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说庄子|冯学成以禅解庄

《庚桑楚》第一讲(3)道人不愿当明星


Listen Later

“冯学成先生最新出版著作《禅说庄子》系列共16本,以通俗的语言,对《庄子》中的26篇,通过逐句分析的方式进行解析,结合佛教禅宗思想分析庄禅之间的内在关系,并结合现实人生,突出每篇文字的现实警讯与指导意义,为浮躁迷失的现代人指出另一条安身立命的途径。文字浅白易懂,说理深刻。”

 

以下内容为节选,学习更多请购买正版书籍

 

作为至人,不喜欢凑热闹,而是“尸居环堵之室”。我们看山上修道的人,那些隐士们,就是一间茅棚,稍微好一点的,有方丈之室,他们住在里面,足不出户,却可以窥天下。“环堵之室”,也是一个简便的说法而已,一方面,很多高明的人,并不是到社会上去勾兑、去攀缘、去忽悠,而是一个人傻乎乎地待在自己屋子里。另一方面,他们走到哪里,哪里都是“环堵之室”,没有什么排场,没有什么奢华,也不招摇惑众,他们都是和光同尘的。但是平常之人就不一样了,“猖狂不知所如往”,为什么呢?“猖狂”,就是心里慌乱、无助,不知道今天该做什么,明天又该干什么,总想抓个东西捏在手里,总想找一个活佛、上师去依靠,不然心里就不踏实。至于说明天到哪里去,不知道;现在该干什么,也不知道,这就是一般的众生相。很多修道的人,表现出来的还是众生相,以众生的心态来修道的,永远都只能是众生。不管活佛、上师给你传了多少法,灌了多少顶,你也只能是众生,仍然处于“猖狂不知所如往”的状态。如果你回过头来,能够有“尸居环堵之室”而安之若素的感觉,就不简单了。所以,我经常说,气要沉下去,不要使心那么慌张。

这两天我家里来了一位客人,就是克隆了我博客的那一位,前后来过两次,我就不欢迎他来了。他在龙洞住,年龄不大,才30多岁,但他对佛教的感觉比毕老师还牛,禅宗的、密宗的,什么都懂。他给我说天说地,大讲禅机,日本的、印度的,很多的宗派都熟。我说,你别闹了,先把气沉下去,你说了那么多,我听不进去。学道的人,至少要有点道气嘛。我家里来往的客人很多,大家都坐得住,只有他坐不住,坐一会儿就要站起来,在我的房间里走来走去,把风扇打开。我说,你心里面好闹啊,空调都打开的,你还热吗?前天他打电话说要来,我说不行,我这里有客。昨天又说要来,我还是说不行。他说,我心里发慌,受不了啦。我说,等你不慌了再来,你如果发慌,到了我这里还是发慌,没有办法的。我又不是神医,能够给你一个心不慌的处方,或者会武功,用“一指禅”点你一下就不慌了,我没有这个功夫。你心里慌,是你的心里慌,和我有什么相干呢?怎样心里不慌,是你自己的事,你必须把气沉下去,才有希望。沉不下去,就算把《大藏经》倒背如流,也是没有用的。

我们看“尸居环堵之室”,这就是“至人之相”,他能安定下来,绝不是“猖狂不知所如往”的状态。我们如果看见一个人“猖狂不知所如往”,就知道他没有找到定盘星,还处在很可怜的状态。所以,我们自己要留意啊!

 

道人不愿当明星

庚桑楚继续说道:“今以畏垒之细民而窍窍焉欲俎豆予于贤人之间,我其杓之人邪!吾是以不释于老聃之言。”“俎豆”,“俎”和“豆”是古代祭祀、宴飨时盛食物用的两种礼器,亦泛指各种礼器,引申为祭祀和崇奉之意,是诸侯们的礼仪。现在畏垒的老百姓窃窃私语,在商量搞民主选举,要把我奉为道家的贤人,选成他们的首领,享受诸侯的待遇。我真成了他们的标杆吗?成了他们的模范榜样吗?我不愿意做模范,不愿做大家效仿的明星,也不愿意他们给我当粉丝。

