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永續聽IC
Share to email
Share to Facebook
Share to X
2023年2月15日我國公告實施《氣候變遷因應法》(簡稱氣候法),截至今年已上路滿一週年。環境部氣候變遷署也預計盡速將相關子法完成,並於今年提出第三期溫室氣體階段管制目標。
在這集的節目中,我們邀請了台灣環境規劃協會理事長、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委員趙家緯理事長,深入解析《氣候變遷因應法》的最新進展及其對台灣減碳與調適策略的重要性。趙理事長分享了台灣在氣候政策上不僅制定了2050近零碳排放的法定目標,還強化了各部會的協同合作,確保每個領域都能為減碳貢獻力量。
此外,我們也探討了台灣如何推動地方政府參與氣候變遷的應對行動,以及如何平衡原住民的土地權益與碳匯保護的共同管理,尤其是針對森林碳匯與原住民的合作案例,帶來值得深思的解決方案。
本集節目將讓您深入了解台灣在減碳、調適與氣候變遷領域的最新政策,並且洞察國際間的趨勢與合作動向。讓我們一起關注,如何在當前極端氣候與環境變遷下,開創屬於我們的零碳未來!
本集來賓: 臺灣環境規劃協會理事長 趙家緯
更多科技趨勢https://pse.is/4drbp9
留言心得回饋 https://pse.is/4ee2ft
異業合作洽詢 [email protected]
AI浪潮幾乎影響到社會的每個角落,從產業升級、人工智慧應用,到職涯規劃、志願選填,人人都想搭著最新趨勢,找到更好的出發點。特別是今年在黃仁勳旋風訪台,也造成大學放榜出現「理工熱,人社冷」的現象,傳統文組強校出現缺額逾三成,人人都搶著念理工科系,文組學生該何去何從?
本集特別訪問到屢獲文學獎首獎,被譽為「最會教寫作的老師」,教育部師鐸獎得主蔡淇華。其實就蔡老師的觀點,寫作不只是寫作,而是更廣義的文組訓練,對美感有體會,能夠知道什麼作品是好?什麼作品是壞?優缺點與Bug在哪裡?文組學生若能精熟這些能力,AI帶來的新浪潮就不是危機,而是轉機;AI不能取代人,而是人類極大的助力!
蔡淇華老師的學生包括奧運影片製作人、告五人專輯製作人等,套句蔡老師的話:「正在大鳴大放當中!」請聽他用活潑的實例帶我們體會:如何理解AI?怎麼看待AI對產業、學子生涯帶來的衝擊?隨著各大學院校紛紛投入推動跨領域課程,文組學生有哪些機會與挑戰?學子可以注重培養哪些能力?歡迎收聽!
來賓: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理學院院長/美國麻州大學安赫斯特分校高分子科學與工程系博士 陳俊太
在大學,他最想教的不是自己的化學專長!自稱「阿太老師」的陳俊太教授,專長是高分子領域,但他斜槓自學的才藝簡直可以當藝人,讓主持人頻頻笑稱他是「被頂大教授耽誤的脫口秀演員」,魔術、吉他自彈自唱、嘻哈、腹語,以及脫口秀都有登台水準,前幾年更參加國內最大脫口秀競賽「卡米地站立喜劇爭霸賽」海選,一路挺進八強決賽,是唯一以大學教授身份報名的參賽者。
從成長、求學與職涯歷程中,究竟經歷了哪些事讓他成為非典型頂大教授?如何用教學擄獲學生票選他為「最受歡迎的教授」,還獲得傑出教學獎呢?學習脫口秀、記憶術、腹語的動機,原來是為了尋找「怦然心動」的感覺?!今年,他在11月20日陽明交大藝術季阿太老師脫口秀專場節目中,又將如何帶大家《笑到噴藥水》?
