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史

《后燕与西燕》中


Listen Later

关中鲜卑的徹退,是走河东这条路的,前秦主苻丕挡住他们的归路,坚决不让他们通过。两军在襄陵(今山西襄汾北)会战,秦兵仅四万人,寡不敌众,被慕容永率领的鲜卑军队杀得大败。苻丕只带数千骑兵逃往河南,在洛阳附近遭到东晋荆州刺史桓石民派遣的军队的邀击,被晋将冯该杀死。慕容永东进至长子(今山西长子西),就自称皇帝,改元中兴。这是公元386年十月间的事。西燕强盛时,其统治区域南抵轵关(今河南济源西北). 北至新兴(郡治九原,今山西忻州),东依太行,西临黄河。
西燕主慕容永和后燕主慕容垂,都以复兴燕国相标榜。他们虽然同样是“国之枝叶”,却有亲疏远近的区别。慕容垂是慕容廆的裔孙,决然容不得作为宗室疏属的慕容永“僭举位号,惑民视听”,正如他自己所说的:“终不复留此贼以累子孙也。"(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所以他在消灭翟魏之后的第二年便出兵兼并西燕了。
公元393年冬,慕容垂征发了步骑兵七万,命丹阳王慕容瓒出井陉关(在今河北井陉井陉山上,“太行八陉”之一),攻打西燕武乡公慕容友(慕容永弟)镇守的晋阳。慕容永集中了精兵五万防守潞川(今山西浊漳河)。次年春,慕容垂增调司、冀、青、兖四州兵,分兵三路,太原王慕容楷出滏口(今河北磁县西北石鼓山,“太行八陉”之一),辽西王慕容农出壶关(今山西长治市东南),慕容垂自率主力出沙亭(在邺城西南),其兵力集中于太行山东麓。慕容永也分兵拒守,另外派了一万多人防守储粮地台壁(今山西黎城西南)。慕容垂在邺城西南屯兵月余,并无前进动向。慕容永怀疑慕容垂实际上是从太行山南口进兵,于是除留台壁一军外,将其他军队调往轵关,加强南线防务。这年夏天,慕容垂亲率大军出滏口,由天井关(在今山西晋城南太行山上)直趋台壁。慕容永仓促集结五万精兵,与后燕军会战于台壁南,西燕军中伏大败,慕容永逃回长子。后燕军乘机攻下晋阳。慕容垂进围长子,于八月间灭西燕,杀死慕容永及其公卿大将三十多人。西燕从公元384年慕容泓改元起,到公元394年慕容永被杀止,首尾十年。
慕容垂灭掉西燕之后,利用东晋的衰乱,渡黄河而西,略地青、兖,把后燕疆域向南扩展到今山东的临沂、枣庄一带。
那时候,鲜卑拓跋氏的势力在长城以北发展起来。公元386年,拓跋珪建立了北魏,把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作为都城。北魏和后燕的关系本来是友好的。但后燕因战马缺乏,屡求于魏,甚至发生扣留北魏使者拓跋觚(拓跋珪弟)以求名马的事,于是两国绝交,北魏主拓跋珪转而采取联西燕、拒后燕的政策。公元394年西燕危急时,慕容永向拓跋珪求救,拓跋珪派了五万骑兵,进至今山西忻州附近,遥为西燕声援。慕容垂在灭西燕的次年,便命太子慕容宝、赵王慕容麟等率众八万伐魏,又遣范阳王慕容德率步骑一万八千为后继。拓跋珪听说燕军北上,就把部落、畜产和二十多万大军转移到黄河以南(今内蒙古鄂尔多斯)。燕军到达五原(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北),收北魏穄田百余万斛,并赶造渡船,准备渡河。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魏晋南北朝史By 妙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