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生活、人生系列

活出真正的自己


Listen Later

作者,梯谷幸司,耗費二十多年的歲月,創立以科學手法為基礎的獨家成功理論。透過運用「言語與心理技術」改變「大腦行動方式」的方法,成功改善客戶身心靈層面的症狀,如乳癌或大腸癌等各種癌症、白血病、腦部疾病、糖尿病、動脈瘤、子宮囊腫或卵巢囊腫、結締組織疾病、異位性皮膚炎、憂鬱症或恐慌症等疾病。另外,他也協助客戶,鎖定內心先入為主的偏見,或負面臆斷,深入無意識中,改革自我形象,成功走回「本來的人生」。他積極提供諮商服務,及舉辦很多工作坊。著有《活出真正的自己,就不再生病》(方智出版)。
     他提出疾病是來自真我的訊息。人生中只會發生必要的事,只會跟必要的人相遇。疾病不是敵人,而是在我們迷失真正的自己時出現的提醒訊息。人的心理支配著身體,負面想法會導致我們生病。製造出疾病的,其實是人在心中有意識,及無意識製造出來的「臆斷」與「自我形象」。而生病之人的共通點是:沒有活在自己的人生中。當我們能以真正的自己,照著原本的生存目的活著,便再也不會生病。我們不再說「我要治好病」,而是說「我是為了~告別疾病」。我們不再許願「我想變得健康」,而是「現在,我很健康」。我們把痛苦的事,變成「過去式」,現在就是健康。
   【告別疾病的三步驟】
察覺到內心那些觸發疾病的臆斷和自我形象。

分析這些臆斷和自我形象為什麼一直存在,對有過這些臆斷和自我形象的自己負責,原諒自己。

   決心以真正的自己活著,思考象徵真正自我的行動,接著在日常生活中實踐。
無論是癌症、婦科疾病、糖尿病、結締組織疾病、異位性皮膚炎,或是憂鬱症等心理障礙,運用此三步驟,我們皆能獲得奇蹟式的改善,過著與疾病「無緣」的人生。
 
