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冯学成先生最新出版著作《禅说庄子》系列共16本,以通俗的语言,对《庄子》中的26篇,通过逐句分析的方式进行解析,结合佛教禅宗思想分析庄禅之间的内在关系,并结合现实人生,突出每篇文字的现实警讯与指导意义,为浮躁迷失的现代人指出另一条安身立命的途径。文字浅白易懂,说理深刻。”
以下内容为节选,学习更多请购买正版书籍
让众生各得其所
“羿工乎中微而拙乎使人无己誉。圣人工乎天而拙乎人。夫工乎天而俍乎人者,唯全人能之。唯虫能虫,唯虫能天。全人恶天?恶人之天?而况吾天乎人乎!一雀适羿,羿必得之,威也;以天下为之笼,则雀无所逃。是故汤以胞人笼伊尹,秦穆公以五羊之皮笼百里奚。是故非以其所好笼之而可得者,无有也。”
庄子这里又给我们讲了后羿的故事。
“羿工乎中微而拙乎使人无己誉”,后羿是中国上古时代最有名的神箭手,后羿氏是当时一个部落的酋长。他的箭术天下无敌,哪怕一只苍蝇在50步外,他都可以一箭射中。他的射箭功夫的确很了不起,但却没能做到“无己誉”,使自己默默无闻,不让大家知道。现在的明星多得要命,很多都是通过包装、炒作出来的,伟菩萨就是专门搞策划包装的嘛。怎样使自己无誉?不是刻意地无誉,而是在日常生活中成为一个平常人,有平常心,做平常事,不去搞“惊天动地”的事,自然就“无己誉”了,别人都不知道你是怎么回事,所谓“大智若愚”嘛。
洞山禅师圆寂前说:“我有闲名在世,谁能为我除之?”这时有位小沙弥上前说:“请问和尚法号?”洞山说:“且喜闲名已除!”结合这则禅宗公案,能明白庄子这里的奥义吗?
“圣人工乎天而拙乎人”,庄子在这里谈的圣人,很了不起。“工乎天”,就是顺应自然,道家里面的圣人,都是回归自然的。“而拙乎人”,他们在社会运作上,是很笨拙、很愚钝的。荀子就批评庄子是“蔽于天而不知人”嘛,孔子其实也是这样的,让他去钻营,去当总经理,他的确不能胜任,也是格格不入的。孔子强调人的社会性,虽然是在人事上用功,但还是强调“讷于言而敏于行”的,真实的孔子也是“拙乎人”的。孔子都是如此,何况那些放弃在社会中作为,而隐身于自然中的道人呢?
“夫工乎天而俍乎人者,唯全人能之”,“全人”,就是社会性和自然性能够“不二”,能够打成一片的人。这个“全人”,也就是在自然中能通行无碍,在社会上也能通行无碍;不因社会性伤害自然性,也不因自然性伤害社会性,达到了非常圆满、非常和谐的境界,“唯全人能之”。
在历史中我们能找到这样的“全人”吗?可能只有助刘邦而兴汉的留侯张良,挽救大唐于倾危之时的邺侯李泌有点接近。当然还有那位助勾践灭吴,然后携西施泛五湖,并成为华夏首富的陶朱公了。
“唯虫能虫,唯虫能天”,这些语言读起来就很费劲了。“唯虫能虫”,只有虫子才是虫子,只有老鼠才是老鼠,只有蟑螂才是蟑螂,我们想把自己变成虫子,行吗?不行的。人,能够是个真正的“人”就好啦。“唯虫能天”,只有虫是真正顺乎自然的。你看幼虫就是幼虫,到了该结蛹的时候就结蛹了,结了蛹以后它就羽化,长出翅膀就飞走了。“虫”是严格地按照自然气候繁衍的,该春天生就春天生,该夏天生就夏天生;该旱季出生的,就在旱季时出生;该雨季出生的,就在雨季时出生,完全顺乎自然。再如蜂采蜜、蛛结网,蚁成穴等不可思议的能力,更是天然、自然的,这些都是令人感叹“能天”啊。
