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瑞克IN新聞

好人不長命?陳惠君:衡量善惡不在壽命長短 #善念 #生命 #善事 #正能量 #艾瑞克IN新聞


Listen Later


近來因傳出多位名人猝逝加上令人髮指的連續兇殺命案,坊間出現「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的聲音沸沸揚揚。尤其在看見多位英年早逝的優秀藝人,從近期的大S,到更早期知名歌手張雨生、鄧麗君等明星,不禁引發人們感嘆「為何越善良、越有才華的人反而先離開人世」的遺憾。


在最新一集的《艾瑞克IN新聞》的節目當中,主持人李志華、林忠勳及受邀的靈學老師陳惠君,針對此現象展開深度剖析。三人皆認為,「好壞」並非以壽命來定義;相反地,能否在有限時間中活出正能量與價值,才是最值得關注的重點。


「沒有真正絕對的好人、壞人,只要是靈魂,都有其因果與故事。」陳惠君在節目中點出,社會普遍習慣以「外在行為」或「新聞標籤」去判定一個人的善惡,卻忽略了人性多元的面向,也無法看見其內心所背負的痛苦。「我有遇過年少誤入歧途、最終觸法的人來向觀世音菩薩求懺悔。雖然他因前半生的行為,使身邊人對他產生負面觀感,但最痛苦的,往往是他自己。他必須承擔過錯所帶來的自責,一直在悔恨中糾纏。」


陳惠君特別強調,靈學領域強調「因果」與「能量」,不會單憑「做過好事」或「做過壞事」就判斷其人生總價值。善惡取決於個體能否反省並修正,而並非在於他活了多久。「做善事若只求回報,或帶著恐懼去行善,都並非真正的良善;反之,立基於真誠與慈悲心,就能在有限的歲月裡活出更高的意義。」


節目也探討了社會上常見「好人英年早逝」的困惑:難道真是因為完成了「人生功課」就早早離開人世嗎?對此,陳惠君解釋:「有些人能量來得快,也消耗得快;行善之餘,若沒留意身體、心理的平衡,可能導致健康狀況受損;或者在更深層的靈學觀點裡,這個靈魂本就注定要走完該走的路,即便看似『短暫』,卻可能是圓滿。反之,所謂『禍害遺千年』的例子,也可能是該個體長期背負罪惡和譴責,甚至延續到靈魂層面的痛苦。」


她想提醒大家重點不在於「做好事會不會短命」,而是應該專注於「當下」,把握自身初衷、活出心中的願力。如果憂慮過多而放棄行善,只會讓自己焦慮和失望;若能珍惜每個當下,把愛與善意傳遞出去,即使生命並不「最長」,卻能發揮最深遠的影響力…


喜歡「艾瑞克IN新聞」的朋友,歡迎訂閱、分享+按讚,有您的鼓勵,是我們前進的最大動力!


YT頻道:https://www.youtube.com/@ERICINNEWS999

SoundOn:https://pse.is/5ekldf

Apple Podcast:

https://podcasts.apple.com/us/podcast/艾瑞克in新聞/id1718699961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eric29603456

Threads:https://www.threads.net/@ericinnews?hl=zh-tw

IG:https://www.instagram.com/ericinnews/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艾瑞克IN新聞By 資深媒體人陳志仁、資深媒體人李彥謀、資深媒體人李志華、資深媒體人李書璇、資深媒體人林忠勳、體育主播楊博智、資深媒體人林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