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镇兵民的河北起义,虽然是在汉族人民聚居的中原地区进行的,但由于这是鲜卑、汉两大部族中的封建隶属阶级的第次接触,因此,在民族关系上,不可能一开头就十分融洽。所以六镇鲜卑在河北地区就有“欺汉儿”的情况发生,如葛荣破信都时,“逐出居民,冻死者十六七”(《魏书·肃宗纪》);攻下沧州时, “居民死者什八九”(《魏书·肃宗纪》);进围相州,游兵向汲郡推进之际,“所在村坞,悉被残略”(《魏书·尔朱荣传》),迫使河北流民二十余万,流人青州。镇将出身的葛荣,对于汉族人民采取歧视和排斥的态度,使得自己终于为广大起义群众所唾弃,这是河北起义失败的重要原因。
河北的义军领袖对于汉族人民加以凌暴,可是对于汉世家大族却毫不警惕地予以拉拢。如范阳卢勇,葛荣封之为燕王(见《北史·卢同传从子勇附传》);“山东豪右”渤海高乾、 高昂兄弟,葛荣也竭力拉拢。义军领袖把汉世家大族尽量地吸收到义军中来,对于“市令驿帅,咸以为王,呼日市王、驿王”"(《魏书·李顺传族子裔传》)的义军将领,却没有重用, 以致后来尔朱荣得施用分化手段,命高欢收买义军方面的“别帅称王者七人”(《魏书·孝庄纪》)。这样,混入义军中的汉世家大族和鲜卑的贵族豪强,很快地倒向尔朱荣了。这也是河北起义失败的重要原因。
此外义军方面战略、战术上的错误,也加速了失败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