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Email addressPasswordRegisterOrContinue with GoogleAlready have an account? Log in here.
这个音频专辑将带您穿越历史,深入探索各个时期的杰出名将。从“万人敌”项羽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曾国藩,每位名将都有着惊人的故事和成就。金戈铁马娓娓道来,这个专辑将为您呈现历史名将的生动形象和不朽传奇。... more
August 28, 2025清朝第一任汉人宰相—洪承畴洪承畴(1593年10月16日—1665年4月3日),字彦演,号亨九,福建泉州南安英都(今英都镇良山村霞美)人。明末清初政治、军事人物。 洪承畴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崇祯初,累迁至延绥巡抚、陕西三边总督,镇压陕西农民军。旋晋兵部尚书,总督河南、山西、陕西、湖广等处军务,曾击败高迎祥、李自成部。崇祯十二年(1639年)调任蓟辽总督。崇祯十四年(1641年)统兵十三万出山海关,救援锦州,在松锦之战中为清军所败。次年被俘于松山,遂降清,隶镶黄旗包衣牛录(后入镶黄旗汉军)。顺治元年(1644年),任秘书院大学士。次年,南下总督军务,招抚江南诸省。顺治十年(1653年),奉命经略湖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五省,赐“经略大学士”印,驻扎长沙,主持进攻南明永历政权。顺治十五年(1658年),授武英殿大学士。次年,以目疾请解任回京。顺治十八年(1661年)致仕,予三等阿达哈哈番世职。康熙四年(1665年),洪承畴去世,康熙帝追赠他为少师,赐谥号“文襄”。 洪承畴是明清之际一个有重大争议的历史人物。有观点认为,他为清朝统一中国出谋划策,参与清朝中央佐理机务,在招抚江南、避免江南百姓生灵涂炭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 也有观点认为,洪承畴在大是大非面前总是经不起考验,挺不起脊梁,是一个可悲可叹的人物。...more22minPlay
August 20, 2025初代顺承郡王—勒克德浑爱新觉罗·勒克德浑(Lekdehun,意为“垂遮” ,1629年6月25日 【一说1619年 】—1652年5月4日),清朝宗室,满洲正红旗人,清朝第一代顺承郡王,清太祖努尔哈赤之曾孙、礼烈亲王代善之孙、和硕颖毅亲王萨哈璘次子。母为嫡福晋乌喇那拉氏(布占泰之女)。顺治元年(1644年),受兄阿达礼之罪牵连,因而被罢黜宗室。当年十一月复入宗室,加封多罗贝勒爵位。顺治二年(1645年)七月,授平南大将军。顺治五年(1648年)九月,以军功晋封多罗顺承郡王。顺治七年(1650年)五月,擢任议政。顺治八年(1651年)三月,管理刑部事务。顺治九年(1652年)三月二十七日薨逝。谥“恭惠”,是为多罗顺承恭惠郡王。勒克德浑平定江浙、湖广,擒拿南明重臣何腾蛟,为清朝入主中原立下了汗马功劳,受封顺承郡王,是清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more10minPlay
August 12, 2025与多尔衮平起平坐—济尔哈朗爱新觉罗·济尔哈朗(jirgalang,蒙古语意为幸福、快乐 ,1599年11月19日—1655年6月11日),满洲镶蓝旗人。清朝宗室、大臣,舒尔哈齐第六子,清太祖努尔哈赤之侄。 济尔哈朗自父亲被努尔哈赤囚禁后,就被努尔哈赤抚养,得到努尔哈赤、皇太极两代君主的器重,受封和硕贝勒,参与国政,并随军南征北战。哥哥阿敏被囚后,他接管镶蓝旗,并负责后金刑部事务。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建立清朝,济尔哈朗受封和硕郑亲王。后在松锦之战中围困并降服锦州。顺治帝即位后,他与多尔衮共同辅政,不久即遭多尔衮排挤。后挂帅南征,夺回湖南,擒杀何腾蛟。多尔衮死后,他辅佐顺治帝肃清多尔衮一党,继续在朝中发挥影响力。顺治十二年(1655年),济尔哈朗去世。后追谥为献,入祀盛京贤王祠,配享太庙,其后裔世袭罔替,成为清朝十二家“铁帽子王”之一。...more17minPlay
August 05, 2025生而英毅,智勇过人—代善爱新觉罗·代善(1583年8月19日—1648年11月25日),又译歹善 、歹商 ,清朝初年宗室、开国元勋。清太祖努尔哈赤次子,母为元妃佟佳·哈哈纳扎青。 代善从少年时代就随父征战女真各部,因功成为贝勒。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代善在乌碣岩之战中大破乌拉部,获赐“古英巴图鲁”之号。六年后又随父灭乌拉部。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努尔哈赤创立八旗,代善掌正红、镶红二旗,身居太子之位。天命元年(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代善成为和硕贝勒,按年龄顺序排在四大贝勒之首。其后在抚顺之战、萨尔浒之战、开铁之战及叶赫城之战中立下汗马功劳。