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期的主题是Jie拍脑袋想的。毕竟如果说生育是一场大型人生实验和真人秀,过去6年她已经被无数人好奇问过起因经过和体会,不妨取其一二,与君共享。
这个话题我们将按照Jie怀孕到小男孩Alex2岁,以及2岁到现在分两期聊。这样分的理由主要是前三年是Alex完整完全的在家庭(尤其被妈妈)被养育照料的过程,2岁以后他开始读托班,逐渐走向“社会”和更广袤的天地,我们也有机会和他一起探索,重新长大一次。
生不生孩子显然是个人选择。所以这个话题既非推广也无意劝退(哈哈认真脸免责)。生育和养育既是个体经验,也常成为社会公共话题。
Jie和Zig成为父母的过程,既有成家立业的普遍性,也有许多个体的特殊经验(中西文化的交融,上海的海纳百川,我们自己的价值取舍和养育观,职业经历和人生经历,以及过程中的验证和自我修正,我们的职业也都与教育强相关)。
但我们并不准备展开大谈中西文化差异,原生家庭影响,何谓优质教育(这些,很容易旧瓶装新酒)。我们也不会展开聊如何养育孩子的具体经验和细节(有时间限制,且毕竟这不需要成为一档播客)。我们想尝试挑一些每个时间段的大事记做引子,聊聊我们养育过程中的发现和启发。
所以你既不需要是父母,也不需要自我代入角色,也能轻松来加入这场对话。
对了:现在大家可以同时在喜马拉雅、小宇宙和苹果Podcast搜到《交汇处》这档情侣对谈节目了~很期待你的关注和鼓励,也欢迎你分享这期话题给可能感兴趣的朋友。
还据说,只要能坚持前5分钟,就会习惯zig的神奇口音。听众朋友加油哈哈!
【“聊了些啥”| 交汇处】
00:01:05: “免责声明”:既非生育推广也非劝退贴的一期夜谈
00:03:07: “为什么生孩子”:Zig是顺其自然的价值观;Jie则可能每个月答案都在演化中。
00:05:23: 一个神奇的契机-婚前准备-让我们开始了唯一一次认真的生育探讨(对婚姻还尚有想象的朋友强烈推荐听这部分!)
00:09:54: 从“假装什么都没有发生”的孕期(正常硬核旅游、骑车上班、下班健身房和游泳到四十一周、世界杯伪球迷泡吧观战…)到仿佛从另一个宇宙降临的且血淋淋的Alex看向Zig的瞬间,新的旅程开始了。
00:13:15: 生产日的体验:是最接近动物本能的瞬间,也充满深刻的哲思。
00:17:05: 回家后的第一年:浪漫主义(too young too naive)的新手父母开始了懵懂冲撞充满挑战的育儿之旅:小故事、正反案例、和与社会重新形成的连接和互评体系
00:23:05: “给孩子取名是极具象征性的瞬间”:他第一次有了身份,并以此开始发展他的存在性。“想在他的名字里放很多自然”。
00:26:08: 有孩子后:我们从“核心”变成“桥梁”、从“自我”进入到一个更大的世界,并感受生命的有限性。
00:28:06: “母亲”的自我认知并非天然形成的,而是一段或长或短、或有身份焦虑和犹疑的旅途。有了孩子后永恒的孤独感自然部分消解,存在感和意义感增加。
00:34:37: 生养本身是自我滋养和很幸福的事,小心哪些外在且非必要的焦虑遮掩了纯粹的快乐。
00:36:28: 孩子让我们开始理解“时间”,认识到生命是一场永无止境的奇迹。
00:39:53: 生养后代后,重新认知何谓自由,何谓自由的边界。
下期,两岁的Alex开始读托班,然后是幼儿园,从家庭走向到更大的世界。他将发展自己的朋友,同学。我们将分享如何从100%的养育者过渡成联合养育者,并与更多其他角色形成同盟。 如何换一个视角看世界,如何同时当大人和当小孩,敬请期待。
【小彩蛋 | 交汇处】
【刚出生回到家的小Alex宝宝和疲惫的爸爸】
【因为有一双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父母,出生不到一个月的Alex已经开始频繁进出餐厅酒吧咖啡馆、参与社交生活、乃至徒步旅行-光着小腿被蚊子叮了满腿包的那种】
【4个月的Alex和父母在台湾环岛两周去跨新。两张照片分别是在东部太鲁阁附近的原住民村里,和第一次看见大海:是的,是太平洋】
【小宝宝Alex的日常是每天如小袋鼠宝宝在父母的背带里骑车到处看到处玩儿】
【10个月的Alex在旧金山附近。那个夏天3周内他跟着我们环球一周,跨了24小时时差】
【Alex一岁抓周-来围观的基本都是成年人-当时我还没什么朋友有娃-大家都很好奇】
【一岁后的冬天,在阿尔卑斯山。和Jie的一群现居五湖四海的旧友庆祝相识十周年在一起跨年的方式就是回到相识的地方登山和滑雪】
【两岁的生日主题:三只小猪。此刻多了不少小朋友。生日后他开始进入托班和更大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