“全人恶天?恶人之天?而况吾天乎人乎!”“全人”就是全德之人,他真正能够达到了这种“唯虫能天”纯粹的自然性吗?他厌恶自然赋予自己这个“人”的禀赋吗?你能说他厌恶自然吗?他是厌恶人为的自然。既是全人,还讲“天”、还讲“人”吗?一讲就落二了。庄子在《齐物论》里说:“既已为一矣,岂得有言乎?”既然与天地万物为一体,成为全人了,还谈什么天,什么人?人本来就是自然性(天)和社会性(人)的统一,强调哪一方面都是不对的。尽管道家提倡自然性(天),但把自然性(天)仅放在嘴上也是不行的。
“恶人之天”,前面说了“伪”,虚伪的伪,人为的自然。我们现在打造环境,本来已经把自然破坏得差不多了,但又在不遗余力地打造景点,人为地种花种草,把所谓的“景点”打造成这样那样,这也是人为的自然,人造的自然。作为“全人”来说,他是不喜欢这样的。
“而况吾天乎人乎!”我们到底属于自然,还是属于社会?是一体的,还是分离的?对于“天”、“人”,我们是该和谐地面对?还是把它分割开来、对立起来?这个,就是摆在人类面前的一个永恒的课题。我们该怎么处理“天”、“人”这个关系?下面继续举后羿的例子。
“一雀适羿,羿必得之,威也;以天下为之笼,则雀无所逃。”如果一只麻雀从后羿面前飞过,后羿张弓一箭,肯定就把它射下来了,这个就是后羿的“威”,是他的本事、他的能耐。他的这个能耐,不过是“见物射物”而已。如果“以天下为之笼”,麻雀就无所逃了。以天下为笼子,不仅仅是一只麻雀,所有的麻雀都逃不掉。不仅仅是麻雀,狮子、老虎,乃至于万物都被笼罗住了。所以,“以天下为之笼,则雀无所逃”,是道家更高的境界,实际上是还众生于众生,还天下于天下。既然以天地为牢笼,就要让众生在这个牢笼里面各得其所。
“是故汤以胞人笼伊尹,秦穆公以五羊之皮笼百里奚”,传说伊尹当年在夏桀那里,不被重用,成汤想把伊尹弄过来,知道他善烹饪,就用烹饪之术笼络他。但真正的原因,是伊尹见夏桀的天下已坏,知道成汤是新生的圣人,所以想去见,但谁来介绍呢?不可能毛遂自荐呀,于是他就跑去给成汤当厨子。成汤吃了他做的饭菜,觉得此人了不得,就与他接近,谈论天下大事,发现这个厨子完全可以当宰相去烹饪天下。成汤得到伊尹的相助后,没有多少年就灭掉了夏桀,建立了商汤王朝。
百里奚本来是虞国的一个大夫,当时晋献公要借道灭虢guó国,因虞国在晋国和虢国之间,晋献公送了很多珍品给虞君,想要笼络他。百里奚坚决反对说:“不行,我们和虢国是兄弟之邦,唇亡齿寒呀。”但是虞君因受晋赂而不同意,结果,晋国借道虞国灭掉了虢国,收兵回朝的时候,顺手就把虞国给灭掉了,百里奚就成了俘虏。晋献公嫁女于秦穆公,百里奚作为陪嫁的奴隶送到秦国。百里奚逃离秦国跑到楚国边境的宛地,被楚人捉住作为奴隶。秦穆公听说百里奚有才能,想用重金赎买他,但又担心楚国不给,就派人对楚王说:“我家的陪嫁奴隶百里奚逃到这里,请允许我用五张羊皮赎回他。”楚国就答应了,交出百里奚。结果百里奚和秦国的使者快马加鞭到了秦国。后来有人对楚王说:“你怎么能把百里奚放了呢?这个人可厉害了,要么拜为宰相,要么把他杀了,谁得了他就会称霸天下的。”楚王一听后悔了,马上去追,没有追到。百里奚到了秦国,后来帮助秦穆公称霸天下。这就是“秦穆公以五羊之皮笼百里奚”的典故。当然庄子是借用这两个故事来阐述他的观点,并不是为讲故事而讲故事。
“是故非以其所好笼之而可得者,无有也。”庄子举这两个例子,是要告诉大家,每个人都有所好,这个“所好”,就是你笼络他或打击他的入手处。伊尹喜欢厨艺,成汤就用厨艺来笼络他;百里奚深陷困境,秦穆公就用五羊之皮把百里奚“买”了过来。所以,“非其所好笼之而可得者,无有也”,不投其所好就想达到目的,是不行的。
5