天命五年(1620年),以其子硕讬离家出走为契机,惹怒努尔哈赤,被废黜太子之位,其所掌镶红旗亦由儿子岳讬掌握,只领正红旗。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尔哈赤逝世,代善推举弟弟皇太极继承汗位,自己仍作为四大贝勒之一主持国政。天聪九年(1635年),被皇太极批评轻视君上,贪财违法,虐待属人。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建立清朝,代善被封为和硕礼亲王,世袭罔替。次年,皇太极又斥责代善越分妄行,轻君蔑法,此后代善赋闲在家,不问朝政。崇德八年(1643年),参与拥戴皇太极第九子福临继位,交出其妄议大统的儿子硕讬与孙子阿达礼。后随清军入关,顺治五年(1648年)死于北京,谥号为烈。 尽管代善无缘君位,其家族却是努尔哈赤诸子中最显赫的一支,在清初八大铁帽子王中占了三个(礼亲王、克勤郡王、顺承郡王)。...more24minPlay
July 29, 2025清代最委屈的皇长子—豪格爱新觉罗·豪格(1609年—1648年), 清太宗皇太极之长子,母为继妃乌喇纳喇氏(皇太极第二任大福晋)。 满洲正蓝旗(曾为镶白旗、镶黄旗)人。 中国清代宗室、将领。 爱新觉罗·豪格少年时就参加努尔哈赤征服蒙古的战斗,因功勋被封为贝勒,取代杜度而成为“四小贝勒”之一,领镶白旗。皇太极即位后,改领镶黄旗。天聪六年(1632年)七月,晋封为和硕贝勒。天聪九年(1635年),改领正蓝旗。崇德元年(1636年)四月,晋封为和硕肃亲王,同年六月,掌管户部的事务,十二月跟随皇太极亲征朝鲜王朝。崇德三年(1638年)八月,陪同多尔衮进攻明朝,翌年四月班师。崇德六年(1641年)三月,被降为郡王。崇德七年(1642年)七月,因为军功重新晋封为亲王。顺治元年(1644年)四月,因为中伤多尔衮被削爵,之后跟随清军入关,清定都北京后,仍封肃亲王。顺治三年(1646年)正月,被授为靖远大将军出征四川,同年十二月灭张献忠政权。 顺治五年(1648年)二月,凯旋回京,三月,被多尔衮构陷削爵,事后被幽禁,同年四月死于狱中,时年四十岁。顺治八年(1651年)二月,顺治帝亲政之后为豪格昭雪,恢复其封爵。...more16minPlay
July 25, 2025开国诸王战功之最—多铎爱新觉罗·多铎(1614年4月2日—1649年4月29日),清朝初年宗室、名将,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五子,阿济格、多尔衮同母弟,时人通称十王。后金天命五年(1620年),多铎受封和硕额真,旋封贝勒,为天命年间“四小贝勒”之一,统领镶黄旗(努尔哈赤死后与皇太极换旗,变为正白旗主;皇太极死后与多尔衮换旗,变成镶白旗主)。崇德元年(1636年),被封为豫亲王。崇德六年(1641年),参与松锦大战,获大捷。顺治元年(1644年),以定国大将军从多尔衮入关,击败李自成军。旋挥师破扬州,杀史可法;下江南,俘南明弘光帝朱由崧,晋和硕德豫亲王。顺治六年(1649年)三月十八日,多铎染天花死亡,年仅三十六岁,谥号“通”。乾隆年间配享太庙。多铎一生战功彪炳,乾隆帝称其为“开国诸王战功之最”。其爵位世袭罔替,为清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more16minPlay
July 15, 2025定国开基,成一统之业—多尔衮爱新觉罗·多尔衮(1612年11月17日—1650年12月31日),出生于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老城)。努尔哈赤第十四子,皇太极之弟。 清初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 天命十一年(1626年),多尔衮受封贝勒。天聪二年(1628年),多尔衮随皇太极征讨蒙古察哈尔部。因为军功被赐号“墨尔根戴青”,成为镶白旗旗主(后与弟弟多铎换旗,成为正白旗旗主)。 天聪九年(1635年),多尔衮等率军前往收降蒙古林丹汗之子额哲并获得传国玉玺。崇德元年(1636年),受封和硕睿亲王,十二月随皇太极亲征朝鲜,参与丙子之役,攻克江华岛,俘虏朝鲜国王家属。崇德三年(1638年),授奉命大将军,统兵入塞攻明。后在松锦之战中立下卓越战功。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驾崩,他拥立年幼的福临为帝,与郑亲王济尔哈朗同为摄政王。顺治元年(1644年),统兵入关,联合吴三桂败李自成农民军,迁都北京,随后派兵南下,相继灭李自成、张献忠及南明弘光、隆武、绍武政权,逐步确立清朝对全中国的统治。他在入关后主持制定包括《大清律》在内的各项制度,维护和巩固了清王朝的统治地位;同时实行圈地,逼民投充,强制剃发易服,厉行逃人法,激起广大汉族人民的反抗。 顺治七年(1650年)十二月初九日,多尔衮在围猎时坠马身亡,年仅39岁。福临追谥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庙号成宗。次年诏削爵位,并掘其墓。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帝为其平反,恢复睿亲王封号,评价其“定国开基,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more30minPlay
