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说庄子|冯学成以禅解庄

《庚桑楚》第一讲(6)全汝形,抱汝生,绝思虑


Listen Later

“冯学成先生最新出版著作《禅说庄子》系列共16本,以通俗的语言,对《庄子》中的26篇,通过逐句分析的方式进行解析,结合佛教禅宗思想分析庄禅之间的内在关系,并结合现实人生,突出每篇文字的现实警讯与指导意义,为浮躁迷失的现代人指出另一条安身立命的途径。文字浅白易懂,说理深刻。”

 

以下内容为节选,学习更多请购买正版书籍

 

全汝形,抱汝生,绝思虑

“南荣趎chú蹴然正坐曰:‘若趎之年者已长矣,将恶乎托业以及此言邪?’庚桑子曰:‘全汝形,抱汝生,无使汝思虑营营。若此三年,则可以及此言矣。’”

庚桑楚的徒弟中,有一位年长的叫南荣趎。庚桑楚给大家作这番开示的时候,开始他满不在乎,蜷着身子,懒洋洋地在那里听。听着听着,就“蹴然正坐”,他就精神了,兴奋了,端端正正地坐起来,向庚桑楚请教。

“若趎之年者已长矣,将恶乎托业以及此言邪?”南荣趎自称“年者已长矣”,估计有四五十岁,不是年轻人了。他请教说,老师,我的年纪已经不小了,我要怎样修行,怎样用功,才能达到您老人家所说的那种境界呢?

庚桑楚回答说:“全汝形,抱汝生,无使汝思虑营营。若此三年,则可以及此言矣。”大家注意,“全汝形,抱汝生”,这可是道家修行的根本处。怎样使我们的“形”得“全”而不残?我是戴了眼镜的,也是不全,好在这个不全还没有少一只眼,还不至于眼瞎。“全汝形”是对自己身体的关照,身体是生命和精神的载体,身体不健全,生命和精神也难以健全。道家讲的是对身心性命全方位的修炼,“身”可是心、性、命的载体呀。

“抱汝生”,对这个“抱”,大家找一找其中的感觉,对什么大家会去“抱”,而且会抱住不放?再过两个月,元辉就要当爹了,到时你试一试抱小乖乖的感觉。刚当上妈妈的,成天把自己的“宝贝”抱在怀里,这就叫“抱”。在小孩不满一岁、还不会走路的时候,哪怕刚刚学会走路时,你全身心都在他的身上,怕他热了、冷了、饿了、吃多了,总之是怕他这儿不舒服,那儿不舒服,这也叫“抱”。如果我们能以这样的心情来对待和爱护自己的身体、自己的生命,那你就非常到位了。母亲对自己孩子的爱,永远是无私的、全心全意的。当然也有一些蠢媳妇,由于过分溺爱而把小孩弄出病来的。

这里主要是说,我们能不能全心全意地,像母亲对待婴儿一样,来对待自己的身体,对待自己的生命呢?这就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需要留意的。现在很多人都“三高”,为什么呢?就是不知道“全形”,不知道“抱生”,糊里糊涂地喝酒,糊里糊涂地吃肉,糊里糊涂地过夜生活,把自己的精气神耗了,先是亚健康,然后是三高、糖尿病、痛风。现在痛风很普遍,以前糖尿病是富贵人家得的病,现在也很普遍,多麻烦。

现在有的男士,三四十岁就不能“尽人事”,身边一个太太,哪怕如花似玉,都不能去关爱,为什么?自己把自己“废”了,男人不像男人,成了太监。一个男人五六十岁、七八十岁还好说一点,但现在有的是三四十岁就不能“尽人道”,网上、报纸上有很多这方面的信息。这就是不知道全形、抱生,给自己的身体、生命带来了麻烦。大家想一想,我们在日常生活之中,对自己的身体,对自己的生命,是否能够“全”,是否能够“抱”?

