噱

積極與躺平"Proactive and lying flat" ft.阿智Noah|#噱syue


Listen Later

積極與躺平"Proactive and lying flat" ft.阿智Noah|#噱syue

00:00:00|工作與生活平衡

  • 在陽台烤肉聊天,討論「努力工作 vs 當下享樂」。
  • 不同性格對工作的自我要求:有些人追求 90 分才交付,有些人重視氛圍與爽感。
  • 延伸至承諾與責任感的定義,以及對夥伴的期望。

00:00:55|標準與心態差異:態度比形式重要

  • 認知到每個人工作方式不同,創意與效率並非單一標準。
  • 少數與多數觀點的衝突,對錯並非絕對。
  • 將「chill」與工作結合,思考是否能共存共榮。

00:15:25|生活事件與工作態度的關聯

  • 分享旅行中因意氣相挺錯過班機的經驗,凸顯「不認真不等於錯」。
  • 自我要求與臨時爆發力的關係,逃避有時也能帶來高效率。
  • 強調狀態與結果之間沒有絕對的因果。

00:21:21|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目的與價值

  • 工作狂標籤背後可能是為了金錢或成就感。
  • 外在標籤與自我認知的差異,選擇認同或拒絕標籤。
  • 經歷高光與低潮,如何面對他人看法與自我價值。

00:30:17|動機與條件:行動背後的推力

  • 為了帳單或生活壓力而努力,不代表熱愛工作本身。
  • 性格差異:有人水到渠成才行動,有人先行動累積經驗。
  • 保持開放態度,接納不同狀態下的自己。

00:34:44|低潮期的養分與重返職場

  • 三年無工作的心靈成長,痛苦經驗帶來自我反思。
  • 重返職場的契機與接受新挑戰的條件。
  • 解除「非得要」的束縛,生活選擇更多元。

00:35:49|機會與學習:行動的即時性

  • 把握學習機會,即使不確定結果。
  • 追求即時參與 vs 等待條件成熟的兩種心態。
  • 透過嘗試建立同溫層與個人品牌。

00:45:12|創作與理想:流量與初衷的平衡

  • 頻道創立的目的:自我整理、保留對話、分享故事。
  • 流量與理念的拉鋸,必要的執行步驟與商業化思維。
  • 用影像傳遞美好感受,並接受必須被看見的現實條件。

00:46:47|理想與現實:資源與限制

  • 為理想願意付出,但仍需顧及生計與資金來源。
  • 分享在部落的野營經驗與烹飪技巧,連結生活與創作。
  • 既定模式的好與壞,以及如何在其中找到彈性。

00:58:01|總結與核心觀點:舒服最重要

  • 工作態度與生活方式沒有絕對對錯,重點是自己覺得舒服。
  • 薪水小偷或工作狂,背後都有各自的理由與狀態。
  • 保持自我尺度,不必過度在意他人評價。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vjmzjw605ih01u76wx89lju/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噱By sy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