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兼善天下 vs. 獨善其身
哈哈!大家都在談「兼善天下」,包括民進黨、民眾黨、國民黨等等···。大家都是社會的一份子,都在談政府如何改進,社會福利如何爭取等等···。大家都追求共同的利益,哪裏沒做好,公共建設有無完備等等···。大家都不斷地向外求,金錢、財富、名利、富貴、外交、經貿等等···。大家都好忙著批評政府,挑剔各式各樣的社會,放大眼睛,看別人哪裏不好,哪裏欠缺,哪裏不完善等等···。但是,大家都好像沒有看到自己的不足?!
不是說要先「獨善其身」,才能「兼善天下」嗎?怎麼現代的社會,剛好相反、顛倒呢?大家都要政府、國家「兼善天下」,但是,人民有「獨善其身」嗎?在政論新聞與媒體報導,每天都在轟炸大家的視聽下,我們有沒有想過要為政府、國家做些什麼呢?還是政府該做的,都是應該的;人民不該做的,政府也管不了···。
試想,如果沒有人民,還有政府、國家嗎?人民如果不好,政府、國家會好嗎?為什麼每個國民、人民都不先去想想自己,再想想政府、國家呢?如果新聞媒體每天都報導善人、懿行,然後,大家都起而效仿,身體力行,你說這個政府、國家,不會好嗎?反之亦然。
因此,我們在談「兼善天下」的理想時,讓我們先來看看「獨善其身」的好人好事吧!佛光山《人間福報》的文章:「妳好幸福喔!娘家、婆家、同事都這麼好,連坐計程車、吃個麵,都會碰到那麼貼心的人。」退休後,她認真的經營自己的部落格,也大方的與我們分享她的感恩日常。她說:「母親失智了,老公中風了,我被檢查出癌末,驚滔駭浪,過了十年。然而,這樣的際遇,並沒有打倒我,療程結束後不久,我再度提筆,竟然發現,我寫的仍是「好人、好事,我覺得自己很幸運……」,朋友都說:「妳都碰到這麼多不幸的事了,竟然還可以說自己很幸運……」?!其實,我們內心真正始終在乎的是,仍都是珍惜那些對我們好的人事物,忽略那些對我們不好的人事物。尤其,在家人和自己經歷了生命關口時,更能體會到抱怨任何人事物,都無濟於事,何必浪費時間和精力,去想那些不愉快的人事物呢?正面思考,才能真正對身心有益。我們真心地感謝周遭好人、好事的扶持,才能安家樂業,過好日子。
《創作天地》中學生的作文:在學校裏,我看過很多不同類型的人,有欺善怕惡的,有樂於助人的,也有默不作聲的。但是,像她一樣特別的,我從來沒見過。她的名字叫一心。我和她不算是要好的朋友,但我知道她很會與別人溝通,經常包容別人,幫助別人。記得有一天早上,天下了傾盆大雨,路上又塞車,人人都趕着上班和上學,大家都很焦急,擔心會遲到。當然,我也不例外。我抱着背包,急忙走去學校。突然,我看到一個小朋友滑倒了!她的書包全都濕透,手上的圖書,也跌在水灘裏。我打算走過去幫她,卻猶豫不決。我真的想幫她,但又怕惹上麻煩。一心剛好走過來,她把自己的書包,放在濕漉漉的地上,扶起那位小妹妹,還幫她拿書包。當我坐在教室後,一心才慢慢地走回座位,我對她說:「妳人真的很好,謝謝妳!」我體會到人與人之間,應該要互相幫助,才能建立美好的世界。一心是我的榜樣,我會努力學習。
