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平等Easy Go

跟蹤騷擾防治法、親密暴力、性私密影像


Listen Later

.邀訪來賓: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通識中心副教授、台灣男性協會常務理事 廖珮如
去年(2021)11月19日跟蹤騷擾防制法三讀通過,女性立委親密暴力事件、deepfake深偽技術讓性私密影像更受到關注。本集邀請台灣男性協會常務理事,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通識中心廖珮如副教授,以長年處理校園性平事件與相關教學,來談談這些關於性別暴力的議題。
思考:社會大眾多半從媒體來認知事件與法條,媒體成為辦案的依據? 這些法條會不會更加強化暴力的形式,男對女,異性戀模式?
一、跟蹤騷擾防治法受限於與「性或性別」有關的範圍、保護令之聲請仍以取得警察書面告誡(兩年)為要件,但有些事件不一定跟性或性別有關,例如直銷的電話騷擾等等,而且性或性別相關定義不是很清楚。從實務來看,限定的缺失為何?(大學階段的親密關係是否對於跟蹤騷擾比較有感?)
二、親密暴力
1、女性立委親密暴力事件,凸顯許多人對於家暴法的認知,以為兩人沒不是親屬配偶無法適用,但從法條來看,同居或非同居,有情感或性行為基礎都可以適用,異性同性都可以適用。這樣的認知,是不是顯示社會大眾多半從媒體來認知事件與法條,媒體成為辦案的依據?
2、親密暴力的形式:數位性別暴力,現在許多婦團希望趕快立專法,以補足行法條的不足。即便是現有法律可以如何運作?
三、創傷知情:應該是現有機制最欠缺的,如何從受害者的狀態來心理重建與復原?你覺得目前這項工作缺乏的原因是甚麼?
四、多元性別觀點:衛生福利部公布我國第二次臺灣婦女遭受親密關係暴力調查報告。我國18~74歲曾有或現有親密伴侶的婦女,遭受伴侶暴力的一年盛行率為8.99%,終生盛行率為19.62%,也就是說,每5名婦女就有1人在其一生中曾經遭受親密伴侶暴力。本次調查顯示,在各種暴力型態中,以精神暴力盛行率16.76%最高,其次依序是肢體暴力7.97%、經濟暴力7.20%、性暴力4.85%、跟蹤及騷擾4.80%。與106年首次調查結果相較,終生盛行率下降4.83%。
1、這些數據正面來看,婦女遭受親密暴力也許有下降。(有黑數?)
2、政府的性別統計比較缺乏多元性別,更細緻呈現。例如,女同志伴侶配偶、男性受暴,多元性別者,這些非異性戀關係的統計較為缺乏。
這些法條會不會更加強化暴力的形式,男對女,異性戀模式? 例如男生會不會跟蹤騷擾男生? 尤其是第一線相關人員的教育訓練,大眾的認知等等。
官網收聽
Apple Podcast
教育電台性別平等EasyGo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性別平等Easy GoBy 教育廣播電臺


More shows like 性別平等Easy Go

View all
從前從前 by 童話阿姨

從前從前

403 Listeners

哈哈日記 by HahaTai 哈哈台

哈哈日記

15 Listeners

阿路八 by 路嘉欣x趙逸嵐

阿路八

30 Listeners

重新路一段 by 勸世女孩

重新路一段

42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