“无使汝思虑营营”,这一句就更难做到了。吃不得的不吃,摸不得的不摸,大家还勉强可以做到,但要让心里面不打妄想,怎么做得到呢?“思虑营营”,谁管得住自己的念头,莫名其妙的妄想来来去去,想刹车都难。从古至今,只要在江湖上行走,在社会上经营,谁少得了“思虑营营”呢?有的妄想冠冕堂皇——我在念佛、念经,我在修行,我在做好人好事、行善积德、供养上师,这些也是好事,也是正念,但还是属于“思虑营营”。佛教修行的最高境界,用禅宗的话来说,就是要“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达到了“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就没有“思虑营营”,就放下了。我们想一想,每天从醒来到睡觉前,我们脑袋里面是不是一直“思虑营营”?工作中的、家庭里的、朋友间的、好的、坏的,各种念头不停地冒出来。木木几次给我发短信,说她做梦了,梦到什么稀罕的事情,其实这个也是“思虑营营”,梦中也有思虑呀。

我们怎样从“思虑营营”中转过身来,把心思放在一个太平祥和的地带呢?这并不是要我们的心“一念不生”。“思虑营营”,说的是弄得我们身心憔悴的这类思虑,贪嗔痴、名闻利养的思虑,的确扰心烦心。如果是让我们神清气爽、身体健康、精神健康的思虑,那是多多益善的啊。能够喜神充满、和气充盈,这样的思虑,何乐而不为呢?和气、喜神充满多好啊!但我们平日的思虑,往往都是耗神耗气的,会给我们带来是非烦恼,这种思虑就不敢恭维了。

如果做到了“全汝形,抱汝生”,思虑又不去“营营”,“若此三年,则可以及此言矣”,只要三年,你就可以达到这样的境界了。在禅宗里面,经常有这样的话。有人问老和尚,我什么时候才能明心见性?老和尚就说,你不开腔,不说话,“若能如此参究,三年不悟,截取老僧头去”,如果三年以后你还没悟道,你就把我的脑袋拿去。像禅宗的这些语言,包括公案里面的机锋,很多是从《庄子》里化出来的。这样的语言后面还很多,特别是老子见南先生那一段。

 

思想与内容的关系

南荣趎接着又说道:“目之与形,吾不知其异也,而盲者不能自见;耳之与形,吾不知其异也,而聋者不能自闻;心之与形,吾不知其异也,而狂者不能自得。形之与形亦辟矣,而物或间之邪,欲相求而不能相得?今谓趎曰:‘全汝形,抱汝生,勿使汝思虑营营。’趎勉闻道达耳矣!”

我们每个人都长有眼睛,眼睛面对的是外部的形体和事物,但面对同样形体和事物的时候,判断会一样吗?大家看一看,每个人的眼睛有没有差别?是人眼还是龙眼?是老虎眼还是猫眼?各位男士的眼睛,大家也可以互相看一看,有没有差别?人与人之间的形体有没有差别?南荣趎说“目之与形,吾不知其异也”,我们的眼睛也好,身形也好,精神的东西也好,有多大的差别我说不清楚。“而盲者不能自见”,当然,对于有眼无珠的盲人或患有严重白内障的人来说,他虽然与我们一样有眼,但对外面的事物,他是看不见的。

“耳之与形,吾不知其异也”,耳朵与声音到底是什么关系?眼睛和形体是什么关系?到底是同是异?是“是”是“非”?我也说不清楚。但“聋者不能自闻”,一个耳朵聋了的人,他的耳朵虽然与正常人无异,但他能听见声音吗?能知道说的是什么吗?当然不知道。

“心之与形,吾不知其异也”,心和心所思考的东西,我们的精神与精神世界的内容,彼此之间到底怎么回事?我还是弄不清楚。但“狂者不能自得”,得了精神病的人,外形虽然和正常人无异,但却如同瞎子不能见形、聋子不能闻声一样,他的精神世界能与正常人一样吗?不可能一样。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禅说庄子|冯学成以禅解庄By 万万读书

  • 5
  • 5
  • 5
  • 5
  • 5

5

1 rati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