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说庄子|冯学成以禅解庄

《庚桑楚》第三讲(6)大道流淌在时空之中


Listen Later

“冯学成先生最新出版著作《禅说庄子》系列共16本,以通俗的语言,对《庄子》中的26篇,通过逐句分析的方式进行解析,结合佛教禅宗思想分析庄禅之间的内在关系,并结合现实人生,突出每篇文字的现实警讯与指导意义,为浮躁迷失的现代人指出另一条安身立命的途径。文字浅白易懂,说理深刻。”

 

以下内容为节选,学习更多请购买正版书籍

 

“以有形者像无形者而定矣”,“鬼”,就是在阴暗之中,冥冥之中,是无形无相的。无形无相又怎么表现自己呢?还是要抓一个有形的东西,才能确定自己的存在。我们在社会上生活,要抓一个东西来证明我们的存在。打工的还是要打工,每月挣上两三千块钱心里才安定;想升官的,至少要当个小组长,最好是当老板,或者在机关里面当个官,还是要抓一个有形的心才安。我们在人事生活中,都希望有一个位子,这个位子是有形的。所以,对于我们的精神、灵魂来说,还是需要找一个有形的来护住的。

很多有神通的人,实际上都是“鬼通”。孤魂野鬼在外面飘荡,心里不安,还是想找个地方安住下来,找到张大师,在张大师身上安住下来,张大师就有功夫了。但不能免费让你有功夫,要给我杀一只红公鸡,给我酒肉供养,我也要享受享受。如果我给你打工,让你在外面神通广大,你却不料理我,红公鸡都不给我吃,酒也不给我喝,下次我就不料理你了。

我在番禺有一个学生,他当时是番禺一个厂的销售部老总。他在济南有一个经销商,老板是一位女士,年龄比我小一点,当时四十多岁,神通广大,做生意百发百中,相当成功。后来,这个学生带她到成都来,让我帮帮忙。我一看,基本上就知道是什么问题。这个女老板说,有一个“老头子”附在她身上了,而且和她关系很好,有什么疑难问题一找他,肯定就解决,她在生意场中的“神通广大,百发百中”就是这个老头子给的。但那个老头子每天天一黑就附在她身上,没完没了地和她玩,弄得她连一小时的睡眠都没有,这日子怎么过?一方面,她贪这个利;另一方面,她又害怕这样耗下去会死。我看这个大姐也真可怜,便带她到青城山、都江堰去玩一玩。告诉她,别贪那个了,要舍得,要把“他”送走、请走。

到了都江堰,我问她,现在老头子在不在你身上?她说,不在。我说,你就赶快睡觉吧,下次他来找你,你就和他到城隍庙里去离婚,划清界限,坚决离开他。我告诉她,我只有这个办法,只要你能下这个决心,有这个毅力,尝试不理他,不陪他去玩,久而久之,他就会走的,会另外去找对象的。过了一年,我问那个学生怎么样?他说,不行,还是来纠缠她,不放她。为什么不放?因为她贪这个利,贪钱财。其实我年轻的时候,这样的因缘也有,但我不贪,鬼也不找我。

以上所讲的,可以当作民间故事来看,但我们一定要明白“有形者像无形者而定矣”,每个人都要抓一张皮,抓一个自己的位子来住下啊!若能在其中参破机关,那就值得庆贺了。

庄子下面接着讲其中的道理。

 

大道流淌在时空之中

“出无本,入无窍。有实而无乎处,有长而无乎本剽piāo,有所出而无窍者有实。有实而无乎处者,宇也。有长而无本剽者,宙也。有乎生,有乎死,有乎出,有乎入,入出而无见其形,是谓天门。天门者,无有也,万物出乎无有。有不能以有为有,必出乎无有,而无有一无有。圣人藏乎是。”

“出无本,入无窍”,“无本”就是无始,“无窍”就是无终。大道来去不定,无始无终,过去是无始的,未来是无终的。“有实而无乎处者”,大道有没有?在哪里?具体举个地方来看,有吗?

