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心藝嚮往 _飲食香港(4)_非遺的盆菜及香港茶餐廳文化與新加坡小販文化的比較
在飲食香港這本書中,以大時代的變遷為觀察的時間分段,如二戰後,1949年後,還有1997香港回歸,張教授為何會以97年為一個時間斷點來觀察飲食文化變遷? 張教授說起了新界圍村當地宗族族人一起進食的盆菜。食盆是限於當地宗族的一種獨特的宗族活動,其歷史可追溯至本地宗族形成的明代中晚期,約有400多年的歷史。現在有圍村一日遊的行程,古村落巡裡吃盆菜,體驗圍村宗族傳統。
關於各項傳統食物的製作技藝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相對於新加坡的小販文化已經列入非遺紀錄,而香港的茶餐廳文化雖然歷史悠久,但尚未正式獲得非遺認證。張教授對香港茶餐廳的飲食文化有更高的期許。
新加坡的小販文化之所以成功申遺,關鍵在於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傳承計畫與國際推廣,而香港的茶餐廳雖然同樣有歷史價值,但目前缺乏這些關鍵推動力。如果茶餐廳文化能借鑒新加坡的模式,未來仍有機會被認定為非遺,甚至成為香港文化的象徵之一。
之前到香港,茶樓裡吃早茶,聽麻將洗牌夥計吆喝聲,路上買涼茶,巷弄裡吃老店小炒,半島酒店喝下午茶,淺水灣游泳,漁村吃海鮮。只管跟著走,分不清東南西北,一頓又一頓的吃著。現在再去,就不只是滿足口腹需求,更是吃進了社會文化變遷的歷史與故事,每一道菜的食材更動、口味作法調整,都明明白白在爐灶上盛盤裡,訴說了一個又一個的生活流動,適應也好,創新也罷,文化的動態傳承就這樣刻在舌尖,印在心頭。
#飲食香港 人類學家 #張展鴻 #香港中文大學 #上海菜 #客家菜 #廣東菜 #潮州菜 #京菜 #川菜 #私房菜 #非遺 #盆菜 #茶餐廳文化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zs1qar21eiv0896m7nlp8w6/comments
#心藝嚮往 _飲食香港(4)_非遺的盆菜及香港茶餐廳文化與新加坡小販文化的比較
在飲食香港這本書中,以大時代的變遷為觀察的時間分段,如二戰後,1949年後,還有1997香港回歸,張教授為何會以97年為一個時間斷點來觀察飲食文化變遷? 張教授說起了新界圍村當地宗族族人一起進食的盆菜。食盆是限於當地宗族的一種獨特的宗族活動,其歷史可追溯至本地宗族形成的明代中晚期,約有400多年的歷史。現在有圍村一日遊的行程,古村落巡裡吃盆菜,體驗圍村宗族傳統。
關於各項傳統食物的製作技藝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相對於新加坡的小販文化已經列入非遺紀錄,而香港的茶餐廳文化雖然歷史悠久,但尚未正式獲得非遺認證。張教授對香港茶餐廳的飲食文化有更高的期許。
新加坡的小販文化之所以成功申遺,關鍵在於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傳承計畫與國際推廣,而香港的茶餐廳雖然同樣有歷史價值,但目前缺乏這些關鍵推動力。如果茶餐廳文化能借鑒新加坡的模式,未來仍有機會被認定為非遺,甚至成為香港文化的象徵之一。
之前到香港,茶樓裡吃早茶,聽麻將洗牌夥計吆喝聲,路上買涼茶,巷弄裡吃老店小炒,半島酒店喝下午茶,淺水灣游泳,漁村吃海鮮。只管跟著走,分不清東南西北,一頓又一頓的吃著。現在再去,就不只是滿足口腹需求,更是吃進了社會文化變遷的歷史與故事,每一道菜的食材更動、口味作法調整,都明明白白在爐灶上盛盤裡,訴說了一個又一個的生活流動,適應也好,創新也罷,文化的動態傳承就這樣刻在舌尖,印在心頭。
#飲食香港 人類學家 #張展鴻 #香港中文大學 #上海菜 #客家菜 #廣東菜 #潮州菜 #京菜 #川菜 #私房菜 #非遺 #盆菜 #茶餐廳文化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zs1qar21eiv0896m7nlp8w6/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