道人用心和常人用心是不一样的,道人是有其独特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的,我们要明白这些道理。怎样使自己有道人之心,有道人之相呢?在我们行住坐卧、语默动静之间都要有道人之相,不能为了名利到外面去忽悠,去张狂,这个非常重要。今天愿炯法师说,四川甘孜州德格更庆寺的喇嘛到香港去为玉树灾区募捐,他去唱歌帮他们化缘,一首歌就化了几十万,但愿炯法师从不为名利去忽悠。我也最怕这样的事,如果我要去忽悠,说老实话,十多年前我就可以去忽悠了,弄点钱也是不难的。毕老师说,冯老师,你现在过得太艰苦了,我去策划下,找个大功德主来供养你。我们到五星级酒店去做点法事之类的,凭冯老师的功底,忽悠几个亿万富翁太容易了。我说,你就是把钱放在那里,我也不会去,因为我不是那号人,不是挣这个钱的人,我还是愿意处于“环堵之室”,过点小日子就行了。

《道德经》里说“弃圣绝智”,“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我本来是平常的人,你要把我弄成皇帝,弄成圣人,那不行。所以庚桑楚说,我仔细考虑了老子的话,觉得还是我没有做好。这里大丰收了,本来是自然而然的事,与我有什么关系?但老百姓却认为是我起的作用,我是圣人,给大家带来了丰收,这表明我的德行还不够,没有达到“百姓皆谓‘我自然’”这样的程度。只有达到了这个程度,修行才算是入了门。这就是庚桑楚对学生的一番答话,也表明了他的心意。

我们想一下,一个真正学道的人,应不应该这样?是在外面去当大明星,还是甘于淡泊宁静?应不应该守在这个本分上?我们经常讲本分,我们的本分立在什么地方?就要立在这个地方。

庚桑楚毕竟才带了三年徒弟,他的弟子们还没有真正体会到老师的魅力,也没有真正体会到老师的用心。这三年,我们这位庚桑楚先生也没有怎么去教他的学生,大家也是把他当成一个菩萨供在那里。他并没有去宣扬道家的那套理念,只是以身教而不是言教来教化学生,学生尚未契入,只能以儒家的功利思想来对待老师。所以他们又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弟子们说:“不然。夫寻常之沟,巨鱼无所还其体,而鲵鱿为之制;步仞之丘陵,巨兽无所隐其躯,而狐为之祥。且夫尊贤授能,先善与利,自古尧舜以然,而况畏垒之民乎!夫子亦听矣!”

“寻常之沟,巨鱼无所还其体,而鲵鱿为之制”,我们这条小河,如果弄一条大鲸鱼来,翻个身都翻不过,肯定不舒服。但是娃娃鱼(鲵)和小泥鳅(鱿)在这里就很自在,因为小河沟本来就是它们的家,当然觉得这个环境非常好了。“步仞之丘陵”,就是一步能跨过去的堤坎,一两尺高的小土坡。“巨兽无所隐其躯”,大象怎么能藏,狮子老虎怎么能藏?没有办法嘛,它们比“步仞之丘”还高大。但是“而狐为之祥”,小狐狸、黄鼠狼、老鼠,包括一些小蛇,一个小洞就可以藏身,就可以安身立命了,何况“步仞之丘”呢?所以“步仞之丘”对于它们来说,蛮自在,蛮安全的。

“且夫尊贤授能,先善与利,自古尧舜以然,而况畏垒之民乎!夫子亦听矣!”这里的尧舜是指儒家的“祖师爷”,从尧舜开始就大谈仁义,谈“尊贤授能”。一个健康的社会需要“尊贤授能”,要把贤人用起来,把能干的人用起来。用起来干吗呢?“先善与利”,让民众都得利,让大家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同时大家都能行善,都能把不好的习气去掉。所以,治理国家的总纲,就是这八个字:“尊贤授能,先善与利。”让能人来治国,使社会祥和,是善;使老百姓日子过得好,就是利,自尧舜以来都是这个样子的。既然尧舜都是这样的,何况畏垒山的这些小老百姓呢?这是走遍天下都一样的道理,放之四海而皆准,畏垒之民也逃不过这个准则。老师啊,你还是听从他们的安排吧,他们要把你供起来当首领,你就当吧。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禅说庄子|冯学成以禅解庄By 万万读书

  • 5
  • 5
  • 5
  • 5
  • 5

5

1 rati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