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说庄子|冯学成以禅解庄

《庚桑楚》第二讲(6)放下社会性,回归自然性


Listen Later

“冯学成先生最新出版著作《禅说庄子》系列共16本,以通俗的语言,对《庄子》中的26篇,通过逐句分析的方式进行解析,结合佛教禅宗思想分析庄禅之间的内在关系,并结合现实人生,突出每篇文字的现实警讯与指导意义,为浮躁迷失的现代人指出另一条安身立命的途径。文字浅白易懂,说理深刻。”

 

以下内容为节选,学习更多请购买正版书籍

 

“终日握而手不掜,共其德也”,婴儿的手,天天都是握着的,要把他的手打开很艰难,你给他打开了,他一下又握起来了,终日卷曲着手也不觉得累。《黄帝内经》讲到人的本性时,就说婴儿的这个现象是为了保“魂”,因为两手的大拇指,都是掐在各自对应的无名手指的指根部,这个地方藏的是肝所主的“魂”,婴儿的肝气足,所以就握得紧,一两个月以后,他的魂魄安定了,自然就会松开,这是符合自然德性的,他的元气是“抱一”的。中国传统的做法,要用布把婴儿包裹起来,裹得直直的,西方的小孩生下来的时候不加包裹,是任他自然,像在母胎里一样,手脚都是弯曲的,也是“共其德也”。就这一点上来看,西方更遵循自然天性。

“终日视而目不瞚,偏不在外也”,小孩子除了睡觉,其他时候眼睛都是东看西看,眨眼的时候很少,因为他根本没有在“看”。初生婴儿仍处于精神内敛的过程中,他的视力很弱,看不清外面的东西,所以除了吃奶就是睡觉,还没有真正启动自己的感觉系统。这个时期,耳朵要好用一点,他会听父母的声音,因为在妈妈的肚子里,早就熟悉了父母的声音。

“行不知所之,居不知所为”,为什么《道德经》也好,佛教也好,都很赞叹“婴儿”?就是因为婴儿有这个“行不知所之,居不知所为”的功夫,他完全是“无求无作”,成年人是达不到的。婴儿生下来后,大家去祝贺,送给婴儿一百万贺礼,说他以后可以当总督巡抚,他听到这些会高兴吗?绝对不会。恐吓他说,你明天要到监狱里去,要到医院里去,他也不会害怕。升官发财、利害是非对他来说,一点感觉都没有,他完全不动心。为什么?他完全处于混沌状态,这就是婴儿最了不得的地方。今后他自由发育,可以当皇帝,可以成为第二个“爱因斯坦”,成为第二个“比尔·盖茨”,凭的就是这个。如果他生下来,什么都知道了,知道功名富贵,知道吉凶祸福,那就是妖怪一个,完全没用,不堪教养。

如果成年人能达到这个境界,那就不得了!让他去当官,当就当,没感觉;送他一百万,拿在手里也当一堆纸来看。不贪、不慕、不追、不避、不喜、不忧,灾祸来了不避,好事来了不贪,哀乐不能入,达到了这样的境界,那你的修为真的就了不起了。别说“虹化”、“羽化”、“即身成就”,就这个已经是大成就了,还要到哪里去找大成就呢?

“与物委蛇,而同其波”,他应物无心,委曲随顺;和光混迹,同其波流。因缘让他东他就东,让他西他就西,完全和光同尘,没有特殊性,也不标新立异,就如云门三句中的“随波逐浪”。天气热了少穿一点,冷了加点衣服;肚子饿了就吃饭,不把肚子吃坏就行;有朋友来了,大家就聊天,朋友走了就睡觉;该上班就上班,该下班就下班。总之是该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该干的就千万别去干,完全顺应于自然之道,这就是“与物委蛇,而同其波”。