11 ratings
“冯学成先生最新出版著作《禅说庄子》系列共16本,以通俗的语言,对《庄子》中的26篇,通过逐句分析的方式进行解析,结合佛教禅宗思想分析庄禅之间的内在关系,并结合现实人生,突出每篇文字的现实警讯与指导意义,为浮躁迷失的现代人指出另一条安身立命的途径。文字浅白易懂,说理深刻。”
以下内容为节选,学习更多请购买正版书籍
让众生各得其所
“羿工乎中微而拙乎使人无己誉。圣人工乎天而拙乎人。夫工乎天而俍乎人者,唯全人能之。唯虫能虫,唯虫能天。全人恶天?恶人之天?而况吾天乎人乎!一雀适羿,羿必得之,威也;以天下为之笼,则雀无所逃。是故汤以胞人笼伊尹,秦穆公以五羊之皮笼百里奚。是故非以其所好笼之而可得者,无有也。”
庄子这里又给我们讲了后羿的故事。
“羿工乎中微而拙乎使人无己誉”,后羿是中国上古时代最有名的神箭手,后羿氏是当时一个部落的酋长。他的箭术天下无敌,哪怕一只苍蝇在50步外,他都可以一箭射中。他的射箭功夫的确很了不起,但却没能做到“无己誉”,使自己默默无闻,不让大家知道。现在的明星多得要命,很多都是通过包装、炒作出来的,伟菩萨就是专门搞策划包装的嘛。怎样使自己无誉?不是刻意地无誉,而是在日常生活中成为一个平常人,有平常心,做平常事,不去搞“惊天动地”的事,自然就“无己誉”了,别人都不知道你是怎么回事,所谓“大智若愚”嘛。
洞山禅师圆寂前说:“我有闲名在世,谁能为我除之?”这时有位小沙弥上前说:“请问和尚法号?”洞山说:“且喜闲名已除!”结合这则禅宗公案,能明白庄子这里的奥义吗?
“圣人工乎天而拙乎人”,庄子在这里谈的圣人,很了不起。“工乎天”,就是顺应自然,道家里面的圣人,都是回归自然的。“而拙乎人”,他们在社会运作上,是很笨拙、很愚钝的。荀子就批评庄子是“蔽于天而不知人”嘛,孔子其实也是这样的,让他去钻营,去当总经理,他的确不能胜任,也是格格不入的。孔子强调人的社会性,虽然是在人事上用功,但还是强调“讷于言而敏于行”的,真实的孔子也是“拙乎人”的。孔子都是如此,何况那些放弃在社会中作为,而隐身于自然中的道人呢?
“夫工乎天而俍乎人者,唯全人能之”,“全人”,就是社会性和自然性能够“不二”,能够打成一片的人。这个“全人”,也就是在自然中能通行无碍,在社会上也能通行无碍;不因社会性伤害自然性,也不因自然性伤害社会性,达到了非常圆满、非常和谐的境界,“唯全人能之”。
在历史中我们能找到这样的“全人”吗?可能只有助刘邦而兴汉的留侯张良,挽救大唐于倾危之时的邺侯李泌有点接近。当然还有那位助勾践灭吴,然后携西施泛五湖,并成为华夏首富的陶朱公了。
“唯虫能虫,唯虫能天”,这些语言读起来就很费劲了。“唯虫能虫”,只有虫子才是虫子,只有老鼠才是老鼠,只有蟑螂才是蟑螂,我们想把自己变成虫子,行吗?不行的。人,能够是个真正的“人”就好啦。“唯虫能天”,只有虫是真正顺乎自然的。你看幼虫就是幼虫,到了该结蛹的时候就结蛹了,结了蛹以后它就羽化,长出翅膀就飞走了。“虫”是严格地按照自然气候繁衍的,该春天生就春天生,该夏天生就夏天生;该旱季出生的,就在旱季时出生;该雨季出生的,就在雨季时出生,完全顺乎自然。再如蜂采蜜、蛛结网,蚁成穴等不可思议的能力,更是天然、自然的,这些都是令人感叹“能天”啊。
