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的是住在美國紐約的北京之春雜誌榮譽主編胡平先生。
今年11月9號是柏林圍牆被推倒30年的紀念日。德國,還有東歐多國領導人,以及來自歐洲各國的青年代表,在這一天齊聚在柏林圍牆遺跡,舉行紀念活動。德國總統史坦邁爾、總理梅克爾、捷克總統齊曼、美國國務卿龐培歐和即將上任的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都出席儀式。
美國國務卿龐培歐則在出席相關活動時表示:「西方自由國家有責任嚇阻來自中國、俄國及伊朗政府對我們百姓的威脅。」他指出,今日的俄國侵略鄰國、迫害政敵,中國共產黨則塑造威權主義的新視野,他呼籲盟邦團結一致,保衛一九八九年以來的民主成果。
柏林圍牆是在一九六一年八月築起來的,是二次大戰後德國分裂、冷戰和分割東西歐鐵幕的象徵,至少有一百卅六人因試圖翻越柏林圍牆到西德而死。1989年秋天,東德民眾上街示威了幾個月,要求獲得自由出行等基本權利。東德政府在11月9號突然宣布允許本國公民申請訪問西德以及西柏林,拉開了柏林牆倒塌,兩德統一的帷幕,以及前蘇聯控制下東歐共產主義政權垮台的新潮。
如何在30年後,重新反思柏林圍牆倒塌的意義?特別是和30年前的天安門屠殺的經驗相比,以來今日的香港,能夠給人們什麼樣的啟示呢?今天的節目訪問胡平老師,為我們做深入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