以才華和興趣融入教學,打造非典型教學場域,請聽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理學院院長陳俊太教授的分享。挫折因應之道—人生就該「盡興體驗、幫助他人」一路《笑到噴藥水》!σ(^○^)
當全球建立淨零碳排的共識,企業就沒有選擇地必須站上減碳的起跑線。然而在各國政府陸續制定不同法規與輔導方案,中小企業還在猶豫尋找解方的同時,仍有企業走在政府之前,規劃了自己內部的淨零路徑。這些先行者在國際舞台上將更具有競爭力,更能符合跨國標準,可以成為供應鏈的新選擇。本集 KPMG 安侯碳資源服務黃力家董事總經理將繼續為大家解析這其中潛藏的商機,以及企業的應變之道。
台南,台灣最具歷史的都市。自荷蘭人1624年於台南安平登陸,建立熱蘭遮城,讓台灣正式登上大航海時代的國際舞台,至今已有400年歷史。
為了回應台南400的城市巨型事件,台南社大於台南321藝術聚落策畫《走在龍脊上—南方策展.藝術事件》展覽。此展覽誕生自今年開設的「南方策展學」課程,由策展人龔卓軍組織導師團,邀請吳瑪悧、耿一偉、徐文瑞等專業策展人,帶領學員組成工作團隊,深入探索台南被忽略的生態環境、城市規劃、人類與多物種故事。
《走在龍脊上—南方策展.藝術事件》於台南321藝術聚落展覽至12月8日。
從東到西、從城到鄉,《走在龍脊上—南方策展.藝術事件》透過5項子題:「走在龍脊上」、「海廢方舟」、「不期而遇的永樂市場」、「你逛你的巷子,我過我的日子」、「源圓不絕」,帶領觀眾凝視陌生的台南風景。
走進321藝術聚落的日式老屋展覽空間,便可看到地板上描繪著二仁溪的河流圖騰,兩旁散布著(曾經)可觀察到的生物,從河口的招潮蟹、鰻魚、高蹺鴴、黑面琵鷺,到淺山的水鹿、山豬、草鴞、林鵰。你可以從溪流的下游走到上游,感受二仁溪的變遷。
進入展覽空間,便可看到地板上描繪著二仁溪的河流圖騰,兩旁散布著(曾經)可觀察到的生物。
從二仁溪的出海口出發,「海廢方舟」回顧了廢五金產業對當地環境、生態、文化的影響。會場展示許多從出海口海岸挖掘出的電子廢棄物,讓人深感震撼,也提醒我們思考,要留下怎樣的環境給後代子孫,同時期待逐漸恢復的生態帶給我們持續向前的盼望,如同經歷過浩劫的方舟。
溯溪而上,來到左鎮、龍崎惡地。「走在龍脊上」子題翻轉了我們對惡地的觀念,原來這裡有著豐富的動植物生態與人文歷史。策展團隊透過一日小旅行,拜訪左鎮、龍崎的專家、耆老,並將踏查收穫轉化為展覽內容,讓所有參觀者認識在這塊土地上的惡地、惡人、惡事,是何其豐饒美好。
《走在龍脊上—南方策展.藝術事件》即日起於321藝術聚落登場,展期至12月8日。在觀展之前,就讓台南社大環境小組研究員晁瑞光,帶你走在龍脊上,觀看不一樣的的台南城鄉風貌。
「海廢方舟」子題的「考古現場」展示許多從出海口海岸挖掘出的電子廢棄物,包含各種電路板、電阻、電容、電線、電話等。
左鎮在地陶藝家吳其錚以6位在地專家的形象捏製小土偶,圍繞在火炭伯羅協全以土窯燒製的木炭周圍。
「走在龍脊上」以竹編轉化左鎮、龍崎的惡地地景,仔細看,還有一隻木雕穿山甲正穿越惡地。
本集《零碳未來》節目邀請到近來火紅話題「碳權」相關人物,臺灣碳權交易所總經理 田建中。
承接上集,臺灣的碳權交易發展將與國際接軌。但全世界面對這樣的一個新東西,也都是且戰且走,徐徐慢行,但又不能進展得太緩慢,因為地球發燒的情形早已刻不容緩。前一集,田總經理已經與我們討論了許多碳權、碳交易、碳儲存的概念,本集也將繼續帶給我們更多相關的知識與最新情報。
本集來賓: 臺灣碳權交易所總經理 田建中
更多科技趨勢https://pse.is/4drbp9
留言心得回饋 https://pse.is/4ee2ft
異業合作洽詢 [email protected]
台灣早年因林業經濟需求,大規模砍伐樹木,對山林的過度開發導致環境破壞,大大降低山林的韌性,每當自然災害降臨,往往造成嚴重災害與人民生命財產的損失。
來自屏東縣霧台鄉魯凱族的宋文生,眼看著熟悉的山林不再,三十多年前便將植樹視為畢生志業,不畏艱難、不計辛勞,與家人、族人一同把樹種回來,妻子勒斯樂絲也無怨無悔加入團隊。
以宋文生為首的種樹一家怎麼踏上植樹的旅程?謹遵祖輩教誨對樹木尊敬友愛,數十年來的投入讓山林有了哪些變化?種樹一家秉持原住民傳統的種樹理念,有哪些特別之處,對台灣山林水土保持、原生動植物生態有何影響?對種樹一家來說,他們最想留給下一代甚麼樣的觀念與環境?歡迎收聽!
