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Email addressPasswordRegisterOrContinue with GoogleAlready have an account? Log in here.
这个音频专辑将带您穿越历史,深入探索各个时期的杰出名将。从“万人敌”项羽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曾国藩,每位名将都有着惊人的故事和成就。金戈铁马娓娓道来,这个专辑将为您呈现历史名将的生动形象和不朽传奇。... more
October 16, 2024朱熹义父,儒将刘子羽刘子羽(1097年-1146年10月2日),字彦修,建州崇安县五夫人, 资政殿大学士刘韐长子。 刘子羽幼时就学习儒家经典著作,少年时代随父驻防浙东,攻读兵书。宣和末年,金兵南侵,刘家父子坚守河北重镇真定,立功,补将仕郎,转宣教郎,代制浙东安抚司,后又升为朝请大夫。建炎三年(1129年),升为秘阁修撰,池州知府,后改为集英殿修撰,随张浚出保川陕。绍兴二年(1132年),担任利州路经略使兼知兴元府。为保卫川陕。多次与金兵作战,取得胜利。绍兴四年(1134年),人朝任职,为朝议大夫,充徽猷阁待制。此间认识朱松,成为知交。后提举江州太平观。次年十二月,以集英殿修撰知鄂州。绍兴六年(1136年)九月,复以徽猷阁待制知泉州府。绍兴七年(1137年),淮西郦琼叛,同张俊合戮之。绍兴八年(1138年),为御史常同所攻,赵鼎以疏救之,后以散官安置漳州。秦桧当权后,专主和议排斥异己,罗以十罪,上批刘子羽出白州安置。绍兴十二年(1142年),被罢官离朝,提举太平观,蛰居崇安五夫。绍兴十三年(1143年),受朱松之托,为朱熹义父,收养朱熹母子,为之经理家事,卜葬、卜居、择术、求田诸事一应安排妥帖。绍兴十六年(1146年)十月二日,病逝于五夫。其为儒将,能诗,著有《题武夷山钟模石》《题瑞岩扣冰古佛》等。...more9minPlay
October 09, 2024南宋第一猛将—王德王德(1087年-1154年),字子华,通远军熟羊寨(今甘肃陇西西北)人。中国南宋勇将。王德胆略过人,勇猛善战,于北宋末从军。靖康元年(1126年),金军进攻中原时,王德因侦察隆德府有功,授进武校尉。后率16骑闯入隆德府,俘太守,杀金兵近百人而归。建炎二年(1128年),从江淮制置使刘光世讨叛将李成,于上蔡、新息等地,屡战获胜。建炎三年(1129年),任前军统制。次年,参与镇压信州王念经农民起义,以功加武显大夫、荣州刺史。绍兴四年(1134年),王德渡江北击金军,于桑根山擒金将万户、千户十余人。绍兴五年(1135年),改环庆路副总管。绍兴六年(1136年),与郦琼率军击退伪齐犯淮西中路军。绍兴七年(1137年),升行营左护军都统制。后奉命率所部移屯建康府,改隶淮南西路宣抚使张俊。绍兴十年(1140年),率军反击金军,乘虚袭取宿州、亳州,以功升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后迁侍卫亲军马步军都虞候。绍兴十一年(1141年),金军渡淮南进,游骑逼临长江。张俊欲分兵守南岸,王德力陈两淮为长江屏障,不可弃守,并自请率军自采石渡江,收复和州、含山等地。后参加柘皋之战,率先冲入金右翼坚阵,射杀金将,大败金军。加清远军节度使、建康府驻扎御前诸军都统制。绍兴十五年(1145年),为权相秦桧所忌,贬为添差两浙东路马步军副都总管,后改荆湖北路马步军副都总管。于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去世。...more13minPlay
September 30, 2024破夏败金,隆兴北伐—李显忠李显忠(1109年-1177年或1178年),绥德军青涧(今陕西清涧)人,初名世辅,字君锡,一作公弼。南宋名将。李显忠出身将门,果敢有谋,17岁投军抗金。建炎四年(1130年),被迫降金,以鄜延路兵马副都监镇守边寨,屡败西夏军。后迁知同州。绍兴八年(1138年),设计俘金元帅右监军完颜杲,归宋途中因追兵所迫将其放还。后全家200余口为金军所害,被迫投奔西夏。次年,还宋,授枢密院都统制。绍兴十年(1140年),金朝背盟攻宋,李显忠以三京招抚司前军都统制率部屡败金军,拜保信军节度使。 绍兴十八年(1148年),李显忠因建策恢复中原,忤权相秦桧,被排挤降官赋闲。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复官任殿前司选锋军都统制。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改任建康府御前诸军都统制。采石之战后,率精兵万余乘胜渡江,收复淮西诸郡,以功授太尉。孝宗即位后,兼权池州御前诸军都统制。隆兴元年(1163年),任淮西招讨使,受命渡淮攻金,在符离之战中,克灵壁、降虹县、拔宿州,擢殿前都指挥使。后在金军反击下,兵溃宿州符离,以咎贬官。淳熙五年(1178年),李显忠去世。...more10minPlay