“全人恶天?恶人之天?而况吾天乎人乎!”“全人”就是全德之人,他真正能够达到了这种“唯虫能天”纯粹的自然性吗?他厌恶自然赋予自己这个“人”的禀赋吗?你能说他厌恶自然吗?他是厌恶人为的自然。既是全人,还讲“天”、还讲“人”吗?一讲就落二了。庄子在《齐物论》里说:“既已为一矣,岂得有言乎?”既然与天地万物为一体,成为全人了,还谈什么天,什么人?人本来就是自然性(天)和社会性(人)的统一,强调哪一方面都是不对的。尽管道家提倡自然性(天),但把自然性(天)仅放在嘴上也是不行的。
“恶人之天”,前面说了“伪”,虚伪的伪,人为的自然。我们现在打造环境,本来已经把自然破坏得差不多了,但又在不遗余力地打造景点,人为地种花种草,把所谓的“景点”打造成这样那样,这也是人为的自然,人造的自然。作为“全人”来说,他是不喜欢这样的。
“而况吾天乎人乎!”我们到底属于自然,还是属于社会?是一体的,还是分离的?对于“天”、“人”,我们是该和谐地面对?还是把它分割开来、对立起来?这个,就是摆在人类面前的一个永恒的课题。我们该怎么处理“天”、“人”这个关系?下面继续举后羿的例子。
“一雀适羿,羿必得之,威也;以天下为之笼,则雀无所逃。”如果一只麻雀从后羿面前飞过,后羿张弓一箭,肯定就把它射下来了,这个就是后羿的“威”,是他的本事、他的能耐。他的这个能耐,不过是“见物射物”而已。如果“以天下为之笼”,麻雀就无所逃了。以天下为笼子,不仅仅是一只麻雀,所有的麻雀都逃不掉。不仅仅是麻雀,狮子、老虎,乃至于万物都被笼罗住了。所以,“以天下为之笼,则雀无所逃”,是道家更高的境界,实际上是还众生于众生,还天下于天下。既然以天地为牢笼,就要让众生在这个牢笼里面各得其所。
“是故汤以胞人笼伊尹,秦穆公以五羊之皮笼百里奚”,传说伊尹当年在夏桀那里,不被重用,成汤想把伊尹弄过来,知道他善烹饪,就用烹饪之术笼络他。但真正的原因,是伊尹见夏桀的天下已坏,知道成汤是新生的圣人,所以想去见,但谁来介绍呢?不可能毛遂自荐呀,于是他就跑去给成汤当厨子。成汤吃了他做的饭菜,觉得此人了不得,就与他接近,谈论天下大事,发现这个厨子完全可以当宰相去烹饪天下。成汤得到伊尹的相助后,没有多少年就灭掉了夏桀,建立了商汤王朝。
百里奚本来是虞国的一个大夫,当时晋献公要借道灭虢guó国,因虞国在晋国和虢国之间,晋献公送了很多珍品给虞君,想要笼络他。百里奚坚决反对说:“不行,我们和虢国是兄弟之邦,唇亡齿寒呀。”但是虞君因受晋赂而不同意,结果,晋国借道虞国灭掉了虢国,收兵回朝的时候,顺手就把虞国给灭掉了,百里奚就成了俘虏。晋献公嫁女于秦穆公,百里奚作为陪嫁的奴隶送到秦国。百里奚逃离秦国跑到楚国边境的宛地,被楚人捉住作为奴隶。秦穆公听说百里奚有才能,想用重金赎买他,但又担心楚国不给,就派人对楚王说:“我家的陪嫁奴隶百里奚逃到这里,请允许我用五张羊皮赎回他。”楚国就答应了,交出百里奚。结果百里奚和秦国的使者快马加鞭到了秦国。后来有人对楚王说:“你怎么能把百里奚放了呢?这个人可厉害了,要么拜为宰相,要么把他杀了,谁得了他就会称霸天下的。”楚王一听后悔了,马上去追,没有追到。百里奚到了秦国,后来帮助秦穆公称霸天下。这就是“秦穆公以五羊之皮笼百里奚”的典故。当然庄子是借用这两个故事来阐述他的观点,并不是为讲故事而讲故事。
“是故非以其所好笼之而可得者,无有也。”庄子举这两个例子,是要告诉大家,每个人都有所好,这个“所好”,就是你笼络他或打击他的入手处。伊尹喜欢厨艺,成汤就用厨艺来笼络他;百里奚深陷困境,秦穆公就用五羊之皮把百里奚“买”了过来。所以,“非其所好笼之而可得者,无有也”,不投其所好就想达到目的,是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