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将传

后唐明宗—李嗣源


Listen Later

后唐明宗李嗣源(867年10月10日~933年12月15日),小字邈佶烈,称帝后改名李亶,沙陀族。应州(今山西省应县)人,五代十国时期后唐第二位皇帝。河东节度使李克用的养子。
中和四年(884年),李嗣源在汴州上源驿救护李克用,从此受到李克用赏识。李嗣源在与后梁的争战中屡立战功,被授予蕃汉内外马步副总管,加同平章事。同光元年(923年)十月,李嗣源率先攻入汴梁,灭了后梁。后唐建立后,李嗣源受到猜忌。同光四年(926年)二月,赵在礼为首的魏博戍卒哗变于贝州,李嗣源受命平叛,军队再度哗变,拥李嗣源为主。后唐庄宗李存勖死后,李嗣源称帝,改元天成。
李嗣源即位后,志在与民休息,共享承平,在文化上命令国子监校正“九经”,提倡儒家学术。在政治上积极笼络各集团人员,扩大统治基础,争取地方藩镇支持。在经济上实行宽松的经济政策,减轻民众税负,促进农业生产,稳定粮价,准许乡间百姓自造酒曲,放宽诸如铸铁业在内的民间手工业限制,允许百姓自由铸造铁质农具,减轻铁税,其在位期间“天下屡稔,朝廷无事”,中原经济逐渐复苏。执政末期,李嗣源刻薄疑忌,随意诛戮大臣,使群臣离心,父子互相猜疑。
长兴四年(933年),李嗣源病重。其次子秦王李从荣发动兵变,战败被杀,李嗣源闻讯惊逝。谥号圣德和武钦孝皇帝,庙号明宗,安葬于徽陵。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名将传By 小崔说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