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晚·花地·文化

花地|朱寿桐:虫喧蛙鸣


Listen Later

文/朱寿桐

这里曾是光明农场的牧牛场,如今已是高楼林立,光伏设备遍布,草地、河流、碧树、蓝天。五龙山下,光明湖畔,一所浓郁着人文气息的新型研究型大学——深圳理工大学崛起,即便是在黝黑的夜晚,片片蛙声和琅琅书声仍将深圳的西北坡点染得一片光明。

光明湖拥有巨垒般的堤坝,湖面波澜不惊,平明如砥,如镜般映照蓝天白云的飘逸,渺远清冽,或投影万米阳光的晶莹而波光粼粼。

这里可能上演过许多壮烈而精彩的地质故事,否则,蜿蜒连绵的山不会恰恰到了这里便失去了峰峦的陡势,原本昂然耸立的山脊在这里掩藏了无尽的霸气而青龙入水。早先,人们看出了这里的山势为“五龙出阵”,那应该是在光明湖尚未出现时的阵势。这里无海无湖,龙困山野,如何出阵?

新世纪以来,特别是进入新时代,此地有了公明水库,然后几处小水库合流而成一派浩淼的光明湖,波光潋滟的湖面激活了烟波荡漾的浩海气息,也使得五龙蜿蜒的山形激发起龘行出阵的阵型和威势。

丰美的湖水润泽了山林茂盛,茂盛的山林蕴蓄着湖光的清冽,从山林深处蜿蜒而下的山溪与湖泽边的细流汇合,一脉灵动的水色注入深理工校园的中心区域,以两尾巨型游鱼相戏相喋的姿态咬合成一泓双鱼流溪,轻灵地勾连起校园七星排阵的建筑群,也为北斗星形点燃了星座的灵性。

这里没有传统的晨钟暮鼓,却有四季不断的鸟喧虫鸣。每天清晨,静谧的山林被无边的鸟鸣唤醒。那些灵性十足的鸟群通过它们辛勤的鸣啭,将每个季节每一天每一个清晨都涂抹上天地原色的青翠或深墨。

在远近杂沓的鸟鸣声中醒来,即便骤离迷幻的美梦也仍然会心旷神怡,满窗绿色将早晨的明媚注释为全天的希望。

暮色降临,山月盈辉,山影朦胧。牛蛙的鼓噪牛声牛气,林蛙的鼓鸣林间林外。

有时候那全息贯通中气十足的轰叫,令人联想到深山古寺天长日久的修炼,以及气沉丹田脉通任督的功力;有时候那精短有力神出鬼没的鸣镝,令人联想到黑暗中的捕捉游戏,或者腾挪闪扑的狡黠智慧。

农场早已撤除,水田早已遁迹,莲塘尚未恢复,在山谷流溪的侧边,在积溪成湖的小湖旁,还有从光明湖水的浅岸,从邻近公园的沼泽,传来蛙鸣声声,悠悠然,幽幽然,旁若无人。

走在校园的湖边,漫步庭园的幽径,知道“听取”的蛙声不可能“一片”,因为这蛙声来自不同的方位,发自不同的蛙种,呈现不同的风格,标识不同的远近。

它是一片一片袭来,或成阵成势,或零散支离,在无序中显示出有序的自然节奏。天地盈辉之间有吟哦的穿插,月满月缺之间有思古的兴致,这正是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所描述并向往的自由境界。

蛙鸣山更幽。不规则的蛙声有时稠密成片,有时零散如星星点点,但都能印证并且强调着这灯外世界的幽静与安谧。蛙鸣声声提醒着人们:这里虽然并不与世隔绝,但更接近安静美好。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羊晚·花地·文化By 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