September 27, 2024南宋西北长城—吴玠吴玠(1093年-1139年7月18日),字晋卿。德顺军陇干县(今甘肃省静宁县)人,中国两宋之际抗金名将。吴玠少时沉毅,崇尚气节,善于骑射,通晓兵法。最初以“良家子”从军泾原路,与西夏作战,渐升至队将。随军进讨方腊起义,击退西夏对怀德军的进攻,又渐升泾原第二副将。建炎二年(1128年),金军入陕西,吴玠在泾原统制官曲端指挥下,在清溪岭击败金军,大振宋军士气。后受宣抚处置使张浚赏识,升为统制。建炎四年(1130年),进兵收复永兴军,受任为权永兴军经略使。同年,在张浚指挥下,参与富平之战。战后与其弟吴璘收拢散兵,扼守和尚原,并在次年的和尚原之战中先破金将没立、乌鲁、折合等,又大破金帅完颜宗弼所部重兵,获空前胜利。因功建节,拜镇西军节度使。此后,在饶风关、仙人关一带与金军对垒十年,并策应岳飞北伐。官至保平静难两镇节度使、特进、开府仪同三司、四川宣抚使。绍兴九年(1139年),病逝于仙人关,时年四十七岁。获赠少师,谥号“武安”。淳熙三年(1176年),追封涪王,位列七王之一 。 吴玠长期镇守四川,扼守和尚原、饶凤关、仙人关等地,屡败金军;他汰冗员、节浮费,广设屯田、修复废堰,与胡世将创转般折运法,使粮储充足。史称“微(吴)玠身当其冲,无蜀久矣”。吴氏兄弟先后镇守川蜀数十年,史家赞其“绥辑人民,辅宁国家,可谓悉心以勤其事者”。...more18minPlay
September 23, 2024拐子马的克星—刘锜刘锜(1098年-1162年2月25日),字信叔。德顺军(今甘肃省静宁县)人。南宋初年名将,泸川节度使刘仲武之子。刘锜自少随父征战,宋徽宗时为閤门祗候。南宋建立后被授为陇右都护,多次战胜西夏,颇著威名。之后受名臣张浚提拔,参与富平之战。又扈从宋高宗,两任权主管侍卫马军司公事。绍兴十年(1140年),在顺昌之战中大破金将完颜宗弼军,并派兵协助岳飞北伐。次年,于柘皋之战再破金军。此后被罢去兵权,两知荆南府。晚年再获起用,率军抗击南下侵宋的金帝完颜亮,但因老病而无功。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刘锜去世,获赠开府仪同三司,谥号“武穆”(一说武忠)。宋孝宗时追封吴王,加赠太子太保。著有《清溪诗集》,今已佚。《全宋诗》录其诗七首。刘锜性格豪爽、深沉果断,有儒将风度,对南宋政权的建立与巩固起到重大作用。宋史》称“(张俊)与韩世忠、刘锜、岳飞并为名将,世称张、韩、刘、岳”。...more23minPlay
September 20, 2024中兴四将之一—张俊张俊(1086年-1154年),字伯英,秦州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人。中国南宋将领,南宋中兴四将之一。张俊出身贫庶,少年从军,16岁时充当弓箭手。宋徽宗宣和(1119年-1125年)年间,在与西夏作战及镇压山东李太、河北武胡等农民起义的战斗中,累功迁武德郎。靖康元年(1126年),金人攻太原,其随种师中往援。康王赵构任兵马大元帅,张俊即率部往从,擢元帅府后军统制。宋高宗赵构即位后,任御营司前军统制。苗傅、刘正彦政变之中,宋高宗被废,张俊与韩世忠等在张浚节制下,平定事变,升为御前右军都统制,拜节度使。建炎四年(1130年),张俊守明州城,一度击退来犯金兵,获高桥之捷,旋因完颜宗弼反扑,弃城逃遁。次年,为江淮招讨使,讨伐叛将李成,并多次挫败伪齐的侵扰。时与韩世忠、刘锜、岳飞并为名将,所部称张家军。绍兴十年(1140年),金军南侵,宋诸军迎击,其部将王德收复宿州、亳州。后张俊迎合高宗、秦桧解除诸将兵权的意旨,旋即撤军。次年,首请解除兵权,授枢密使。又排挤刘锜,追随秦桧制造伪证,促成岳飞冤狱。后罢枢密使,进封清河郡王,备受高宗宠遇。二十一年(1151年),拜太师。于二十四年(1154年)六月卒。...more11minPlay
September 18, 2024中兴四将之一—韩世忠韩世忠(1090年1月26日-1151年9月15日),字良臣,自号清凉居士,延安府绥德军(今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人。中国两宋之际名将、词人,与岳飞、张俊、刘光世合称“中兴四将”。韩世忠出身贫寒,十八岁时应募从军。为人粗犷、豪爽,能挽强弓,勇冠三军,在对西夏作战中屡立战功。后随王禀镇压方腊起义。宋金战争爆发后,率部转战多地,以少击众,堪称劲旅。宋高宗即位后,任御营左军统制,参与平定苗刘兵变。金完颜宗弼率军南侵时,韩世忠自镇江退保长江口一带,在金兵北归时,以水军八千人,将金军逼进黄天荡,又尾追至建康,前后战斗数十日,取得一定战果。绍兴四年(1134年),在大仪镇之战中击败进犯的金、伪齐联军。此后移屯楚州,积极扩充实力,以不足三万的兵力,使淮东成为保卫东南的重要屏障。在此期间多次上书反对议和。绍兴十年(1140年),在岳飞北伐的同时,连克海州等地,次年奉命救援淮西,随后被解除兵权,入朝任枢密使。累迁至镇南、武安、宁国三镇节度使,封咸安郡王。晚年杜门谢客,口不谈兵,悠游西湖以自乐。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韩世忠逝世,享年六十三岁。累赠太师、蕲王,谥号“忠武”。 后配飨高宗庙廷。韩世忠一生戎马,在抗击西夏、金朝的战争中为宋朝立下汗马功劳,又在平定各地叛乱中作出重大贡献。他不肯依附权臣秦桧,敢于为遇谗的岳飞鸣不平,史称其“固将帅中社稷臣也”。今有词作《临江仙》《南乡子》等传世...more28minPlay