1957年,出生在彰化鹿港的老字號玻璃行,被暱稱「古錐伯」的「台明將企業」林肇睢董事長,被選為好人好事代表,他對社會有著非凡的貢獻,只要攸關公益,及救助弱勢團體的事物,都能得到林董事長的應允而「心想事成」。林肇睢指出,1998年營業額達到20億元以上的「台明將公司」,除了努力追求當台灣玻璃原板供應商,以玻璃專業加工廠,為客户服務外,他推動成立「TMG慈善基金會」,帶領員工們積極參與社會的公益活動,以拋磚引玉的方式,結合各企業及協力廠商,共同來關懷社會,保護地球。「古錐伯」說:「三十多年前,我們發跡的企業,得到冥冥之中的天佑,我接下宮廟的主委,決定開始奉獻人生。」從白海豚保育、千人淨灘運動,到海線偏鄉的醫療關懷,及物資的救助,「古錐伯」肩起公益活動的重擔。他以「台灣玻璃媽祖廟」的名義,購置一台40尺的貨櫃車,長期不定時的載著滿車的物資,送到中彰投雲嘉等偏鄉地區,資助老弱民眾,讓受惠的民眾們,感謝「玻璃媽祖廟」的恩惠。「古錐伯」說,只要有為社會行善的團體或個人,向他提出需求,合乎情理,他都毫不猶豫地予以協助。這種發自內心的做善事,就是讓台灣社會進步的原動力,我們只要真心付出,一定可以共創美好台灣,提昇國人的良心與善念。
大家都說「為善不欲人知」,這是為善者的「謙遜」,我們希望更多好人好事的事蹟,可以傳達出去,讓大眾看見,使台灣社會能充滿更多正向的力量。台灣是充滿愛與溫暖、溫馨,以及擁有無限希望與光明的好地方。大家都要踴躍地分享自身的人生故事,啟發莘莘學子,讓他們見賢思齊。聖經上提到,「我們要行善,在好事上富足,甘心施捨,樂意分享,才能為自己積存真正的財富,把握真正的生命」。佛家也主張,「無相布施,我們的付出,能讓我們真正感受到富足」。我們要讓愛,像漣漪般不斷地擴散出去,厚植台灣社會善良的底蘊,使台灣更加團結合作,讓許多國際友人們到訪台灣,都能感受到台灣人民的淳樸善良。大家善心義舉的點點滴滴,都是能轉變社會,質化人心的。因此,我們大家每個人的好人好事,都是可以為鄉里、為社會付出,都是可以成為善良風氣的。所以,我們也都可以先「獨善其身」,然後,再「兼善天下」。
兼善天下 vs. 獨善其身
哈哈!大家都在談「兼善天下」,包括民進黨、民眾黨、國民黨等等···。大家都是社會的一份子,都在談政府如何改進,社會福利如何爭取等等···。大家都追求共同的利益,哪裏沒做好,公共建設有無完備等等···。大家都不斷地向外求,金錢、財富、名利、富貴、外交、經貿等等···。大家都好忙著批評政府,挑剔各式各樣的社會,放大眼睛,看別人哪裏不好,哪裏欠缺,哪裏不完善等等···。但是,大家都好像沒有看到自己的不足?!
不是說要先「獨善其身」,才能「兼善天下」嗎?怎麼現代的社會,剛好相反、顛倒呢?大家都要政府、國家「兼善天下」,但是,人民有「獨善其身」嗎?在政論新聞與媒體報導,每天都在轟炸大家的視聽下,我們有沒有想過要為政府、國家做些什麼呢?還是政府該做的,都是應該的;人民不該做的,政府也管不了···。
試想,如果沒有人民,還有政府、國家嗎?人民如果不好,政府、國家會好嗎?為什麼每個國民、人民都不先去想想自己,再想想政府、國家呢?如果新聞媒體每天都報導善人、懿行,然後,大家都起而效仿,身體力行,你說這個政府、國家,不會好嗎?反之亦然。
因此,我們在談「兼善天下」的理想時,讓我們先來看看「獨善其身」的好人好事吧!佛光山《人間福報》的文章:「妳好幸福喔!娘家、婆家、同事都這麼好,連坐計程車、吃個麵,都會碰到那麼貼心的人。」退休後,她認真的經營自己的部落格,也大方的與我們分享她的感恩日常。她說:「母親失智了,老公中風了,我被檢查出癌末,驚滔駭浪,過了十年。然而,這樣的際遇,並沒有打倒我,療程結束後不久,我再度提筆,竟然發現,我寫的仍是「好人、好事,我覺得自己很幸運……」,朋友都說:「妳都碰到這麼多不幸的事了,竟然還可以說自己很幸運……」?!其實,我們內心真正始終在乎的是,仍都是珍惜那些對我們好的人事物,忽略那些對我們不好的人事物。尤其,在家人和自己經歷了生命關口時,更能體會到抱怨任何人事物,都無濟於事,何必浪費時間和精力,去想那些不愉快的人事物呢?正面思考,才能真正對身心有益。我們真心地感謝周遭好人、好事的扶持,才能安家樂業,過好日子。
