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勇品读医药风云

后BD时代,Biotech开启硬实力之争(三)


Listen Later

特瑞普利单抗的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两大方面。


一方面是医保适应证的持续扩大,截至2024年底已达10项,提升了产品渗透率,为销售额增长拓宽空间。同时,2025年,特瑞普利单抗的新适应证还在不断兑现,将为未来增长提供弹药。


1月和4月,黑色素瘤二线适应证由附条件批准转为常规批准,一线适应证正式获批,进一步巩固了特瑞普利单抗在该领域的市场地位;3月,联合贝伐珠单抗用于肝癌一线治疗获批,切入肝癌这一庞大市场;8月,其第13项适应证——联合维迪西妥单抗用于HER2表达尿路上皮癌的补充新药申请(sNDA)获受理,若成功获批,有望成为首个国产“PD-1+ADC”组合,进一步拓宽产品的应用场景,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其在尿路上皮癌领域的市场份额。


另一方面,特瑞普利单抗商业化向外拓展势如破竹:2023年在美获批上市,2024-2025年相继在欧盟、澳大利亚、新加坡等超过40个国家和地区获批上市。


此外,君实生物阿达木单抗(君迈康)、昂戈瑞西单抗(君适达)等其他商业化产品,亦凭细分领域优势稳步贡献营收。2025年5月,昂戈瑞西单抗新增两项适应证,成为首个获批他汀不耐受人群的国产PCSK9药物,更有望进一步扩大销售增量。


显然,君实生物商业化能力提升,既增强未来增长确定性,亦切实反哺研发。


君实生物的变化绝非偶然,而是近两年团队重构和业务重塑的必然结果,其自我革新已见成效。


在研发战略上,君实生物做出了清晰调整——摒弃“广撒网”的思路,通过“做减法”聚焦核心赛道,让资源用在“刀刃”上。总结看来,主要分为两步:


一方面,针对核心产品特瑞普利单抗,通过扩大适应证策略,解决商业化瓶颈。2024年至今,特瑞普利单抗先后新增多项适应证,覆盖肺癌围手术期治疗,以及晚期肝癌、三阴性乳腺癌、肾癌、黑色素瘤的一线治疗,其中10项适应证还成功纳入国家医保目录。政策与适应症的双重加持下,药物销量快速增长。


另一方面,将资源倾斜向未来的优势管线,加码双抗、ADC等下一代疗法,2025年6月H股筹资即重点投向该领域,推进JS207、JS212等管线研发,既丰富储备,也抢占竞争先机。


研发效率是创新药企的隐形竞争力,尤其在热门赛道,谁能率先完成临床入组、谁能提前读出关键数据,谁就能抢占市场先机。

君实生物深谙此道。2025年上半年临床研究入组患者超1400例,同比增长35%;且2025年前三季度研发投入为9.82亿元,同比增长12.34%。其高效源于两大方面,一是全国布局了超100家核心临床中心,可快速启动多中心临床试验;另一方面,建立了数字化管理平台,对入组进度进行优化。


显然,经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有效调整,君实生物已进入基本面持续改善的新周期,走得也愈发稳健了。


这在当前产业变局中至关重要。在全球生物医药格局重构的当下,中国Biotech正集体经历一场新的考验:市场不再满足于BD交易带来的短期预期,更看重企业本身的长期价值、可持续的研发产出与盈利潜力。


在此背景下,君实生物的蜕变折射出中国Biotech在全球生物医药产业格局中的进阶路径,它以双抗/ADC管线构建前沿技术壁垒,用特瑞普利单抗的商业化放量反哺研发投入,靠管理革新提升临床效率与运营精度,扎根研发、商业化、管理的全链条能力建设,这也正是市场回归理性后,衡量Biotech价值的核心标尺。


未来,当更多像君实生物这样的企业,在管线布局上聚焦差异和前沿、在商业化运营上追求精益和可持续,在自我迭代里保持敏锐洞察,中国创新药将逐步摆脱“BD输血”的阶段性成长依赖,真正蜕变为掌握全球话语权的创新主体。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谭勇品读医药风云By E药经理人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