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学者“出圈”,屡见不鲜。远有易中天、于丹登上“百家讲坛”,近有刘擎、项飙登上微博热搜。但随之而来的争议,也具有不容忽视的份量。学术圈指责学者“不务正业”,而一般大众,也会认为学者“不接地气”。我们要如何理解“学者出圈”?如何在公众讨论中,找寻他们的坐标呢?
本期我们从近期的一些学者“出圈”现象入手,讨论了学者们在介入公共生活时可能具备的特点与可能面临的争议,还分享了我们对“知识分子”的理解。我们认为,“出圈=公众表达”是学者的社会职责,是学者的“知识分子”属性所要求的。公众表达固然有风险,而知识的自我要求,便是使公共生活具有更良好的面貌。
5
22 ratings
学者“出圈”,屡见不鲜。远有易中天、于丹登上“百家讲坛”,近有刘擎、项飙登上微博热搜。但随之而来的争议,也具有不容忽视的份量。学术圈指责学者“不务正业”,而一般大众,也会认为学者“不接地气”。我们要如何理解“学者出圈”?如何在公众讨论中,找寻他们的坐标呢?
本期我们从近期的一些学者“出圈”现象入手,讨论了学者们在介入公共生活时可能具备的特点与可能面临的争议,还分享了我们对“知识分子”的理解。我们认为,“出圈=公众表达”是学者的社会职责,是学者的“知识分子”属性所要求的。公众表达固然有风险,而知识的自我要求,便是使公共生活具有更良好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