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心藝嚮往 _我剛從地獄回來
路易絲.布爾喬亞的創作年資長達70年,早期是以平面繪畫及小型雕塑為主,從 1990 年代中期開始,布爾喬亞創作了許多巨大的蜘蛛雕塑,比如六本木之丘的《媽媽》。對她來說,蜘蛛象徵著媽媽,既溫柔,又帶著一絲危險。
布爾喬亞對母親的情感非常複雜——既崇敬又憤怒,既想靠近又想反抗。她母親是修補織毯的工匠,總是在父親的背叛中「縫補裂痕」,但從未正面對抗或逃離這段關係。這種選擇,在小女孩路易絲的眼中,既是忍辱負重的愛,也可能是一種軟弱與屈服。
她曾說過:「我討厭背叛,我的作品全都是在修補……」這句話其實不只是在控訴父親的不忠,也隱含對母親「不發聲」的怨懟。對她而言,那種沉默的修補,也是一種形式上的放棄。而這份「被遺棄感」與「女性是否有權反抗」的掙扎,成了她整個藝術生命的動能。路易絲.布爾喬亞說:「 最大的復仇,就是我不再渴望她的認同!」我將她視為她在一路的扒開結痂的傷口,流血癒合的反覆之後,從糾纏裡走出來的瀟灑!
本段也談布爾喬亞的經典代表:《父親的毀滅》,以及《雲與洞穴》與《歇斯底里的拱形》。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zs1qar21eiv0896m7nlp8w6/comments
#心藝嚮往 _我剛從地獄回來
路易絲.布爾喬亞的創作年資長達70年,早期是以平面繪畫及小型雕塑為主,從 1990 年代中期開始,布爾喬亞創作了許多巨大的蜘蛛雕塑,比如六本木之丘的《媽媽》。對她來說,蜘蛛象徵著媽媽,既溫柔,又帶著一絲危險。
布爾喬亞對母親的情感非常複雜——既崇敬又憤怒,既想靠近又想反抗。她母親是修補織毯的工匠,總是在父親的背叛中「縫補裂痕」,但從未正面對抗或逃離這段關係。這種選擇,在小女孩路易絲的眼中,既是忍辱負重的愛,也可能是一種軟弱與屈服。
她曾說過:「我討厭背叛,我的作品全都是在修補……」這句話其實不只是在控訴父親的不忠,也隱含對母親「不發聲」的怨懟。對她而言,那種沉默的修補,也是一種形式上的放棄。而這份「被遺棄感」與「女性是否有權反抗」的掙扎,成了她整個藝術生命的動能。路易絲.布爾喬亞說:「 最大的復仇,就是我不再渴望她的認同!」我將她視為她在一路的扒開結痂的傷口,流血癒合的反覆之後,從糾纏裡走出來的瀟灑!
本段也談布爾喬亞的經典代表:《父親的毀滅》,以及《雲與洞穴》與《歇斯底里的拱形》。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zs1qar21eiv0896m7nlp8w6/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