我们先看看东郭先生与庄子的公案。东郭先生问庄子:“所谓道,恶乎在?”庄子回答:“无所不在。”东郭先生说,您具体点说嘛。庄子就说:“在蝼蚁。”又问:“何其下也?”答:“在稊稗。”又问:“何其愈甚邪?”答:“在瓦甓”,乃至“在屎溺”。东郭先生就不吭声了。我们不妨把这个公案与“有实而无乎处”,好好来品一品。大道肯定有,实实在在的有,你说在哪里?说哪里都是,说哪里也都不是。

“有长而无乎本剽”,“长”是什么?是流程、过程。时间的流程,整个发展的过程,整个运动的过程,都流淌在我们对时间、对空间、对生命的感知之中。但是,“无乎本剽”,“剽”,是表示末;“本剽”,就是本末。起点在哪里,终点又在哪里呢?的确没有,永恒地流淌在时空之中。

“有所出而无窍者有实”,大道的确是“有所出”,如春去秋来、生去死来、过去未来这些,我们都能实实在在地感觉到。“有所出”,“出”在哪里?有昨天就有前天,有去年就有前年,今年过了还有明年,明年过了还有无穷尽的年,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窍”是根窍、孔窍,也就是根本,但这个“本”、这个“窍”,却是看不见又摸不着的。

“有实而无乎处者,宇也。有长而无本剽者,宙也。”大道具体地存在于哪里,说不出来,这个说不出来的空间就是“宇”。大道的流动何时开始,又何时结束呢?无始无终,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这个无始无终的时间就是“宙”。这句话不好理解,所以到了汉朝,就把这句改成了“四方上下曰宇,往来古今曰宙”,“宇宙”就是这样来的。“有实而无乎处”,即“四方上下”,指空间;“有长而无本剽者”,即“往来古今”,指时间。所以,空间是无穷无尽的,时间也是无穷无尽的。

“有乎生,有乎死,有乎出,有乎入,入出而无见其形,是谓天门。”万事万物有生有死,有的现象产生了,有的现象消失了。但是,在万物“生死出入”的过程中,“不见其形”,是谁在料理、掌控呢?是在哪道门进出的呢?庄子就给了一个说法,说这就叫“天门”。

“天门者,无有也,万物出乎无有”,“天门”是“无有”的,什么都没有,但万物又都出入于此。这里又回到《道德经》的第一章了:“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众妙之门”就是天门,“玄之又玄”就是天门。我们当下一念,我们的觉照力就是“天门”。生,在我们当下的念头中生;灭,也在我们当下的念头中灭;出,在我们当下的念头中出;入,也在我们当下的念头中入。你说我们“当下一念”是什么?“入出而无见其形”呀。我们要经常反省,自己的精神是什么样的,看得见吗?但是我们的精神现象、生命现象,我们看见的万事万物,都是在我们当下一念中出入的,这个就是“天门”。你要在自然之中、大道之中找“天门”,那太遥远了,本来就是“无门关”,找不到的。要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门”,就是我们现在、当下的这一念。这个念头一动,万事万物就在这扇“门”中出入,喜怒哀乐也在这扇“门”中出入。

“有不能以有为有,必出乎无有,而无有一无有。圣人藏乎是。”“有”是具体的存在,是有其生灭的。在它出现之前,它有没有呢?肯定是没有,肯定处于“无有”的状态。但这个“无有”,也仅是我们精神所作的一个推测,离开精神的推测,这个“无有”也是“无有”。圣人当然是悟道之人,既体悟到了这一层,就与之融为一体,融为一体就是“藏乎是”。禅宗讲“打成一片”,也是这个道理。对这一段话,大家可得留意,多琢磨琢磨,千万别迷糊过去了。若再结合船子和尚对夹山善会所说的“直须藏身之处没踪迹,没踪迹处莫藏身”,那就更妙了。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禅说庄子|冯学成以禅解庄By 万万读书

  • 5
  • 5
  • 5
  • 5
  • 5

5

1 rati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