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向教養親子互動工具卡
#第07招避免溺愛
#第15招決定你的作法
#第25招徹底執行你的決定
藍色星期一,回學校看到這些固定來談的孩子們,總讓我對於「家長若不執著孩子的問題,而願意從自身開始,在教養、陪伴的方式上嘗試多一點調整,或許孩子在學校會有不同的樣貌」這件事很有感觸。今天就來談談避免溺愛、決定你的作法以及徹底執行你的決定這息息相關的三招吧!身為家長的我們都很愛孩子(誰在那邊考慮了3秒?),因著這份愛,我們會做出很多很多行為,一一檢視的話,可能有部分已經是「錯誤溺愛」而不自知,或雖然自知,但本身個性無法忍受孩子的失望,只好說服自己跟別人比好像也沒到太誇張(?)然後繼續盡可能地滿足孩子。
其實我們都知道的,一天又一天下去,孩子會變得任性、自我,但還沒有到很嚴重的那一天,似乎無法停止,誰叫孩子那麼可愛呢?當他們用甜甜軟軟的聲音要求我們時,怎麼忍心讓他們失望啦?!當然,也有很大一部份是我們不想被孩子討厭或答應了就可以解除當下的煩躁。(要發現自己這些感受,並願意承認,實在不容易)
於是乎,我們界線模糊,不懂得視情況給予,而是在自覺能力可做到的範圍內一律給予,養成他們「大人就要滿足我」、「我的需求最重要」的信念。
帶著這樣子信念長大的孩子,進入團體生活後,問題開始一一浮現,適應困難,人際相處衝突多,被別人說:「自我中心、小霸王、自私」。這是我們想見的嗎?害怕了吧?教養的路上,若時時提醒自己眼光看遠一點,就能勒住自己(用力一點!)在每一次的眼前情境,避免付出錯誤溺愛。
還記得我對孩子說過的經典名言嗎?「媽媽如果幫你就是在害你」。不只是害他變得自私,還害他不相信自己有能力,變得好吃懶做不負責任,輕則變啃老族(這算輕?)重則闖下大禍,家長出來道歉幫忙扛(你確定自己扛的住?)
愛他就拒絕他吧!衡量當下情境,適時協助孩子通過不會每次都得到、有時必須自己來等歷程,培養出「失望肌」。面對不如意時,覺察、感受那種不舒服、痛苦或挫敗,然後接受。就像真正的肌肉一樣,失望肌需要鍛鍊,有練有差(?)
一開始,孩子失望肌還沒練出來,挫折容忍度極低,一定鬧到底。但你知道嗎?其實鬧完就沒事,孩子沒有得償所願也不會死的(好激烈的用詞)。我們大人基於不想丟臉、被孩子嚇傻、希望孩子覺得自己是好家長等諸多想法,往往選擇屈服,我也曾屈服(很多次!)沒關係的。重點是,從錯誤中學習,下次及早覺察,鼓起勇氣調整。(那遲遲不調整會怎樣嗎)(孩子就吃定你阿)(等著幫他擦一輩子的屁股)(就是要嚇你)(看你還敢不敢繼續屈服下去)
怎麼調整呢?就是另外兩招:決定你的作法、徹底執行你的決定。從生活中的小事開始練習(教養生活什麼沒有就是雜事一堆),講一個剛剛的事,小兒子來跟我要酸梅粒,很小顆,約定好每天最多5顆。好好笑,都不知道幾次了,他每次吃完都不甘心,老是杵在我旁邊盧著還要吃。我就反映他的心情:酸酸的好好吃,你還想再吃,但我們約定好就是5顆,明天還可以吃。我需要生氣罵他很煩嗎?不需要,我只需要溫和反映後拒絕。一次又一次,屢試不爽之後,他今天只盧不到5秒,就摸摸鼻子離開了。
兩年多前的他會坐在全聯地上大哭,不顧眾人眼光吵著要買熊熊軟糖(那時還沒零用錢制度),當天我剛好有帶勇氣出門,就花時間跟他耗,反覆說:我知道你好想吃,但我們沒有要買軟糖。不知過了多久,他默默停了。沒吃到軟糖沒怎樣耶,而且失望肌長大一點點了,直到現在,還在,慢慢,長大。(但永遠都不夠大!)
題外話,全聯事件沒多久,我去上班輔時學生當全班的面說:米奇老師我上次看到妳兒子在全聯大哭耶!他哭好大聲喔!(臉上三條線)(保持風度)(趁機教育情緒沒有對錯但行為有適切與否)(老師的兒子還小會常用哭鬧表達不開心但也會慢慢進步喔!)
還有一次印象很深刻,是跟大兒子之間。他小二時,某天晚上去公園玩,他看到很多小朋友沒戴口罩,就跟著不想戴(那時就規定要戴了,但疫情還不是非常嚴重) 一直跟我盧,說其他人都沒戴,他為什麼要戴?我好說歹多,講道理:別人家是別人家,我們要保護自己,所以一定要戴巴拉巴拉……,他很生氣聽不進去,我差點要動搖了,心想:不戴沒關係吧!為了這件事搞成這樣,真的很煩。
覺察到自己又要屈服了(可能那陣子為了討好孩子/怕孩子生氣常屈服)我決定停止說教,看著他眼睛,堅定說:「想在公園玩就戴好,不戴我們就回家。」(學正向教養前)(如果要正向教養一點,可以修改:媽媽知道你不想戴口罩,但疫情之下保護自己很重要,等你願意戴好就可以在公園玩)
說完,做好心理準備要面對他的大發火,結果沒有,他不盧了,戴著口罩衝向公園遊戲器材。
分享這兩個例子的重點在於,不順心時,腦子還沒長好的孩子一定會不開心、不舒服,然後行為開始很番,是正常發揮!
我們會怕會煩也是正常反應!但,家長要做的不是幫他避開那些感受,而是在感受出現時,不指責不說教,反映、陪伴他的番,堅持該堅持的,鍛練一下孩子的失望肌。
很難我知道(沒有別的台詞了嗎),有孩子之後的人生就是挑戰源源不絕,家長真該好好謝謝孩子,透過各種千奇百怪的方式鍛練了我們的堅定肌,使我們成為更好的大人,不是嗎?
文字來源:正向教養宋能量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114197997747728&id=102144498953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