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性影像在網路上被流傳了!」如果有一天有人這樣告訴你,你會怎麼辦?網路節目《艾瑞克IN新聞》專訪新北市家防中心主任許芝綺,談到網路性影像,她說從「N號房事件」、Deepfake 假影片,到交往中不小心流出的私密照,這些都是「數位性別暴力」的一種,影響可能比想像中嚴重。
許芝綺指出,無論是AI合成的假影片,還是真實拍攝的私密照,只要被散布,都可能重創一個人的生活與名譽。「想像一下,有人拿著你的頭像合成在別人的身體上,丟到論壇或群組討論你的身材好不好。即便身體不是你的,但造成的傷害卻是真的。」她強調,性影像散布是目前最嚴重的數位性別暴力樣態之一,受害者不僅可能遭到嘲笑、霸凌,甚至會影響學業、工作,帶來長期的心理陰影。
除了影像外流,另一個常見問題是「數位跟蹤」。很多年輕人會因為「愛」而互相分享定位,或用 App 查對方在哪裡。這看似浪漫,其實藏著危機。「沒事的時候叫愛,有事的時候就是跟蹤。」許芝綺提醒,控制行蹤、逼迫交出帳號密碼,都是侵犯隱私的行為,久了會讓人失去安全感,甚至成為「恐怖情人」的工具。
現在的青少年花更多時間待在網路世界,難免會接觸到一些敏感或不雅內容。許芝綺建議,父母與學校應該教導孩子「網路素養」,包括不要暴露個資:別穿著制服拍照上傳,也不要在社群上打卡標示學校或住所。
再來是「延遲分享」:出遊或吃飯的照片,可以隔一天再上傳,避免即時暴露行蹤。另外當然要「慎選交友」:不要因為網友甜言蜜語就輕易分享私密影像,以免陷入「感情詐騙」。她也提醒,大人也要重新學習網路安全,不要以為這是「小孩才需要的功課」。
如果真的遇到性影像外流,許芝綺建議「三步驟」,首先保留證據:馬上截圖、記下完整網址,不要急著刪除。再來是申訴止血:向「性影像處理中心」投訴,他們能協助通知平台 72 小時內下架,甚至封鎖網站。她說,第三步是報警提告:可依妨害名譽、散布性影像等罪名提告,警察也能透過數位偵查找到加害者。
她提醒,很多時候不是本人第一時間發現,而是朋友、同學先看到。「所以如果你看到別人的私密影像,一定要第一時間提醒並協助保留證據,而不是當看熱鬧…」
喜歡「艾瑞克IN新聞」的朋友,歡迎訂閱、分享+按讚,有您的鼓勵,是我們前進的最大動力!
YT頻道:https://www.youtube.com/@ERICINNEWS999
SoundOn:https://pse.is/5ekldf
Apple Podcast:
https://podcasts.apple.com/us/podcast/艾瑞克in新聞/id1718699961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eric29603456
Threads:https://www.threads.net/@ericinnews?hl=zh-tw
IG:https://www.instagram.com/ericinnewspolitics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