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说庄子|冯学成以禅解庄

《庚桑楚》第四讲(3)摈弃二十四种精神干扰


Listen Later

“冯学成先生最新出版著作《禅说庄子》系列共16本,以通俗的语言,对《庄子》中的26篇,通过逐句分析的方式进行解析,结合佛教禅宗思想分析庄禅之间的内在关系,并结合现实人生,突出每篇文字的现实警讯与指导意义,为浮躁迷失的现代人指出另一条安身立命的途径。文字浅白易懂,说理深刻。”

 

以下内容为节选,学习更多请购买正版书籍

 

摈弃二十四种精神干扰

庄子的思想了不得,的确就在这些地方。下面讲了一个很简单的道理,这个也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蹍市人之足,则辞以放骜ào,兄则以妪yǔ,大亲则已矣。故曰,至礼有不人,至义不物,至知不谋,至仁无亲,至信辟金。”

“蹍市人之足,则辞以放骜”,我们在街上散步,把哪位小姐的脚,或者哪个老头子、哪个大哥的脚给踩了一下,被踩的那位,基本上都是“辞以放骜”,马上就开始骂了,“瞎了眼啦”,“走路不长眼睛”,“凭什么踩我?”毫不客气。换一个场面,“兄则以妪”,你的兄长踩了你的脚,会怎么样呢?肯定是轻声地问一句“痛不痛啊?”简单慰问一下而已;“大亲则已矣”,如果是自己的老爹、老娘踩了你一脚,问都不会问。在古代社会,父母打儿子,儿子会吭声吗?何况是老爹老妈无意之间踩的,还需要给你道歉吗?肯定不需要。兄弟姊妹之间无意踩了一下,可能还要道个歉;如果不相识的人被踩了,肯定就吵架了,弄不好还会打官司的。庄子对人情的观察很细微,这个道理也很通俗、生动。

“故曰,至礼有不人”,什么叫“至礼”?就是最为崇高的“礼”。什么叫“不人”,不是人为的,不是人类社会里面编织出来的。我们要看到人的自然性,就是饿了吃饭,冷了加衣,热了减衣;社会性就是海吃海喝,穿衣要穿名牌,要用几千乃至上万的衣服和坤包。明明几块钱就可以吃饱,但是却要花费几千上万块钱吃一顿,这就是社会性,不是自然性。

庄子说,真正最为崇高的礼,是自然而然的,没有那么多社会性的负担、累赘。现在好多人都说,应酬好累。真正公司里面来来往往的事,有多少是正事?大多数的人都在忙应酬;忙啊、忙啊,都忙,忙什么?忙应酬,未必是在干事。

“至义不物,至知不谋,至仁无亲,至信辟金。”什么叫“至义不物”?真正的大义是不以物质的厚薄来衡量的,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为什么要把物质看得那么重呢?大仁大义是不以物质金钱作为标榜、为标准的。“至知不谋”,真正的大智慧是不需要去谋划什么,它顺应自然,随缘尽性,用云门宗的话来说,就叫“随波逐浪”。天天搞策划,天天搞阴谋,真的是好累好烦啊。

“至仁无亲”,在人类社会化以后都有一种“亲情”的感觉,夫妻、父子、兄弟,然后有三亲六戚这样的圈子,加上朋友,这圈子就越来越大。真正的至人,他是“无亲”的,以天下为家,不把“亲”看得过重。天下的众生都是我的亲人,没有特殊的“亲”情,不局限于小家的“亲”,这就与佛教的“无缘慈,同体悲”相近了。什么叫“至信辟金”?《易经》里有句话:“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两个人同心同德,所得的利益超过了黄金。“至信”,一个讲信誉的人,其贵重也超过了黄金。所以,“至信”是不能以金钱来衡量的。

讲完了这个故事,庄子又开始谈修道中的“障道之物”:

“彻志之勃,解心之谬,去德之累,达道之塞。贵富显严名利六者,勃志也。容动色理气意六者,谬心也。恶欲喜怒哀乐六者,累德也。去就取与知能六者,塞道也。”

“彻志之勃,解心之谬,去德之累,达道之塞”,修道的人一定要注意这几句。“志之勃”在哪里?“心之谬”在哪里?“德之累”在哪里?“道之塞”在哪里?要知道这一切,对“志之勃”就要去“彻”,情志上莫名其妙的、荒谬的东西,我们就要痛打,不能让它来干扰我们。对“心之谬”,胡思乱想的、不切实际的念头、主意,怎么去消“解”?对“德之累”,那些酒色财气,名闻利养,不仁不义,都叫“德之累”,怎么去“去”?对“道之塞”,遇到塞车,心里就会烦,有车的都不愿意塞车,那我们在道上行,什么东西阻塞了我们的道路?障碍了我们在道上行呢?知道这些东西以后,就要把它们去掉,使我们在大道上通达无阻。下面就具体谈这些事了。

“贵富显严名利六者,勃志也。”庄子在这里如佛教一样,把烦恼讲得很具体了。对“贵富”二字,大家都很熟悉;“显”是显赫,“严”是尊严,人人都需要有贵富,有自己的尊严;“名利”二字也不用解释。勃然大怒时,理智还在吗?“勃志”就是情志被搅乱了,丧失理智了。“贵富显严名利”这六条,就是经常使我们眼睛发花、让心里犯迷糊的东西。

“容动色理气意六者,谬心也。”“容”,容貌,现在美女帅男多得是,漂亮一点的骄傲得很,丑一点的自己心里很窝心。“动”,指我们的行为举止,有的行为举止很文雅,有的行为举止很粗俗。“色”,脸色,是气定神闲,还是气急败坏;是满面春风,还是一脸愁云。“理”,词理,讲话交流的词理,是清晰、有条理,还是词不达意,啰唆无趣。“气”,气质、气韵,要有祥和贵重之气或清雅之气,不要有凶戾之气或俗气。“意”,情意,能如春风舒和畅快多好,如秋风肃杀就不好。这六条“谬心也”,会搅乱我们的心神,使我们的心不能安宁。

“恶欲喜怒哀乐六者,累德也。”“恶”是厌恶;“欲”是所欲,也就是无处不在,如影随形的那个动机;人们谁没有所喜、所怒、所哀、所乐的心理上的练门。“恶欲喜怒哀乐”这六条,就是我们心理的基本形态,若受其约束,它们也会成为道德的拖累。

“去就取与知能六者,塞道也。”去,就是离开,我们不喜欢的地方要离开;“就”,哪个地方有好处,我们就趋之若鹜,马上就去了;“取”,索取;“与”,给予;“知”,智慧;“能”,能耐。这六者“塞道也”,为什么呢?因为道家讲“无为而治”,“无为而无不为”,“弃圣绝智”,有“去就取与知能”的惯性,必然与“无为”的最高旨趣相背,所以这六条,恰恰也是塞道之物。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禅说庄子|冯学成以禅解庄By 万万读书

  • 5
  • 5
  • 5
  • 5
  • 5

5

1 rati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