《創作天地》中學生的作文:在學校裏,我看過很多不同類型的人,有欺善怕惡的,有樂於助人的,也有默不作聲的。但是,像她一樣特別的,我從來沒見過。她的名字叫一心。我和她不算是要好的朋友,但我知道她很會與別人溝通,經常包容別人,幫助別人。記得有一天早上,天下了傾盆大雨,路上又塞車,人人都趕着上班和上學,大家都很焦急,擔心會遲到。當然,我也不例外。我抱着背包,急忙走去學校。突然,我看到一個小朋友滑倒了!她的書包全都濕透,手上的圖書,也跌在水灘裏。我打算走過去幫她,卻猶豫不決。我真的想幫她,但又怕惹上麻煩。一心剛好走過來,她把自己的書包,放在濕漉漉的地上,扶起那位小妹妹,還幫她拿書包。當我坐在教室後,一心才慢慢地走回座位,我對她說:「妳人真的很好,謝謝妳!」我體會到人與人之間,應該要互相幫助,才能建立美好的世界。一心是我的榜樣,我會努力學習。
1957年,出生在彰化鹿港的老字號玻璃行,被暱稱「古錐伯」的「台明將企業」林肇睢董事長,被選為好人好事代表,他對社會有著非凡的貢獻,只要攸關公益,及救助弱勢團體的事物,都能得到林董事長的應允而「心想事成」。林肇睢指出,1998年營業額達到20億元以上的「台明將公司」,除了努力追求當台灣玻璃原板供應商,以玻璃專業加工廠,為客户服務外,他推動成立「TMG慈善基金會」,帶領員工們積極參與社會的公益活動,以拋磚引玉的方式,結合各企業及協力廠商,共同來關懷社會,保護地球。「古錐伯」說:「三十多年前,我們發跡的企業,得到冥冥之中的天佑,我接下宮廟的主委,決定開始奉獻人生。」從白海豚保育、千人淨灘運動,到海線偏鄉的醫療關懷,及物資的救助,「古錐伯」肩起公益活動的重擔。他以「台灣玻璃媽祖廟」的名義,購置一台40尺的貨櫃車,長期不定時的載著滿車的物資,送到中彰投雲嘉等偏鄉地區,資助老弱民眾,讓受惠的民眾們,感謝「玻璃媽祖廟」的恩惠。「古錐伯」說,只要有為社會行善的團體或個人,向他提出需求,合乎情理,他都毫不猶豫地予以協助。這種發自內心的做善事,就是讓台灣社會進步的原動力,我們只要真心付出,一定可以共創美好台灣,提昇國人的良心與善念。
大家都說「為善不欲人知」,這是為善者的「謙遜」,我們希望更多好人好事的事蹟,可以傳達出去,讓大眾看見,使台灣社會能充滿更多正向的力量。台灣是充滿愛與溫暖、溫馨,以及擁有無限希望與光明的好地方。大家都要踴躍地分享自身的人生故事,啟發莘莘學子,讓他們見賢思齊。聖經上提到,「我們要行善,在好事上富足,甘心施捨,樂意分享,才能為自己積存真正的財富,把握真正的生命」。佛家也主張,「無相布施,我們的付出,能讓我們真正感受到富足」。我們要讓愛,像漣漪般不斷地擴散出去,厚植台灣社會善良的底蘊,使台灣更加團結合作,讓許多國際友人們到訪台灣,都能感受到台灣人民的淳樸善良。大家善心義舉的點點滴滴,都是能轉變社會,質化人心的。因此,我們大家每個人的好人好事,都是可以為鄉里、為社會付出,都是可以成為善良風氣的。所以,我們也都可以先「獨善其身」,然後,再「兼善天下」。
11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