第一章   沒活出「自己的人生」,人就會生病
疾病是來自「真實自我」的重要訊息,視疾病為「敵人」,就無法遠離它。執著於不想失去的事物,就會不斷生病。人的意識,與身體能量息息相關,為了「它」,我要告別疾病。你的「它」夠明確嗎?
第二章   改變動腦方式,就不再生病
改變「腦內程式」,阻止引起不適的細胞再生,在「想做」上努力的人,不容易生病。所謂現實,只是你的擅自臆斷,告別疾病的三步驟「察覺、原諒、實踐」
第三章   發現「還沒原諒的自己」
發現還沒原諒的自己,接受他。折磨你的,是製造臆斷的自我規則。積極的正面自我形象背後,潛藏著「不被愛的自己」,不被愛的匱乏感,使人過度「自我磨練」,扭曲的自我形象,會形成負面的「人生前提」。捨棄負面的「解釋癖」,越是受周圍左右的人,越容易生病,透過自問痛苦經歷的意義,找出「生存目的」
第四章   往原本的「生存目的」活下去!
「做得到、做不到」與「做、不做」之間的巨大差異。一步步模擬,逐漸改變自己。開始接受自己的事自己決定,不再害怕表達自己的想法。構思在現代,實現原本生存目的的方法。排演各種狀態,來自由替換「自己」,用「布偶裝技巧」為生存目的加速。
第五章   若改掉使用的詞彙,就能順利告別疾病
大腦的行動,都是為了把你說的話,變成事實。「治好病」,病情就會拖越久,不視疾病為敵去對抗,要「面對」。想要成果,就禁用「加油」「目標」「努力」。說「想要」就得不到「想要的東西」。把痛苦的事變成「過去式」。不要逃避,要常說通往未來標的的詞彙。
第六章   回想真實自我的記憶,斷絕疾病根源
把折磨自己的「彩色影片」記憶,轉成「黑白照片」。去掉派不上用場的過去記憶,改寫現在的自我觀點。把以前的解釋,改為能發動大腦酬賞的解釋。找回幼兒期被父母所愛的感覺,揭開塵封已久的回憶,告別疾病。
     認識自己,這是人生最大的難題。弄清楚自己真正熱愛的是什麼,很不容易。我們往往逃避面對這個問題,把社會潮流,當作自己的目標,把社會認可,當作安全感的保證。「把握時間,掌握方向」,看似非常積極的行動,但是,實際上,是如同演員角色扮演,或是木偶般,無意識的舉動,這都不是真心內在自發的。「活出自己生命來」,不是當劇情的演員,努力扮演分配給自己的角色,甚至演得有聲有色。這不叫做活出自己,而是稱職地扮演好其他人分配給自己的角色。在我們這個物質世界中,我們常汲汲營營地向四面八方索求,但始終忘了停下腳步,抬起頭,低下頭,按下暫停鍵,看看天空,看向自己的內在。人生的意義,源自於內在,探索也始於內在。
     每個人的應對模式,都形成於自己的童年。在嬰兒時期,我們就會透過父母的觸摸、語氣及聲音,來判斷和理解他們的意思。那時的我們,會把父親強有力的雙手,或母親焦慮的言語,解讀為充滿威脅和缺乏愛心,儘管父母當時並沒有那樣的意思。當童年經歷了太多的痛苦時,孩子會發現,透過遺忘和轉移注意力,可以讓自己很快地遠離痛苦,於是,這種模式,就一直延續在他的生命裡。
漸漸地,當他們成長後,即使遭遇痛苦的事,也能想方設法、轉換話題來分散注意力,遠離它、逃避它,不去感受痛苦。他們對快樂的追求,看上去是一種積極的表現,實際上,是為了遮掩內心想要逃脫痛苦的掙扎。然而,一個不允許自己感受悲傷的人,是不可能真正感受快樂的;一個不允許自己感受痛苦的人,也無法真正感知幸福。更何況,永無止境地尋求快樂,其本身就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當我們習慣於壓抑、逃避,或者是裝作痛苦從來沒有發生時,自己看似活得很開心,這時的你,其實並不是真正獲得了快樂,你只是對痛苦麻木了而已。與此同時,痛苦也並不會因為你壓抑、逃避,就消失不見,它會深深地埋藏在你的無意識裡,一旦有相似的情況發生,痛苦的情緒就會被觸發。
     其實,任何情緒都沒有所謂的好壞之分。情緒是屬於自己的,不管是  「正」還是「負」,都是我們自身的一部分,是一種能量,也是生命的資源。面對各種情緒,我們要學會去接納,去全然地感受它在身體裡的自然流動,而不是排斥它,更不能抗拒它、忽略它。陰陽本為一體,只有我們能與自己的感受,合而為一。與自我深深地連結在一起,與各種不同的情緒和諧、自如地相處,我們才會充滿能量地過好每一天。同時,只有懂得善待自己情緒的人,才能夠善待他人的情緒,也才是一個真正有能量去接納他人的人,才能從微笑的面具後走出,活出最真實的自己,成為真正溫暖他人的「發光體」。
    「自我價值」是我們存在的本身,無關乎個人成就高低、收入多寡、成敗優劣,也不是來自別人對你的評價。它是來自我們內在的本質,是自己很有價值的存在生命。就像香花,即使掉到地上,還是香的;一千元的鈔票,即使弄髒,價值還是不變。不要去追求表象,而是誠實的面對自己,接納自己,欣賞自己本來的樣子。尊重自己,看重自己,重視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真心愛自己,就不怕沒人愛;對自己有信心,就不再受別人影響;忘了別人眼中的自己,就能活出真正的自己。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愛、生活、人生系列By 朱雯娟- Jenny Chu


More shows like 愛、生活、人生系列

View all
Relaxed Rachel 放鬆瑞秋 by Relaxed Rachel

Relaxed Rachel 放鬆瑞秋

11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