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史

古代盐铁勃兴:江南的繁荣之道


Listen Later

江南海盐和扬州冶铁业曾是宋、齐、梁时期的重要产业,但后来政府接管了生产。囚犯成为冶铁工人,忍受极度劳动和苦难,许多人因此丧命。银矿开采在南北朝十分普遍,但事故频发,矿工多有伤亡。煤炭资源也逐渐被利用,这些矿业资源推动了当时经济的发展。细节耐人寻味,背后隐藏哪些秘密?
有很多盐场,据当时人阮昇之的《南兖州记》子:“上有南兖州盐喜一百三三所,具人以鱼数关,擅利巨海,用致货沃,公私商运,充实四远, 计。”(《太平寰宇记) 卷124引D)可见盐的制造业出相
执的冶的业,是出政府官营的。江南最有名的冶铸作坊, 属扬州的是海根冶(今安徽贵池东五十里),属剂州的冶唐(今湖北武昌东南三十里)0。各冶制造的器物,除兵器外,多为民间用具,“大则金鬶,小则銨鋤(《梁书·康绹传》)。梁时筑浮山堰、用东西二冶铁器数千万斤,汇于烟所,可见当时铁器的产量已经很高。齐梁时人陶弘景云: 铁是杂炼生(生铁)揉(熟铁) 作刀镰者。《重修政和证类本章》卷4《铁》条引D所调杂炼生绿,是指在熔铁炉中,把生和热铁混杂起来冶炼。“洪炉鼓鞲, 火力到时,生刻(许”之北字)元化,渗淋熟铁之中,两情投合,取出加捶,再炼系,不一面足,(《天工开物·五金篇》),就成质量较纯的钢铁。这种法,费工校少、成本较低,因此不独可以制刀剑,也可以制嫌刀,对发展生产是有积意义的。官营冶坊中的冶铸工人,大都是次于死继一等的囚昶,政府把他们罚充苦工-“补冶”以后,雄们的身份是官奴隶。他们中闯很多人被剪去头发,带着镣锁来从事无偿劳动,往往没有多久便被折磨死去,他们可以说是受迫害最深重的一个阶层。
《隋书·食货志》称“交、广之城,全以金、银为货”,因此,银的开采,也极为普遍。晋末,卢循曾在广州开采银矿:宋元嘉初,始兴郡(治曲江,今广东齠关市)领下有银民三百多户,专事开采银矿,史称其“凿坑采砂,皆二三丈(《宋书·良吏·徐豁传》),可是由于当时技术条件低劣,每年因矿坑崩坍而压死的人也很多。又梁末,周文育行至大庾岭,在旅店中与商人赌博,赢“得银二千两”《南史·周文育传》。银的流通额,既是这样大, 银的总生产量,在全国来说,当然也是一个可观的数目。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魏晋南北朝史By 妙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