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來賓: 馮綺雯律師(Janet)
在台灣,為了照顧來自世界各地的新住民,政府制定了《新住民基本法》。雖然尚未正式生效,但其立法精神已體現在政策之中。從生活輔導、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到媒體文化,政府致力於提供多語言的支持與保障。目前被認定的新住民語言有七種:越南語、印尼語、泰語、緬甸語、柬埔寨語、菲律賓語與馬來語。
對在台灣的粵語母語者來說,看到這樣的政策安排,心中難免既羨慕又期待。無論是來自港澳、中國大陸、東南亞,還是其他海外地區,許多粵語使用者同樣是在台灣生活的新住民。然而,粵語卻未被納入新住民語言。
為什麼會如此?或許,這與粵語常被視為漢語分支有關,在分類上不容易被界定為「外來語言」。此外,在台灣使用粵語的人口雖不少,但多集中於特定區域,且大多數人能流利使用華語。當語言資源有限,政策往往會優先考量需求更迫切的群體,粵語因此容易被邊緣化。
然而,粵語社群對母語的重視並不亞於其他族群。那麼,粵語社群可以做甚麽呢?馮綺雯律師說:「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讓更多人“看見”粵語的存在。透過社群媒體分享粵語內容、在公共空間提高能見度,是一種柔性又有效的策略。」同時,媒體的深入報導與學術界的研究,也有助於社會更全面地理解粵語社群的需求與現況,逐步累積政策支持的基礎。
進一步來說,粵語社群也可以與其他推動多元文化的團體合作,舉辦活動、倡議政策,甚至發起連署與請願,向政府表達訴求。馮綺雯律師說:「如果能蒐集足夠的數據與案例,未來要爭取粵語納入新住民語言保障或教育政策時,也會更具說服力。」
從《新住民基本法》的立法方向,我們看見了語言平等的可能性。而下一步,就是讓更多人聽見粵語、認識粵語,進而理解並支持粵語社群在台灣的存在與權利。唯有如此,粵語在這片土地上,才能擁有真正被聽見與延續的機會。
By 劉螢, William, Rti來賓: 馮綺雯律師(Janet)
在台灣,為了照顧來自世界各地的新住民,政府制定了《新住民基本法》。雖然尚未正式生效,但其立法精神已體現在政策之中。從生活輔導、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到媒體文化,政府致力於提供多語言的支持與保障。目前被認定的新住民語言有七種:越南語、印尼語、泰語、緬甸語、柬埔寨語、菲律賓語與馬來語。
對在台灣的粵語母語者來說,看到這樣的政策安排,心中難免既羨慕又期待。無論是來自港澳、中國大陸、東南亞,還是其他海外地區,許多粵語使用者同樣是在台灣生活的新住民。然而,粵語卻未被納入新住民語言。
為什麼會如此?或許,這與粵語常被視為漢語分支有關,在分類上不容易被界定為「外來語言」。此外,在台灣使用粵語的人口雖不少,但多集中於特定區域,且大多數人能流利使用華語。當語言資源有限,政策往往會優先考量需求更迫切的群體,粵語因此容易被邊緣化。
然而,粵語社群對母語的重視並不亞於其他族群。那麼,粵語社群可以做甚麽呢?馮綺雯律師說:「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讓更多人“看見”粵語的存在。透過社群媒體分享粵語內容、在公共空間提高能見度,是一種柔性又有效的策略。」同時,媒體的深入報導與學術界的研究,也有助於社會更全面地理解粵語社群的需求與現況,逐步累積政策支持的基礎。
進一步來說,粵語社群也可以與其他推動多元文化的團體合作,舉辦活動、倡議政策,甚至發起連署與請願,向政府表達訴求。馮綺雯律師說:「如果能蒐集足夠的數據與案例,未來要爭取粵語納入新住民語言保障或教育政策時,也會更具說服力。」
從《新住民基本法》的立法方向,我們看見了語言平等的可能性。而下一步,就是讓更多人聽見粵語、認識粵語,進而理解並支持粵語社群在台灣的存在與權利。唯有如此,粵語在這片土地上,才能擁有真正被聽見與延續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