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心藝嚮往 _崇高的迴響(4):透納與范寬的山水
透納,是浪漫主義時期最具代表性的英國畫家。他的畫不只讓人「看到」,更讓人「感覺」到自然的力量,暴風、晨曦、海浪、光與霧的混融,常常在他筆下化為情感的旋渦。在《康尼斯頓山嶺的清晨》中,他採用的是「單點透視法」,一種從文藝復興以來被視為理性與真實的空間構築方式:世界的遠近深度,可以由一個消失點規劃出來,就像我們眼睛所見的一樣。
但透納又不只停留在幾何的真實。他讓畫面被晨光灑滿,遠方的山嶺帶著淡藍的霧氣,前景卻是溫暖的金黃。他巧妙地結合「大氣透視」:色彩的冷暖、清晰與模糊,來傳達空氣的層次與情感的震顫。
而當我們轉向范寬的《谿山行旅圖》,就彷彿進入了另一種宇宙。
這幅作品創作於北宋,是中國山水畫的經典代表。畫面上,遠山高聳如屏,層巒疊嶂;溪谷中,一小隊行旅人騎驢過橋,幾乎被山水吞沒。畫面沒有消失點,也沒有統一的視角,而是所謂的「散點透視」:觀者的視線隨著畫面上下移動,如同行走於山中。
東西方的觀看,不同的哲思與視覺呈現,豐富了我們的觀看與學習。
多看展,看展多,靜靜地過生活中,精神維度的開闊精采多喔!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zs1qar21eiv0896m7nlp8w6/comments
#心藝嚮往 _崇高的迴響(4):透納與范寬的山水
透納,是浪漫主義時期最具代表性的英國畫家。他的畫不只讓人「看到」,更讓人「感覺」到自然的力量,暴風、晨曦、海浪、光與霧的混融,常常在他筆下化為情感的旋渦。在《康尼斯頓山嶺的清晨》中,他採用的是「單點透視法」,一種從文藝復興以來被視為理性與真實的空間構築方式:世界的遠近深度,可以由一個消失點規劃出來,就像我們眼睛所見的一樣。
但透納又不只停留在幾何的真實。他讓畫面被晨光灑滿,遠方的山嶺帶著淡藍的霧氣,前景卻是溫暖的金黃。他巧妙地結合「大氣透視」:色彩的冷暖、清晰與模糊,來傳達空氣的層次與情感的震顫。
而當我們轉向范寬的《谿山行旅圖》,就彷彿進入了另一種宇宙。
這幅作品創作於北宋,是中國山水畫的經典代表。畫面上,遠山高聳如屏,層巒疊嶂;溪谷中,一小隊行旅人騎驢過橋,幾乎被山水吞沒。畫面沒有消失點,也沒有統一的視角,而是所謂的「散點透視」:觀者的視線隨著畫面上下移動,如同行走於山中。
東西方的觀看,不同的哲思與視覺呈現,豐富了我們的觀看與學習。
多看展,看展多,靜靜地過生活中,精神維度的開闊精采多喔!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zs1qar21eiv0896m7nlp8w6/comments