当然,顺从于自然之道,也包括要顺从社会之道。那天小林主席来,我问他晚上干什么?他说,应酬、喝酒。我叫他别去喝了,结果他和阿凡达都说,谁想喝酒啊?现在社会的习性就这样,一谈业务就要喝酒,五粮液先来三瓶,喝完了再来洋酒、啤酒,最后一看才十一点,还早嘛,酒吧里再去喝。古代的社会之道是古朴的,现在却变得莫名其妙。现在亚健康、三高、心脑血管疾病、抑郁症这么多,都是我们违背自然之道、社会之道而行的结果。所以大家要遵循大道,在生活和工作中不能逆道而行。

以上,就是老子所说的“卫生之经”的几大原则。

 

放下社会性,回归自然性

“南荣趎曰:‘然则是至人之德已乎?’曰:‘非也。是乃所谓冰解冻释者,能乎?夫至人者,相与交食乎地而交乐乎天,不以人物利害相撄,不相与为怪,不相与为谋,不相与为事,翛然而往,侗然而来。是谓卫生之经已。’”

南荣趎听了后,就问:您老刚才说的,就是至人的德性吗?

老子回答说,这还谈不上。我刚才所说的,还只是“冰解冻释者”而已。凡夫的心性,都处于“冰冻”状态,所以我们心事凝结,心结解不开,智慧打不开。如果我们通过在道上学修,解开了心结,打开了智慧,并达到了“冰解冻释”的状态,才可以说初步得到了解脱。佛教里讲“结使”,有“八十八结使”乃至更多,指的是爱、恚huì、慢、无明、见、取、疑、嫉、悭qiān等“结”,学修佛法,就是要把这种种“心结”解开。禅宗说的“开悟”,也有这个道理在里面。所以,佛教、禅宗与庄子这里所说的,的确有异曲同工之妙!

前面说的“能抱一乎?能勿失乎?能无卜筮而知吉凶乎?能止乎?能已乎?能舍诸人而求诸己乎?”你能做到吗?这可是修道中的第一重境界啊。老子在这里,给我们指明了修道的方向和方法。所以我们要在平日动静之间,念起念落之间,狠下工夫,不能心存侥幸。一定要老老实实面对这个,没有十年八年,乃至更长的时间,你要想“易筋洗髓”是不可能的。修道是老实人干的事,不得耍奸,不能偷懒。

说了这么多,到底什么才叫“至人”呢?

“夫至人者,相与交食乎地而交乐乎天”,“至人”是完全排除了社会性束缚的“自然之人”。这种人完全生活在自然天性之中,而不会处于社会性的煎熬之中,我们一定要明白人的社会性和自然性的矛盾。严格来说,现在的很多疾病都是社会病,不是自然病。为什么呢?以前有些自然病,比如肠胃病、感冒发烧、瘟疫这些,现在都逐步转化成了社会病。明明吃不坏肚子的食物,因为环境污染而被污染了,这些食物吃到肚子里,怎么能不得病呢?空气污染了,人能不得病吗?写字楼的白领们一年四季都在空调中,会得空调病。另外,心理疾病基本上都属于社会病,很少属于自然病。

以前的人患大病,大多是风寒暑湿引起的,或机械、物理性的损伤。而癫痫这种病,或是遗传,或由寄生虫引起的,都是自然病。但是现在很多癫痫,都是由社会性引发的,如酒喝多了,不守子时,过于疲惫等。很多心理疾病,更是直接因社会关系网络中的顺逆、是非、得失而引发。以前哪有那么多糖尿病?哪有那么多心脑血管疾病?中国几千年的膳食结构,老百姓基本吃素,五谷杂粮配点青菜而已。而欧洲和亚洲的游牧民族大都是以奶和肉为食,高脂肪、高蛋白,他们患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的比例就高。在古代,中国老百姓哪里听说过什么高血压、心脏病?而在宫廷和贵族阶层中则多有发作。中国的高度酒也很晚,明朝以后才有的,明朝以前,都是低度酒,像啤酒一样,度数很低。不然,武松为什么可以喝几桶酒,李白为什么可以“斗酒”为饮?我们一定要明白社会病和自然病的差别。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禅说庄子|冯学成以禅解庄By 万万读书

  • 5
  • 5
  • 5
  • 5
  • 5

5

1 rati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