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拖延症的心理學解析:拖延不是懶,而是心理機制在作祟!
認知失調理論:當我們知道該做某件事,卻遲遲不行動時,會產生焦慮與壓力,最終陷入拖延的惡性循環。大腦的保護機制:避免壓力源,讓你短暫感覺「舒服」,但長遠來看只會讓事情更難開始。
📍 3 大破解拖延的行動法則
✅ 5 秒法則:縮短猶豫時間,3、2、1 直接行動!
大腦會在 5 秒內找藉口讓你放棄,縮短反應時間就能騙過自己!例如:5、4、3、2、1 立刻起床、開始寫作、出門運動!
✅ 2 分鐘法則:降低行動門檻,讓開始變得無法拒絕!
來自《原子習慣》的概念,讓行動變得小到不能拒絕。例如:每天只讀 2 分鐘的書、只摺一件衣服、只做 2 分鐘的運動,啟動效應會讓你繼續做下去!
✅ 時間盒子法則:設定明確的結束時間,避免無限拖延!
研究顯示,有截止時間的任務會讓大腦自動提高專注力。例如:「25 分鐘內寫完報告的第一段」,比起「開始寫報告」更有效!這就是「番茄鐘工作法」的關鍵!
📍 3 大養成習慣的心理學策略
✅ 習慣迴路:觸發 → 行動 → 獎勵
找到習慣的觸發點,例如:鬧鐘響起 → 立刻喝水。給自己小獎勵,讓習慣更容易持續!
✅ 2 分鐘法則(再次強調)
想養成運動習慣?先從每天站起來 2 分鐘開始!讓行動變得「無痛」,大腦就不會抗拒!
✅ 身份認同習慣:先成為這樣的人!
與其說「我要減肥」,不如說「我是個健康飲食的人」。與其說「我要早起」,不如說「我是個自律的人」。當行動與身份綁在一起,習慣更容易長久維持!
📍 如何實踐這些方法?
選一件你想做的事情,嘗試「5 秒法則」立刻行動!設定 2 分鐘的小目標,降低開始的門檻!設定一個明確的結束時間,避免拖延!找到你的「身份認同」,讓習慣成為你的一部分!
✨ 聽完這一集,試著實踐其中一個方法,看看你的行動力有什麼變化!歡迎留言分享你的心得!💬
🎧 完整內容就在本集節目!
喜歡這集的分享嗎?
記得在 Apple Podcasts 留下五星好評,或在 Spotify 分享你的心得!
你的支持,就是我們持續創作的最大動力!✨
——————————————
安迪的Threads:https://www.threads.net/@5glanandy
IG:https://www.instagram.com/5glanandy/
想了解自己的天賦,可報名講座:https://bit.ly/45eMkGZ
(五吉郎聽眾特別享有免報名費)
能量學課前講座:https://cchengroad.com/pre-course
(聽眾朋友想報名可以私訊安迪唷)
也可以來信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email protected]
如果覺得節目內容對你來說有幫助
也可以點選下方連結小額贊助支持我唷
http://bit.ly/3WXv6tO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