來賓:晶城國際有限公司永續發展事業執行長/台灣婦少權益關懷協會理事長 梁美慧
過去40年大新竹地區累積的科技能量,未來4年的國家發展重要計畫【桃竹苗大矽谷推動計畫】 將打造引領全球的產業生態圈,美麗之餘,卻也深刻感受快速發展、氣候變遷對環境與生活所造成的影響。
晶城國際有限公司永續發展事業梁美慧執行長,18年園區職涯經驗,從科技業走向人文關懷,關注環境及婦少權益議題,究竟科技、環境與人才該如何面面永續發展呢?
面對「淨零減碳」的世界趨勢,科技產業或一般企業有哪些沒看見的機會和挑戰?未來,產業與經濟該如何保有優勢?一般民眾與企業又該如何力攬狂瀾,怎麼做能有效控制溫室效應?在「綠色產品與淨零碳排工作坊」中,她又看見哪些突破困境的不同之處?
她以多年在台灣婦少權益關懷協會做公共政策倡議經驗,帶來「ESG從觀念到實踐」觀點,請聽晶城國際有限公司永續發展事業梁美慧執行長的分享。永續發展不再只是環保議題!
政府於今年八月底公布了碳費3子法,包含收費辦法及優惠費率等規範。台灣企業應該如何理解這些新法案?又應該做哪些準備?本集為您邀請 KPMG 安侯碳資源服務黃力家董事總經理,為大家解析碳費的身世來源,以及台灣的碳費定位在哪裡?企業應該如何界定這份新的資產或成本?
2023年10月29日,第一屆「為野生動物而走」遊行於立法院旁濟南路登場。這是台灣自1989年推動《野生動物保育法》遊行之後,史上第二次以「野生動物」為主軸的遊行,號召了超過4千人參與,共同為野生動物發聲。
第一屆「為野生動物而走」遊行號召了超過4千人參與,共同為野生動物發聲。(照片提供:為野生動物而走行動聯盟)
這項公民運動的緣起源自台灣大學內的白鼻心事件,一隻名為「冰箱」的白鼻心在校園野放,卻在7日後遭遊蕩犬攻擊致死,後續引發許多討論。冰箱並不是第一隻遭犬殺的野生動物,還有許多白鼻心、石虎、穿山甲、山羌、麝香貓……等動物遭遊蕩犬殺害,實在令人不捨。因此一群關心生態的學生和保育人士組成行動聯盟並發起「為野生動物而走」遊行,希望喚起社會對此議題的重視。
遊蕩犬貓對野生動物的傷害,最顯而易見的,便是犬貓會捕捉鳥類、小型哺乳動物、爬行動物,直接導致野生動物的傷亡。遊蕩犬貓也會與野生動物競爭棲地環境與食物資源,干擾其覓食、睡眠、育雛和繁殖行為。此外,許多傳染病如狂犬病、犬瘟熱、犬小病毒、貓小病毒,以及焦蟲、弓蟲等寄生蟲感染,更是同時危害著遊蕩犬貓與野生動物。
貓狗等伴侶動物若能在我們的家裡安好,野生動物就能在野外好好生存。(照片提供:為野生動物而走行動聯盟)
然而,貓狗會攻擊野生動物,與其狩獵天性有關,這並非遊蕩犬貓的罪過,而是不負責任的人類棄養、放養貓狗所造成的問題。更何況,遊蕩動物在野外過得並不好,生活毫無動物福利,經常罹患皮膚病,呈現貧血、寄生蟲感染或器官功能異常等症狀。
為野生動物與遊蕩犬貓請命,行動聯盟在今年第二屆遊行前提出了3大訴求。首先,遊蕩犬貓數量至今仍呈現上升趨勢,農業部應持續精進遊蕩犬貓管理與減量。再者,目前試行的生態熱區遊蕩犬隻管理計畫,並未明定禁止餵食,因此農業部應持續精進,並且擴增辦理範圍。最後則期待從教育著手,提升國民對野生動物保育與伴侶動物福祉的觀念,並將犬貓列入課綱外來入侵種之案例。
第二屆遊行即將於11月10日舉辦,本集節目邀請第二屆遊行總召吳奕達,分享遊行緣起、籌備故事,並闡述本屆遊行訴求。您將會聽到他接下總召的心路歷程——在見證了第一屆遊行帶來的改變後,期待讓行動持續向前推進,讓更多人關注到野生動物的生存困境。
許多民眾、NGO組織、保育團體、各縣市鳥會,都一同上街為野生動物而走。(照片提供:為野生動物而走行動聯盟)
第二屆為野生動物而走遊行即將於11/10舉行,您可以裝扮成喜愛的動物,一起為野生動物打氣。(照片提供:為野生動物而走行動聯盟)
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221 episodes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