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史

江陵定都之争:梁元帝的抉择与悲剧


Listen Later

江陵的陷落梁元帝萧绎即帝位后,首先要解决的事情,就是都城所在地,是还都建康呢,抑是定都江陵?小朝廷内部分为两派,有两种主张。一派是荆州系统的文武,以宗懔、黄罗汉为代表,他们主张定都江陵,他们的理由是江北之地尽失,建康与北齐只隔一条长江,都城受威胁,东土一带破坏得又很厉害,而江陵还没有受到破坏,因此以定都江陵为宜。一派是世家大族, 以王褒、周弘正为代表,他们主张还都建康,他们的理由是自东晋以来,建康一直是江东的政治中心,一般百姓的心理,认为做皇帝而不前往建康,和“列国诸王”并没两样。当然他们也看到距江陵五百里的襄阳,已在西魏的手中,江陵的局势已很为险恶,可是他们知道梁元帝萧绎为人猜忌多忌讳,因此没敢直说, 只是隐隐约约地点了一下。梁元帝萧绎呢?他知道自己由于荆
州军在收复建康时期的大焚掠而失去扬、越一带的人心,况且建
康破坏很严重,一时不易恢复,因此一时也不想回建康,于是就决定定都于江陵。
萧绎在侯景未平前,曾称臣于西魏,既即帝位便不再称臣。 西魏派遣使臣宇文仁恕到江陵聘问,梁元帝接待宇文仁恕不像接待北齐使臣那样热烈。梁元帝并向宇文仁恕表示,梁已统一, 西魏所侵梁之梁、益等州和襄阳等地应归还给梁。宇文仁恕回去报告西魏执政宇文泰。宇文泰认为既已取得梁、益,倘若再把江汉地区拿到手,形势于己更为有利。而萧詧又在此时入朝西魏,请求出兵。公元554年九月,宇文泰乃命于谨、宇文护等率步骑五万,南侵江陵。十月十一日至襄阳,萧詧领兵助战。十一月十四日西魏大军至江陵,派精骑先据江津,切断江路,使江南援军无从得渡,然后筑长围,尽锐攻城,二十九日城破,梁元帝被执处死。西魏挑选江陵百姓男女十余万口,分赏将士作奴婢,驱归关中,将小弱者全部杀掉5。
西魏攻下江陵后,将人民全部掳去,只把空城留给傀儡萧詧作梁国的都城,而将未遭破坏的雍州收归西魏作郡县。萧詧帮了一阵凶,反而失去襄阳,得到江陵空城,而这座空城还得由西魏派江陵总管驻扎其地来监视他。他悔恨作赋:“昔方千[里]而畿甸,今七里而盘萦。寡田邑而可赋,阙丘井而求兵。”(《周书· 萧督传》不久忧愤而死。卖国投敌落得如此下场。
江陵破后,王僧辩、陈霸先在建康拥立梁元帝子萧方智为帝
(是为敬帝)。未几,霸先废方智自立,梁亡。
齐梁帝系表齐七帝,首尾二十四年;梁四帝,首尾五十五年。
萧整


乐子隆子副子
道赐
承之始之顺之
(一)齐高赤斧懿(一)梁
道生帝道成武帝衍
(479-482)颖胄(502-549)
(五)齐
凤明帝鸾(二)齐
(494一498) 武帝赜
遥光(483-493)
(六)齐东(七)齐和文惠太
昏侯宝卷帝宝融子长懋
(499-501)(501一502)
(三)齐郁
林王昭
业(494)
(二)梁简(三)梁
文帝纲元帝绎
(550-552)(552-555)
(四)梁敬
帝方智
(555-557)
(四)齐海
陵王昭
文(494)
江陵陷落后,梁元帝萧熠面临定都选择。荆州与世家两派争论不休,萧熠最终决定定都江陵。然而,西魏大军南侵江陵,迅速攻城致使城破,梁元帝被处死。一场政治权谋与地缘战略的残酷博弈,揭开了梁朝末期的悲壮篇章。江陵空城仅为傀儡之地,萧熠的选择最终以悲剧收场,引发无尽的遗憾与反思。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魏晋南北朝史By 妙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