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川普回鍋、美國又開始挺石化能源,全球減碳腳步真的會被拖累嗎?一邊是政策變來變去,一邊是企業「不減碳就沒訂單」的焦慮感越來越重。
\n為什麼國際大品牌還是硬要用綠電、盯供應鏈減碳,台灣企業又要同時面對投入成本、國內碳費,還有碳關稅的壓力?從台積電到航空業用的永續燃料,減碳究竟只是多一筆開銷,還是打開新商機的門票?在規則一直變、技術一直進步的現在,企業下一步應該怎麼選?
\n\n
主持:林哲良(《鏡週刊》產業趨勢組主任)
\n來賓:李介文(勤業眾信風險管理諮詢資深執行副總經理)
\n\n
📌到鏡週刊看更多!
\n台灣碳有價時代來臨\u3000碳交易、碳費開啟減碳大作戰
\n因應碳有價時代新挑戰\u30002025零碳永續論壇產官領袖提解方
\n
📌延伸聆聽:
\n廢食用油也能成為綠金?年營收30億的背後,承德油脂如何搭上國際減碳列車?
\n
【本集節目是由《鏡好聽》製作播出的《財經鏡來談》】
\n製作人:吳芳怡
\n錄音後製:謝佩妤
\n攝影:陳克宇
川普回鍋、美國又開始挺石化能源,全球減碳腳步真的會被拖累嗎?一邊是政策變來變去,一邊是企業「不減碳就沒訂單」的焦慮感越來越重。
\n為什麼國際大品牌還是硬要用綠電、盯供應鏈減碳,台灣企業又要同時面對投入成本、國內碳費,還有碳關稅的壓力?從台積電到航空業用的永續燃料,減碳究竟只是多一筆開銷,還是打開新商機的門票?在規則一直變、技術一直進步的現在,企業下一步應該怎麼選?
\n\n
主持:林哲良(《鏡週刊》產業趨勢組主任)
\n來賓:李介文(勤業眾信風險管理諮詢資深執行副總經理)
\n\n
📌到鏡週刊看更多!
\n台灣碳有價時代來臨\u3000碳交易、碳費開啟減碳大作戰
\n因應碳有價時代新挑戰\u30002025零碳永續論壇產官領袖提解方
\n
📌延伸聆聽:
\n廢食用油也能成為綠金?年營收30億的背後,承德油脂如何搭上國際減碳列車?
\n
【本集節目是由《鏡好聽》製作播出的《財經鏡來談》】
\n製作人:吳芳怡
\n錄音後製:謝佩妤
\n攝影:陳克宇
By 鏡好聽川普回鍋、美國又開始挺石化能源,全球減碳腳步真的會被拖累嗎?一邊是政策變來變去,一邊是企業「不減碳就沒訂單」的焦慮感越來越重。
\n為什麼國際大品牌還是硬要用綠電、盯供應鏈減碳,台灣企業又要同時面對投入成本、國內碳費,還有碳關稅的壓力?從台積電到航空業用的永續燃料,減碳究竟只是多一筆開銷,還是打開新商機的門票?在規則一直變、技術一直進步的現在,企業下一步應該怎麼選?
\n\n
主持:林哲良(《鏡週刊》產業趨勢組主任)
\n來賓:李介文(勤業眾信風險管理諮詢資深執行副總經理)
\n\n
📌到鏡週刊看更多!
\n台灣碳有價時代來臨\u3000碳交易、碳費開啟減碳大作戰
\n因應碳有價時代新挑戰\u30002025零碳永續論壇產官領袖提解方
\n
📌延伸聆聽:
\n廢食用油也能成為綠金?年營收30億的背後,承德油脂如何搭上國際減碳列車?
\n
【本集節目是由《鏡好聽》製作播出的《財經鏡來談》】
\n製作人:吳芳怡
\n錄音後製:謝佩妤
\n攝影:陳克宇
川普回鍋、美國又開始挺石化能源,全球減碳腳步真的會被拖累嗎?一邊是政策變來變去,一邊是企業「不減碳就沒訂單」的焦慮感越來越重。
\n為什麼國際大品牌還是硬要用綠電、盯供應鏈減碳,台灣企業又要同時面對投入成本、國內碳費,還有碳關稅的壓力?從台積電到航空業用的永續燃料,減碳究竟只是多一筆開銷,還是打開新商機的門票?在規則一直變、技術一直進步的現在,企業下一步應該怎麼選?
\n\n
主持:林哲良(《鏡週刊》產業趨勢組主任)
\n來賓:李介文(勤業眾信風險管理諮詢資深執行副總經理)
\n\n
📌到鏡週刊看更多!
\n台灣碳有價時代來臨\u3000碳交易、碳費開啟減碳大作戰
\n因應碳有價時代新挑戰\u30002025零碳永續論壇產官領袖提解方
\n
📌延伸聆聽:
\n廢食用油也能成為綠金?年營收30億的背後,承德油脂如何搭上國際減碳列車?
\n
【本集節目是由《鏡好聽》製作播出的《財經鏡來談》】
\n製作人:吳芳怡
\n錄音後製:謝佩妤
\n攝影:陳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