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东晋王朝的建立及其政治
从东晋元帝建武元年(公元317年)到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灭陈,前后二百七十多年的历史,可以分作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自东晋建国到孙恩领导农民起义为止(公元317- 404年)。在这一个阶段里,北方流亡南下的劳动人民和江南的土著居民开始汇合,他们一边辛勤地开发江南,一边坚持进行北伐。在坚持生产斗争和民族斗争同时,他们还和统治阶级进行不调和的阶级斗争。第二个阶段,从晋末刘裕秉国到陈亡(公元405-589年)。在这个阶段开始,由于孙恩领导的农民起义,沉重地打击了世族专政的统治,从而推动了江南经济的巨大发展。但是,江南经济获得巨大发展以后,地主阶级集积了大量财富,人民的生活却没有改善,世家大族在富裕生活中日益腐化了,他们终于招致了侯景之乱,给江南经济带来了巨大的破坏。陈的统时代,不仅疆域比前狭小,就是从经济发展的速度而言,也不如侯景乱梁以前那么迅速了。
第一节北方世家大族的南渡与东晋王朝的建立
江东世族地主的“三定江南”江东的世家大族自东吴灭亡(公元280年)后,并不因东吴政权的消灭而随着消灭;他们的庄园,仍旧是“牛羊掩原隰,田池布千里”;他们的庄园之内,仍旧是“僮仆成军,闭门为市”。他们的经济基础,一点也没有动摇。固然,北方的人士从某一角度看来,认为西晋政权笼络江东世家大族的工作做得还不够好1,江东世家大族出仕中朝--在洛阳任大官的人还不够多2。可是江东世家大族在江南的潜在势力与社会地位,依然有举足轻重之势,江东世家大族的武装组织,仍然是镇压农民起义和地方割据的主要力量。
所以以周玘为代表的江东世族大地主,能够“三定江南”。什么是周玘的“三定江南”呢?
在西晋惠帝太安二年(公元303年)的五月,长江、沔水之间,曾爆发了张昌为首的农民起义,农民军的一支在石冰的统率下,攻下扬州,进破江州(治豫章,今江西南昌市);临淮(郡治盱眙,今江苏盱眙东北)民封云起兵响应,也袭破了徐州,起义军一时声势浩大。虽然是年八月,张昌在江夏战败,而石冰、封云所统率的起义军却仍继续在扬、徐一带进行着顽强的斗争。江东世族大地主义兴(今江苏宜兴)周玘(祖父鲂,东吴鄱阳太守;父处,西晋御史中丞)联络“江东人士”,推“东吴四姓”之首的吴郡顾祕为都督扬州九郡诸军事3,动员江东世家大族的地主武装,配合政府军,攻击农民起义军。公元304年四月,石冰战败,奔江北,投封云,云部下杀冰,云降。在石冰领导下的扬、徐二州农民起义,就这样地在江东世族大地主镇压之下结束。这就是“一定江南”。
自西晋灭吴以后,“南方米谷,皆积数十年”(《晋书·陈敏传》),西晋政府任命仓部令史庐江陈敏为合肥度支(后迁广陵度支),令其督运江淮漕米。敏后以功迁广陵相,转右将军。时中原战乱,公元305年,敏收兵据历阳(今安徽和县),自称扬州刺史。乃南略江州,“东略诸郡,遂据有吴越之地”(《晋书·陈敏传》),自称都督江东军事、大司马、楚公。他想拉拢江东世家大族来建立割据江东的新政权,任命“江东首望”顾荣等四十余人为将军、郡守1。但是这些江东的世家大族地主们,却以为陈敏出身寒微,“七第顽冗,六品下才”(《晋书·陈敏传》,不甘心拥戴他做江东之主。当西晋政府派兵讨伐陈敏之际,江东世家大族以周玘、顾荣、甘卓为首,起兵响应政府,攻杀陈敏。这就是“再定江南”。
当陈敏想割据江东之时,吴兴人钱珍起兵讨敏,敏破,西晋东海王司马越任命钱玲为建武将军,令率其部众救援洛阳。狯至广陵,闻刘聪攻逼洛阳,惧不敢进,遂自广陵举兵,杀西晋度支校尉陈丰,焚烧邸阁(粮仓),公元310年,自称西平大将军、八州都督,率兵渡江而南,进攻义兴。周玘又联合了乡里地主武装,
击灭钱狯。这就是“三定江南”。有了周玘“三定江南”,换句话说,有了江东世家大族镇压农
民起义、消灭割据势力,从而稳定了江东的政局,而后东晋政权,才有在江东扎根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