的实修积累,逃不掉,避不开,得实打实的做,空想也不行,只有这么做才能有机会积累起来体会到“知”,接着进阶围绕“知”的刚中到能大观,再接着才能“在天上无为大行” 。可能有的朋友听见五年,会感觉时间很长,我是时还没到,就先在喜马拉雅上分享一些体会,希望帮助一些困境中的人,说实话,现在大环境,并不好,大家都挺难的,甚至在水生火热之中,迷茫没有方向。其实周易中对于“功夫”多久成熟,在未济卦中的九四爻说过“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赏于大国”。 只要时时保持恐惧谨慎,不放过一个不合适的念头,在心念动上,做为善去恶功夫,积累起来了,三年,必道大成,而立大功,有赏于大国。当然这里主要说的是为道水平,能不能立功,也要看时到没到。...more3minPlay
April 20, 2024揭秘易经之“易”:孔圣人的“无思、无为”智慧易经的易到底是什么?孔圣人在《系辞》中说:易,无思也,无为也,感而遂,通天下之故。说易前,咱们先聊聊走神,这个走神大家都体会过,可以借走神更加方便体会易到底是何物。有没有过一个体会,咱们没事的时候往那一坐,心中各种思绪来了,白天同事说的那句话是什么意思,是不是看不起我,接着思绪跳转,上周末怀疑被人针对,接着思绪继续跳转小时候某件事,等等。此时思绪完全是不可控的状态,这就是走神,短则几分钟,长则个把小时。说完无事时候的走神,咱们又说说有事时候的走神, 明天要准备个比较重要的会议,我们在思考怎么布置会场,结果想到某个同事,思绪自动跳转到某个同事的小孩前两天发烧可能是流感,接着思绪继续跳转自家小孩会不会接触传染源,同样短则几分钟,长则个把小时,这就是有事时候的走神。有了走神的体会,咱们再来说何为易,就好体会了。 有事时候,我们在内求事情该怎么推进的时候,不要先入为主的设定个框架,这个事一定要从哪个方向做,这个事一定要用什么方法做,这个事一定要用什么思路来做,这就是“无思”也。随思绪在心中扩散开来,看见不好的,不需要刻意针对,不需要限制它,这些与事情无关的思绪,自不会影响到我们走神。而无拘束的思绪,也自会引导我们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去看清这个事情,这就是“无为”也。当能做到“无思”“无为”的在心中综合来观事物的时候,这些事物会有一些“隐藏”属性,例如观到某个人今天一起吃饭没有用筷子,会不会有隐情,这就是“感”,接着围绕这“感”继续深入,相关的信息会自动汇聚而来,他说了什么话,他今天其他反常举动等,都会因为这个“感”而汇聚而来,从而我们通过这一系列由“感”汇聚而来的事物,一起来观,就会得出结果,原来他手指不小心被烫伤了,从而方便我们判断如何应对,理他或者不理他都根据实际情况而应对。这就是“感而遂,通天下之故”。先综合来观的时候,自会有感,我们可以自行判断,这个感和我们要做的事是否相关,若相关,则继续遂这个感而深入,若不相关,这个感则止,他影响不了我们。所以走神儿和易是相似的,只是走神是不可控的,而易则是可控的,通过神,让我们在全局看清楚事情的全貌,从而做出合适妥当的判断。一切的应对都是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的基础上产生的。例如,无事时候,感而遂,观到隐情了,真实所需了,我们合理的满足他,就是“咸”卦。有事时候,感,发现隐情了,但是他的真实所需和我现在要内求的事,完全不相关,属于支线任务,我们可以不理他,这就是“姤”卦。有事时候,感,发现隐情了,而且这个人在关键位置,和我们目标还重叠,那就制定计划的时候,把他的真实目标和我们的目标一起打包,借对方之手来推进,这就是“随”卦。无事时候,但是却身处尊位,除了要时刻不停的观天下形势,在落实时候也要照顾下级官员,以及百姓想法,这就是“大有卦”上位者观事情,该往哪个方向推进,下发任务时候,下位者执行任务时候,也要充分观清楚相关百姓的各种隐藏情况,从而将命令不受阻碍的执行下去,避免一刀切,这就是“巽”。上位者安排事情了,下位执行人没有观清楚上位者这个命令的真实目标,执行时候,有其形,但是完全没用,就像做了一把木头腐朽的拖把那般,有其形状,但是一用就断,这就是“剥”卦。这里就举这几个例子了,64卦就不一一举例了,感兴趣可以回去看。64卦都是“易,无思也,无为也,感而遂通天下之故”的基础上衍生而来的。所以荀子才说“知易者,不占,善易者,不卜”你都已经能通过易,将事物看清了,自然而然就知道下一步该怎么推进了,就像走在马路上,我们已经看见前面有个没有井盖的井了,是百分百不会踩上去的,这就是“常”了。无论阳明先生,还是孔子,周文王这些圣人,他们一辈子做功夫的目标就是这个“用易通天下的光明”...more6minPlay
April 05, 2024清明起源揭秘-清明竟与周易也有关系今天清明节,就聊聊清明的起源和清明之意吧。清明起源于春秋时期,晋文公逃亡的时候,饿晕过去了,有个叫介子推的人为救他,在自己腿上割下一块肉,烤熟了给晋文公吃。后晋文公当了君主后,想去感谢介子推,但听信谗言,想用放火把介子推给逼出来,结果介子推活活被烧死,留下一首诗,其中开篇一句“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通过历史车轮的运转,现在的清明由此而来,但此清明早已非彼清明了。“清”主要是喻的水清,水清则能看清楚水中石头,小鱼,水草一切东西,若水浑浊则什么也看不见。我们常人常态就是遇事情易被情绪,臆想,走神,等一切因素影响,变成内耗,从而遇见事情更是容易盲目应对,我们心中此时就是浑水状态,就像在浑水中摸虾米一般,看不见目标和方向,更别说抓到了。而“明”则是在“清”的基础上而来,“看到”石头了,还能“看到”石头下面可能的螃蟹,看到“水草”了,还能“看到”水草下面可能的乌龟,或者螺蛳,不仅能“看见”明面上的“阳之物”,又能“看见”隐藏起来但是有关联的“阴之物”,这就是昼夜之道,日月合而明。周易《贲卦》中的天下文明,正式如此,先要清才能在心中看见天下之文,事物在心中汇聚被我们“观到”而成文,然后才能将这文给明了,以找到合适的推进路线,既能顺天,又能应人。所以推子介愿晋文公“常清明”正是如此,正,才能常清,清才不被外物扰乱内心而看清天下,在看清天下之后而明于天下,自然外能平天下,内能心有百姓而治好国。...more3minPlay
FAQs about 易经钥匙|身临其境观周易:How many episodes does 易经钥匙|身临其境观周易 have?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111 episodes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