September 16, 2024武穆岳王爷—岳飞(4)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鹏举,宋朝相州汤阴(今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人。南宋抗金名将及民族英雄,官至少保、枢密副使,受封武昌郡开国公。遭大臣秦桧等人诬陷而被宋高宗赐死。多年后,宋孝宗为其平反,追谥武穆。后被南宋其他皇帝追赠太师,追封鄂王,改谥忠武。明神宗万历帝加封其为三界靖魔大帝,配奉于各地武庙。 后世多称呼其为岳武穆、武穆王、岳忠武王。岳飞于北宋末年投军,从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遇宗泽起到绍兴十一年(1141年)为止的十余年间,率领岳家军与金军进行过数百次大小战斗。绍兴十年(1140年),金太祖四子完颜兀术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先后收复郑州、洛城等地,又于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宋高宗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退兵,岳飞在孤立无援之下被迫班师。在绍兴和议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的诬陷,被捕入狱。绍兴十二年(1142年1月),岳飞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死于狱中。其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亦被害。宋孝宗即位后为岳飞平反,并以礼改葬岳飞于西湖畔栖霞岭。元修《宋史》记载:岳飞治军以身作则,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又能体恤部属,他率领的“岳家军”号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敌方女真人赞叹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岳飞是南宋初唯一成功组织大规模进攻的统帅,他反对宋高宗“仅令自守以待敌,不敢远攻而求胜”之消极防御战略,一贯主张积极进攻。他重视民间抗金力量,继承李纲与宗泽之“连结河朔”之谋,主张河北抗金武装和宋官军互相配合,夹击金军,以收复失地。岳飞之文学才华也是将帅中少有,著有词作《满江红·写怀》,其著作编成《岳忠武王文集》。形意拳以岳飞作为拳术始祖。...more22minPlay
September 11, 2024武穆岳王爷—岳飞(2)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鹏举,宋朝相州汤阴(今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人。南宋抗金名将及民族英雄,官至少保、枢密副使,受封武昌郡开国公。遭大臣秦桧等人诬陷而被宋高宗赐死。多年后,宋孝宗为其平反,追谥武穆。后被南宋其他皇帝追赠太师,追封鄂王,改谥忠武。明神宗万历帝加封其为三界靖魔大帝,配奉于各地武庙。 后世多称呼其为岳武穆、武穆王、岳忠武王。岳飞于北宋末年投军,从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遇宗泽起到绍兴十一年(1141年)为止的十余年间,率领岳家军与金军进行过数百次大小战斗。绍兴十年(1140年),金太祖四子完颜兀术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先后收复郑州、洛城等地,又于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宋高宗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退兵,岳飞在孤立无援之下被迫班师。在绍兴和议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的诬陷,被捕入狱。绍兴十二年(1142年1月),岳飞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死于狱中。其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亦被害。宋孝宗即位后为岳飞平反,并以礼改葬岳飞于西湖畔栖霞岭。元修《宋史》记载:岳飞治军以身作则,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又能体恤部属,他率领的“岳家军”号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敌方女真人赞叹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岳飞是南宋初唯一成功组织大规模进攻的统帅,他反对宋高宗“仅令自守以待敌,不敢远攻而求胜”之消极防御战略,一贯主张积极进攻。他重视民间抗金力量,继承李纲与宗泽之“连结河朔”之谋,主张河北抗金武装和宋官军互相配合,夹击金军,以收复失地。岳飞之文学才华也是将帅中少有,著有词作《满江红·写怀》,其著作编成《岳忠武王文集》。形意拳以岳飞作为拳术始祖。...more20minPl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