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史

《后秦、大夏与西秦》五


Listen Later

西秦乞伏国仁,鲜卑族人。乞伏国仁的上代从民族大迁移时代开始,自漠北南出大阴山,迁往陇西。在迁移的过程中,乞伏、如弗斯、出连、叱卢四个部落联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小的部落联盟。其中乞伏部落有一个酋长,骁勇善骑射,四部服其雄武,推为统主。这个鲜卑族的四姓可汗,便称为乞伏可汗。西晋泰始(公元265-274年)初,乞伏鲜卑到达了陇西高平川(今宁夏南部的清水河)。高平川是有名的苦水,不适宜放牧,因此他们又翻越牵屯山(在今宁夏固原西),放牧于苑川水(在今甘肃榆中东北)、度坚山(在今甘肃靖远境内)、麦田山(在今甘肃靖远东北)、勇士川(在今甘肃榆中东北)一带,几乎有一个半世纪之久1。苑水一带,据《水经·河水注》“为龙马之沃土”。王莽末,马援曾在这儿屯田,“请与田户中分(二五分成)以自给”。这个地区既便于发展农业,又适宜于畜牧,乞伏鲜卑定居下来后,部落就很快发展起来了。
淝水战后,苻坚败亡,乞伏鲜卑的酋长乞伏国仁也招集部落,有众十余万,成为陇山以西的一支重要军事力量。公元385 年,国仁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大单于、领秦河二州牧。前秦主苻登在公元387年封国仁做苑川王。国仁死,弟乾归统部,改称河南王,迁都金城(今甘肃兰州市西北)。苻登也就封他做金城王。公元394年,苻登败死,乞伏乾归尽有陇西之地,自称秦王,史称西秦。公元400年,迁都苑川。乞伏乾归旋为后秦主姚兴所败,降于后秦,姚兴以乞伏乾归为河州刺史。不久姚兴又怕乞伏乾归势大难制,就在他入朝长安的时候,留他在长安做官,其子伏炽磐在苑川统率部落。乞伏乾归留居长安三年(公元406至409年),回到苑川,这时赫连勃勃的夏国强盛,威胁后秦岭北城镇,姚兴已没有余力经营陇西。公元409年七月,乞伏乾归又称起秦王来了。公元412年,乞伏乾归死,子乞伏炽磐继位,迁都枹罕(今甘肃临夏)。
乞伏炽磐在位时期,是西秦国力最强盛的时期。他乘南凉饥馑衰乱,灭南凉秃发傉檀;又屡败吐谷浑的军队;还掠夺了卖汗部落的牛羊五十余万头。西秦的疆境:“西逾浩亹(今青海乐都东),东极陇坻(陇山),北距河,南略吐谷浑。”(《读史方舆纪要》)
公元428年,乞伏炽磐死,子乞伏暮末继位。暮末“刑政配滥,内外崩离,部民多叛”(《魏书·鲜卑乞伏国仁传》)。到了公元430年,从正月到九月没有下雨,饥荒严重,人民流亡的又很多。乞伏暮末想东趋上邽,归附北魏,率户一万五千走到南安(郡治道,今甘肃陇西东南)的高田谷,遭到夏主赫连定的堵击,退保南安城。翌年,夏军进围南安,暮末饥穷出降,西秦亡西秦四主,立国凡三十七年。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魏晋南北朝史By 妙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