July 08, 2025大清开创者—皇太极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年11月28日—1643年9月21日),又译黄台吉、 洪太主,生于费阿拉城(今辽宁抚顺新宾县旧老城)。 后金第二位大汗(1626年10月20日 —1643年9月21日 在位,其间于1636年称帝,改国号大清 )。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八子,母孝慈高皇后叶赫纳拉氏。 天命元年(1616年)被封为和硕贝勒,在四大贝勒中按年龄排行第四。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尔哈赤去世后,继承汗位,年号天聪。即位之后,励精图治,进行大刀阔斧的封建化改革(皇太极新政),加强中央集权。征服朝鲜和漠南蒙古,解除后顾之忧。采纳汉族降官建议,确立“讲和明朝与自固之策”,重用汉将,削弱明朝实力,志在入关。实行满汉一体,保护汉人,减轻农民负担,发展生产,增强兵力。天聪九年(1635年)平定察哈尔部,统一了漠南蒙古,并且获得“传国玉玺”。 同年 ,统一族称为“满洲”。 崇德元年(1636年),正式称帝,改国号“大清”。 次年迫使朝鲜臣服。此后不断对明朝作战,崇德七年(1642年)赢得松锦大战,生俘洪承畴,宁锦防线彻底崩溃,为清朝迅速扩展、入主中原打下坚实的基础,入主中原成为必然之势。在降服松山、锦州后,清军占领了除宁远外的明朝关外全部城镇。同年再次发动清兵入塞,连破远至山东的八十余城。 崇德八年八月庚午日(1643年9月21日 ),皇太极去世,时年五十二岁,在位17年, 庙号太宗, 累加谥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葬于沈阳昭陵,第九子福临即位。...more30minPlay
July 03, 2025统一女真,创建八旗—努尔哈赤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年—1626年),一作努尔哈齐,女真族(即满族)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东北民间称之为“老罕王”,后金政权的创建者,清王朝的奠基人。 努尔哈赤生于建州女真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老城村)的部落头人之家。万历十一年(1583年),明将李成梁率兵攻阿台,祖觉昌安、父塔克世死于乱军,努尔哈赤以遗甲13副起兵,先统一建州女真,后征服海西女真哈达、辉发、乌拉部及东海女真诸部,创制满文,设立八旗,先后被推尊为淑勒贝勒(聪睿王)、昆都仑汗(恭敬汗)。另一方面,他对明称臣纳贡,袭任建州左卫指挥使,加都督佥事、龙虎将军。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正式建立后金政权,称英明汗,年号天命。天命三年(1618年)四月,宣布七大恨,誓师伐明,破抚顺、清河。天命四年(1619年)三月,成功指挥萨尔浒之战,击退明军四路进攻,继而攻克开原、铁岭,并灭海西叶赫,完成了女真族的统一。天命六年(1621年),席卷辽沈,迁都辽阳。翌年取辽西广宁(今辽宁北镇)。天命十年(1625年)迁都沈阳,天命十一年(1626年)正月西征明朝,在宁远之战中为袁崇焕所败,八月疽发于背而死,享年六十八岁。努尔哈赤死后,第八子皇太极继位,十年后建立清朝,为努尔哈赤追上谥号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武皇帝(后改谥并累加为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庙号太祖。葬于沈阳福陵。...more34minPlay
June 25, 2025明末最后一个猛人—孙传庭孙传庭(1593年5月21日—1643年11月16日),字伯雅,号白谷,代州振武卫(今山西代县)人,明朝末年大臣。孙传庭于二十七岁中进士,历任永城知县、商丘知县、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司郎中,因不满魏忠贤专权而弃官归乡,赋闲近十年之久。崇祯八年(1635年)还京任职,历任吏部验封司郎中、顺天府丞,崇祯九年(1636年)调任陕西巡抚,与洪承畴一起镇压农民起义,擒获“闯王”高迎祥,消灭十五股义军,稳定了陕西的局面。崇祯十一年(1638年)因清兵入塞,赴京勤王,在卢象升战死后代其总督各镇援兵,翌年升任保定总督,不久以失聪为由请求辞职,遭到崇祯帝怀疑而下狱。崇祯十五年(1642年)获释,任陕西三边总督,在崇祯帝催促下出潼关进剿李自成,在郏县之战中败退陕西。崇祯十六年(1643年)加督师、兵部尚书衔,再次出关进剿李自成,在汝州之战中溃败,不久后阵亡于潼关,享年五十一岁。孙传庭死后仅五个月,明朝就被李自成推翻,因此《明史》有“传庭死而明亡矣”之说。清乾隆朝赠谥“忠靖”。有《白谷集》《鉴劳录》《省罪录》等作品传世,后人辑为《孙忠靖公全集》。...more23minPl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